当家长的“我爱你”就是“照我说的做”
作者: 埃尔法·库恩 (ALFIE KOHN ) / 15084次阅读 时间: 2010年12月26日
来源: 吴今 译 标签: carl Rogers rogers 教育 罗杰斯 纽约时报 心理学家 以人为中心 育儿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9F;OE1|SX)`V

心理学空间?2~} D O8l m
纽约时报2009年9月15日心理学空间e [T8DK2hrg6j
当家长的“我爱你”就是“照我说的做”心理学空间'C/]`/y6Q'`:]&n(m)a
埃尔法·库恩 (ALFIE KOHN )
6k&Qr7F'vA @5aN0http://www.nytimes.com/2009/09/15/health/15mind.html
AI+^%_mOo0心理学空间!M8R,ujE8L5?\ i q#F8W,_
五十多年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指出,仅仅爱孩子还不够。我们必须无条件地爱他们——爱他们实际的人,而不是仅仅是他们的行为。
;Z a!P*rC3R$D/b z0心理学空间#o:_`!c P
作为一个父亲,我知道这是很高的要求,而现在,当我们得到的忠告大都与此相反,这就更难做到了。实际上,我们得到两种条件性育儿方法:他们乖的时候多给爱,不乖的时候不给爱。
f a'`7bk7~KS:F2i0
iE {,[$og0心理学空间:?"S!H0v!]ud)w
于是,脱口秀主持菲尔·马克格劳 (Phil McGraw) 在他的《家庭第一》(Family First) 一书中告诉我们,孩子需要与喜欢的东西,必须有条件地给与,少少地给与或收回,以使他们“按照你的愿望行事”。并且,他说,“对儿童来说最坚挺的货币之一,就是家长的接纳与认可。”
1Gr"l |8|5Z0心理学空间9x@;UY6^{*w
同样,“超级保姆”中的乔·弗劳斯特 (Jo Frost) 在她的与节目同名的书中说:“最好的奖励是注意、表扬和爱”,“当孩子表现不好时”这些东西应该收回,“直道她说对不起为止”,那是爱又重新开启。心理学空间#i)Z(f[1O*o

9C&{L3g+`])V0条件式育儿方式并不限于老派的专断者。一些不能想象打孩子的家长用强制隔离的方式管教幼儿,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暂停”(time out)。反过来,“积极强化”告诉孩子,大人爱他们,他们也可爱,但仅仅是当他们按我们的标准“表现好”的时候。心理学空间&js6KI4_ G7V5^s
心理学空间zy'@:R W J2Hfx T
这就提出了一个令人寻味的问题:表扬的问题,不是给与的方式不对,或给得太容易了——如社会保守派坚持认为的那样,而是,它本身可能只是另一种控制的方法,与惩罚如出一辙。所有形式的条件式育儿方式传达的主要讯息就是,孩子们必须挣得父母的爱。罗杰斯警告说,如此持续,最终孩子就很可能需要心理医生来提供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的无条件接纳。
.{dpHl1Z @9D^b0心理学空间%\"X/ai1]|-\qD
但是,罗杰斯是对的吗?在抛弃主流育儿方式之前,我们最好先有些证据。现在,我们有这样的证据了。心理学空间+vp Z#v'nD t+z
在2004年,两位以色列学者,埃维·埃索 (Avi Assor) 与盖尔·拉斯 (Guy Roth),与美国动机心理学心理学著名专家阿德华·戴瑟 (Edward L. Deci) 合作,询问了一百多位大学生,了解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是否看来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体育训练中的努力程度,对他人的关心表现,或对愤怒和恐惧一类负面情绪的压抑程度。心理学空间P*\LGX_5h
心理学空间V$i0m0O0]!x
结果发现,接受有条件接纳的孩子事实上多少更像父母要求的那样行事。但顺从的代价很高昂。首先,这些孩子往往对父母既不满又不喜欢。第二,他们往往说,他们的行为方式主要是缘于“内在的强烈压力”而不是“真正的选择感”。进而,他们在做成一件事之后的快乐持续很短,而且他们常感到内疚或耻辱。心理学空间f)z'k%]Jdl$e M

