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性冲突
作者: Sven Olaf Hoffmann / 16352次阅读 时间: 2006年10月23日
来源: 张宜宏 译 标签: OPD 俄狄浦斯 张宜宏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5K4C;d(v*[ykaC(V0  肉欲快感或性兴奋是人类体验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不仅包括生殖器性欲,而且包括针对他人的所有情欲或充满深情的感受。必须将此同结合与挚爱区分开(Bischof, 1985)。此时我们仅仅牵涉到在同另一人关系中出现的情欲-性欲冲突。“俄底浦斯”描述每个人生活中的基本丛,在此丛中一个人带着伴随的冲突处理针对父母的性欲。心理学空间 WN`:p!|#G9|4?2Q

k F@K},J+^&G XH*M0  性欲可被滥用于其它许多动机和体验领域。例如,自主性的失调发展可能引起性障碍,尽管它不是一个首要的性冲突。同样,性欲可被用于隐瞒自恋性的错误调节等。此时我们关注的不是产生于其它冲突诸如结合或控制的恐惧、恐吓体验、感染恐惧等的一般意义上的性障碍。
fQ:Xk!p0心理学空间] T&B Z4|@%DE3F
  此时预期的性冲突开启情欲和性欲愿望的满足,以及对来自各种起源的反面刺激和抑制的满足,这些起源有:超我否决,乱伦禁忌,受本能支配的自我恐惧(自信和一致性对应于本能的危险和一致性的松懈),俄底浦斯的认同冲突(竞争与角色接受),接受原始客体关系时想象的性的竞争。尽管如今有更大的社会自由,临床上这些冲突仍有极大影响。心理学空间9[|bfL$Jq*U
  心理学空间!f;HqG1{M;U,|
  被动模式
;PR0p0y,Tt4FU0F0心理学空间2TN(q&|)L*`9~7b
  核心是来自一个人感知觉、认知和感受的性压抑。因而占优势的特质是:“无恶意的”、“天真的”、“孩子气的”和“单纯的”。自体形象是某个对生活中有关性的背景无知的人。这伴随明显的卖弄风骚、误解,以及反移情中对与性有关事件的显著兴趣。对性的竞争的被动回避可能引起吸引力的缺乏和性冷淡。心理学空间;S#G6t3`,{-@4X7W;V
  心理学空间6N N@ T h7X"\
  标准心理学空间*sQ'lo ]
心理学空间`G f8]-?LT4qI3W.X3Z
  1、 在伙伴之间许多稳定的联系中主要目标是爱、保护和安全,甚至对性生活不利(在极端情况下没有)。因此选择的通常是年长伴侣。当角色因为年龄不得不改变时产生危机。心理学空间_8u(G-oPT2RQ,b
  2、 家庭关系被理想化,变得非情欲化。否认家庭冲突和竞争。心理学空间` C f3p6N,P
  3、 工作生活类似家庭关系,伴随不引人注目的和部分好的关系,首先以相当从属的姿态回避竞争。
\xR4}'Z}A6q0  4、 不利用财产制造性的吸引。在竞争面前,财产可以抛弃。财产宁可作为性满足的秘密而无意识的替代物。心理学空间(?_{b;r#~A{`
  5、 在社会群体中,更喜欢不带性暗示色彩的慎重关系(同胞关系)。通过放弃竞争,有时普遍受人喜欢。
1ZX6U\iL{'zM0  6、 表现软弱和假性退行。有时病倒可能是替代性满足。
"Mr%bR}~ VR2v0  心理学空间 BG[b$M0ZXG Q+X
  主动模式心理学空间0h-rV:q4^3IK%u
心理学空间(fg-l$bV P,IkR
  行为和体验在很大程度上类似文献中所称的“过度狂热的生殖器崇拜”。最重要的动力学是,在约束其自身性关系和满足机会时,将性的意义强加到生活中所有领域。这包括如唐璜般的淫荡行为,色情狂,在性方面的明确兴趣诸如讨好行为、猥亵、自夸等等。而后我们常发现直接与这些并列的是过分拘谨和对本能的敌视。在反移情中会观察到,最重要的倾向是让一切都色情起来。而且感受可能极其变幻无常(“喜怒无常”)。
c^2X%J)^'r;K8{0  心理学空间;vQ Y&c0~+p O2\L
  标准心理学空间 Z q;Iw"AF$\q

Yu+d2m Ju0  1、 基本的矛盾行为使伙伴关系冲突或不快。这对所有相关的人造成许多不幸。伙伴选择常受原始客体指导,但最终选择的伙伴不同于这些客体,因而令人失望。
}Jq5WSR%T%w0  2、 有牢固家庭联系,尤其针对异性父母的联系。这些可能是无意识和防御性的。同胞竞争尽管常相当显著也常被否认。
lp[+_ w,MO0  3、 由于性别化和勉强掩饰的竞争,工作生活也有问题。公开的冲突和敌意可能产生,例如对高手的嫉妒。可能有真正重大的成功和彻底的失败。
-J6R'S'F$UdL5r:o0  4、 财产强调和容许性能量的表达,但也能成为它的替代。心理学空间keFq{,^ b2Zj
  5、 社会领域以多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为特征(“社会性”)。
IJL8boU0  6、 在医患关系中,疾病常引起色情竞争。病人可能被体验为同样诱人和危险;这些疾病中一种通常奏效。疾病角色进一步提供多重认同的机会。

-s7^ x\k n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OPD 俄狄浦斯 张宜宏
«没有了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
“哪咤闹海”与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