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我:依恋的人
作者: 徐钧 / 12353次阅读 时间: 2009年8月21日
标签: 依恋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4n%}2u$U;k
  英国的鲍尔比等学者提出依恋理论之后,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发展了一项强有力的趋势,依恋关系的发展心理形成和依据以依恋理论的治疗。鲍尔比是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始人克莱茵的三大弟子之一,虽然他和另外的温尼科特、菲尔贝恩都创立了自己的观点而并不同于克莱茵的观点。鲍尔比是将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的部分,结合了人类学等方面的内容,而发展出的一种新理论范式。
&~XP2t2Ut|3k0  依恋理论的重要概念究竟是什么?它反映的是我们生活的什么方面?
K{/B ~WTr7je0  它阐述了有什么依恋类型或者象限?
P`6X+Sc)V.e/S)uh0  就这二个问题我在这里作简略的介绍,我们这里主要探究的是成人依恋。

一.依恋理论的重要概念究竟是什么?它反映的是我们生活的什么方面?

心理学空间CV6FE g!O1O+G

  依恋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依恋对象安全基地依恋系统的启动目标、二级依恋策略。心理学空间k nB/Z'xm'Gz-OS
  1. 什么是依恋关系?心理学空间1qo7L3vqO
  在依恋理论的定义,依恋和依赖是有区别的。依恋是一种普遍的关系,是不管你是否正常或者是谁。你都有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模型,它影响一个人整个一生的人际处理方式,是人的本质。人与人的不同、生活及社会交往的差异可能只是在于依恋关系方式的差异。它不是仅仅指对于某一个个体的依恋关系。心理学空间;I,Dj ~K"g
  在当代精神分析治疗中,作为人的本质被定义为对于关系满足的追求,而精神分析实践所关注的是一个人内心的人际关系满足方式的治疗。这和早期精神分析中定义人的本质是性驱力的满足是不同的。这也是作为当代精神分析学强有力分支的依恋理论所关心的内容。
w ^\/~J0  2. 依恋对象、安全基地、依恋系统的启动目标:依恋对象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是养育者——母亲,当然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上也包括父亲或者别的养育者。这在婴儿的0——36月的早期养育中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当一个有足够以婴儿为中心的母亲能够以足够同理的神情关心婴儿,并且以足够的养育满足满足婴儿随时到来的需要时,这时候婴儿就足够体验到一种安全感。温尼科特在此母亲未必需要最好的或者完美无缺的,但可能需要足够好的。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有足够的同理心和养育方式使婴儿能够基本的感受到安全和舒适,这一安全和舒适使婴儿将来成人后个性中自信、信任他人、具有安全感的基本成功保证。安全基地能够提供一个被养育者足够发展自己人格的环境基础。
w7Izbg`"Q0  在个案研究中,那些母亲如果整天板着脸,根据自己需要来养育婴儿,而并不理解婴儿的真正需要和对于婴儿具有同理心,这样的婴儿以后往往具有不安全性、不容易信任别人等等问题。严重的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精神障碍。
I4]~k6[+\ d0  在婴儿来说,安全基地来自于那个养育者,那个与之形成依恋关系的个体。那个个体提供一般提供三个方面的内容:A。对于依恋者寻求亲近的企图有反应;B。为依恋者提供一个足够好的生理、情感安全基地;C。依恋对象作为依恋者探索了解世界,发展自己能力和人格的安全保证。这三种基础也是依恋系统的启动目标所需要的。
y ch#m1MpP1wj0  当一个人在婴儿时由于糟糕的母亲等而无法获得一种同理的关心和爱护后,他或她就会形成一种错误消极的依恋关系。
8B"Y W\(L6_"Y0  依恋对象在成人而言则成为更多的人际对象,除了父母之外,最重要的可能是恋人,然后是老师、朋友、团体、组织,或者信仰的对象(如上帝等等)等。例如恋人,一个好的恋人一般能够提供良好的安全基地,也就是对于以上依恋系统的启动目标所需要的三个方面给予足够好的帮助,虽然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因为那是不存在的),但可能提供足够好至少还算好的帮助。这时候个体就可能感觉到温馨、美好、互相默契等感觉。这说明彼此之间互相发展了某些方面的良好关系。心理学空间0m&@!PHp
  而有些依恋关系比较有问题的恋人对象可能整天以消极的方式控制对方,这就很容易造成最后的问题。心理学空间J h5A p%X*l2? wf?
  依恋对象和心理治疗的最大同比就是心理治疗师,也就是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需要具有足够的同理去关注病人,而依恋系统的启动目标所需要的提供了治疗师以指导。依恋理论或者客体关系理论的心理治疗师一般是作为一个安全基地来关注病人,以是病人获得一种安全感,然后可能通过客体(依恋对象的治疗师等)来内化这一安全感。最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方面,获得最终的治疗。心理学空间r$b` ^}9A(g
  3. 二级依恋策略:
T[H.D2r0  个体依恋策略按照本性的方式主要有初级依恋策略和次级依恋策略。
:U.Dl!^%q0  初级依恋策略主要是一个个体在遭遇问题或者需要有协助时,能够主动的去寻求帮助,例如我们可以寻找自己朋友的帮助,以获得更好的适应。例如我们心情抑郁时,我们有可能找个朋友谈谈,获得他的支持等等。
D @Lx$}0  次级依恋策略则是当初级依恋策略不再有效时,或者说依恋对象对于个体依恋系统的启动目标所需要的没有反应时,个体就不得不去寻找其它的依恋策略。如果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中我们经常遭遇这样的环境,如一个糟糕的母亲,那对于个体依恋策略的形成就可能是有问题的。这时候有两种依恋反应方式,一种是过激依恋方式:也就是个体不放弃其依恋寻求亲密的企图,反而更加猛烈的强化接近这一企图,直到获得依恋对象的关心或回应为止。
ngzW*\0  另一种则是不激活的依恋方式:也就是个体最终放弃寻求依恋的企图,并以转移注意力等消极防御来逃避依恋对象。心理学空间.wah!bz ^
  但我们不能把这两种依恋方式轻率的定义为属于某种人的,其实从最新的研究来看,这可能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产生的,唯一的不同是有的人会更多的习惯采取后两种方式,这样才构成其生活人际的困境。这一习惯的养成究其原因和其童年的经历直接有关,一个被糟糕母亲养育的孩子,那他的依恋关系就可能是经常属于后二种,比较少第一种安全型的。心理学空间B$]0@?PA