ng ^^^3a x,rM0
4oC x$aU.oT0
Ct~D!a;] pr1u0在一项对比研究中,埃索博士与他的同事访谈有成年子女的母亲们。研究证明,对这一代人来说,有条件的育儿方式也有害。 这些母亲中那些在童年感到自己只有符合父母意愿才能得到爱的,现在较少感到自己作为成人的价值。然而,这些母亲更可能对他们自己的孩子使用条件式育儿方式。心理学空间G#P8E[5[v.@ZC

rb6o |G6{X0今年七月,这两位学者与戴瑟教授的两位来自罗杰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的同事,发表了两个对2004年研究的重复与扩展研究。这次的调查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这一次,研究者精心地将“孩子在听话时得到赞许”与“当不听话时较少得到接纳”严格区分开来。
%{s u9sR#q0
d-k kd7Oh7T0这两项研究发现,正面与负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都有害,但形式略有不同。正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有时能够使孩子在学习上更努力,但也会使他们感到强烈的“内在强迫”。负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连短期效应都没有,徒使少年反感父母。心理学空间1feNF;T+mCe(}
心理学空间0E@,I9Pp+pD+} s
如果我们能睁开眼睛,这些以及其它研究告诉我们,在孩子做得对时给与表扬,相对于当他们做错时给与惩罚,并不是一种有意义的替代。二者都是条件式育儿方式,都于事无补。心理学空间N/IB-yJ-[
心理学空间}9oo@ J7x|6_
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拜特尔黑莫 (Bruno Bettelheim) 坦承,隔离,这种负面条件式育儿方式,会造成“很深的焦虑感”,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推荐这个方法。他说:“当我们的语言不够时,收回我们的爱与情感这样的威胁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让他知道,他最好听我们的话。”心理学空间-@7c'g Z)I%WQ8]?Y
心理学空间2@h s3Ni!a&Z&b d
但是,研究结果显示,收回爱并不是使孩子服从的有效方法,在道德发展方面的效果更糟。就算我们成功地使孩子听我们的话——比如使用正面强化方式——这份服从是否值得以可能的长期心理伤害为代价?父母的爱是否应该用来作为控制孩子的工具?
3qrx.KB0心理学空间e2m9qZ4Gd
更深的问题揭示另一种批评。心理学分支社会学习理论之父艾尔波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声称,无条件的爱“使得孩子没有方向,不可爱”——这个断言完全没有得到经验性研究的支持。那种认为儿童被作为他们真实的人来接受就会造成他们没有方向、不可爱的观点,只是让我们看到这种观点持有者对人性的阴暗观念。
jIiYo;LX.]-Mc0心理学空间I ?8OJ'mb2B'q*G
实际上,戴瑟博士等收集的大量研究令人信服的结果显示,父母和老师 的无条件加纳应该与“自主支持”相结合:解释要求的原因,尽可能使儿童参与决策,在不操纵的前提下给与鼓励,并主动从儿童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看问题。心理学空间9m(Coq!] Vs:o

QQhX0Z q/J5L0上述的最后一项对无条件育儿方式本身很重要。绝大多数人都会争辩说,我们当然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真正管用的是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是否在作错事情或没有达到要求时也得到了爱。心理学空间z+x,wV4v4E

2U'IRT#}s6Fo0虽然罗杰斯没有这样说,但我敢打赌,他一定会很高兴看到对训练有素的心理医生的需求的减少,如果这说明更多的人在成年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无条件接纳。
T:HT.`6K5c0心理学空间.t T r"x%O;i.f'^
阿拉法·库恩是11本书的作者,包括《无条件育儿》(“Unconditional Parenting”)和《被奖励惩罚》(“Punished by Rewards”)心理学空间6M,`(FEFv bu$b
心理学空间b!GN#`.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carl Rogers rogers 教育 罗杰斯 纽约时报 心理学家 以人为中心 育儿
«为什么高潮时或邻近高潮时人们的表情会那么痛苦? 爱情婚姻
《爱情婚姻》
配偶出轨怎么办? 美心理学家为夫妻关系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