二.依恋关系理论阐述了有什么依恋类型或者象限?

心理学空间9h&Vf2Y i T%d7u

   依恋类型,在最早期分为三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后来又有四类的分法,现在又有细分为九类或十二类的方法。在早期的分类例子则如下:
F([5r9B FD0  但这一类型说现在根据一些观察,发现并不是说回避型的人并没有安全型的表现,而只能说是更少安全型的表现,所以在这个程度上,依恋关系象限的讨论成为关注更多的点。心理学空间:pUGu K!A#xq6N
  依恋关系象限主要是由回避和焦虑两个内容,高和低二个级别构成。心理学空间Uu8upn6Y$F9eZ
                 低回避(关于他人)
6wB-PFAQk d0           专著焦虑型象限       安全型象限
v6m0I.OB,H:S:Ny\0  高焦虑(关于自我)       依恋关系构成     低焦虑(关于自我)心理学空间;~v[0C3Qu%i,e,T,p&e#S
         回避害怕型象限           回避冷漠型象限
c sg,L!By2d&`-G0                 高回避(关于他人)
)yymTT.`0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心理学空间| ~k AY7Z
  1. 安全型象限的个体表现是不回避人际且自我焦虑低的类型;
G8M;v D e9W j(U/M0  2. 回避冷漠型象限的个体表现是回避人际但自我焦虑低的类型;心理学空间u,| sc3R3V D8_
  3. 回避害怕型象限的个体表现是回避人际且自我焦虑极高的类型;心理学空间.c'R3Pl} A-J U
  4. 专著焦虑型象限的个体表现是不回避人际但自我焦虑高的类型。
~3pr'?)`V0  这是个相当有趣的分类型,我们可以了解这里面的具体表现。这一方式和早期依恋关系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XYl6DV2u N#~-[0  这里面我们有时候并不是一直在一个象限内的,而是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游走在各大象限内,但主要看我们是否经常的进入某一特定象限事件内。这可能暗示我们的一些个性趋势,我们作出某种观察后可以对于自己有意识的进行某种调整,或者接受某种心理咨询的协助。
m(YV'Hc0EE8w4lW |j0  这样我们就可能具有好的安全依恋模型,而发展自己比较好且幸福的人生。就如荣格心理分析学的前主席卡斯特的著作《成功:解读童话》(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所说,幸福人生(成功人生)需要信任和放弃片面性,这其实暗示了一个具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个体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心理学空间9fr6kv"nSGc&ZZ/u
  (本文部分资料为田瑞骐提供,特此说明)

7V u2i{ZMp.~jP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对婴儿的观察 依恋理论与心智化
《依恋理论与心智化》
依恋理论为基础的短期疗法»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