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理论概要
作者: 《认知失调理论》 / 15900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来源: 心理空间整理 标签: 认知失调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人类努力在观点、态度、知识、价值之间建立内在的协调、一致及和谐,这就是说,存在一种朝向认知间协调的驱力。心理学空间S+p;VVU'Z"s'^.d
  1. 成对元素可能存在着无关、协调或失调的关系。
  2. 如果两个元素彼此没有什么含义,那么,这两个元素就处于无关的关系。
  3. 在单独考虑两个元素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元素紧跟着另一个元素的反面,那么,这两个元素处于一种失调关系之中。
  4. 在单独考虑两个元素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元素紧跟着另一个元素,那么,这两个元素处于一种协调关系之中。

J X2xND2hCG`5| aL0 从这些定义出发,我们表明了一系列暗示着认知失调存在的情境:心理学空间 D2x| gtv-wap$H
  1. 在两个或更多个备择物之间做出选择之后,几乎总存在着失调。相应于拒绝备择物的积极特征的认知元素,以及相应于选中备择物的消极特征的认知元素,同所采取行动的认知元素是失调的。相应于选中备择物的积极特征和相应于拒绝备择物的消极特征的认知元素,同相应于所采取行动的认知元素是协调的。
  2. 通过提供奖励或威胁进行惩罚,努力引发出与内心观点有差异的外在行为后,几乎总存在着失调。如果成功的引发了外在行为,一个人内心的观点同有关行为的认知是失调的。如果不能成功的引发外在行为,那么,内心的观点同这个人的行为的认知是协调的,但没有获得奖励或遭到了惩罚的认知,同他行为的人认知是失调的。
  3. 强迫或偶然接触新信息,会产生同已有认知相失调的认知元素。
  4. 群体中公开表达的分歧意见,导致了成员的认知失调。其他成员──一般是喜欢自己的人──所持一个观点的认知,同这个成员所持有的相反观点是失调的。
  5. 当发生一个事件而这个事件具有如此大的强制力以致需哦有人产生了一致的反应时,会在一大批人身上产生相同的失调。例如,产生了一个事件,这个事件确凿无疑地证明某个广泛拥有的信念是无效的。
迄今为止,我们把失调和协调定义为“全或无”的关系──即如果两个元素彼此是有关的,那么,他们的关系或者是失调的,或者是协调的。对于失调后协调的程度,我们提出了下述两个假设:心理学空间5W-C*kt up
  1. 两个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的失调或协调的程度,使这两个元素重要性的直接函数。
  2. 两个认知群组之间存在的失调程度,是处于失调状态的两个认知群组之间所有关系的甲醛比例的函数,每一种失调或协调关系,都按照该关系中所涉及的元素的重要性而加权。

ZH8ko(Y0 从有关失调程度的这些假设出发,一系列操作上的含义看来很清楚了:心理学空间)Q@*q0y[V%zL
  1. 决定后失调的程度,使该决定的中的重要性和为选中备择物响度吸引力的递增函数。
  2. 当同样对于选中和未选中备择物特征的相同认知元素的数目增加时,决定后试跳得的程度就减少。
  3. 如果说允诺的奖励或威胁要进行惩罚,或者刚刚足以引发出外在行为,或者刚刚不足以引发出外在行为,强迫性服从所产生的失调程度便最大。
  4. 如果引发了强迫服从,那么,随着奖励或惩罚的程度的增大,失调程度也就增大。
  5. 如果没有引发强迫性服从,那么,随着奖励或惩罚的程度的增大,失调的程度也就增大。
  6. 随着同一个观点相协调的已有认知元素数目的增加,由其他表达分歧意见所产生的失调程度就减少。这些认知元素或者是相应于客观的、非社会的信息,或者是相对于有关持同样观点的其他人的认知。
  7. 随着一个观点的重要性,随着该观点与声称有分歧意见那个人的相关性,以及随着声称有分歧意见那个人的吸引力的增加,来自其他人的意见分歧所产生的失调程度也增加了。
  8. 这个人的观点同声称有分歧意见的那个人的观点之间差异越大,由此,相应于两个认知群组之间处于失调状态的元素数目越多,失调程度就越大。

UYLkz(Al%bm0 现在,我们看到了说明该理论的核心假设的要点:心理学空间8ee[-kd(tp)w }N3Ao
  1. 失调的存在,产生了减少失调的压力。
  2. 减少失调压力的大小,是已有失调程度的一个函数。
心理学空间s6S/Spf8o
这些假设自然是我们考虑减少失调的方法。有三个主要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v] R _;?zj xj0
  1. 通过改变失调关系所涉及的一个或多个元素。
  2. 通过增加同早已存在的认知相协调的新的认知元素。
  3. 通过减少失调关系所涉及的元素的重要性。
心理学空间t;V LD!D R)j
把这些思考应用于实际情景中,导致了下述结果:
E v(j*W/^5B+KK;n5y O!x0
  1. 通过增加选中备择物的吸引力,减少未选中备择物的吸引力,或同时操作两者,可以减少决定后失调。
  2. 通过把选中和未选中备择物的某些特征知觉为相同,可以减少决定后失调。
  3. 通过减少这个决定各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减少决定后失调。
  4. 如果引发了强迫性服从,通过改变内心的观点,使之同外在行为一致,或通过扩大所涉及的奖励或惩罚的程度,可以减少失调。
  5. 如果没有引发强迫性服从,通过加强原有内心的观点或通过把所涉及的奖励或惩罚降到最低程度,可以减少失调。
  6. 失调的存在导致了追求能提供与现有认知元素相协调的认知的新信息,而避免有可能增加现有失调的新信息。
  7. 当在失调中所涉及的某些认知元素是对自己行为的认知时,通过改变行为,于是直接改变了这个认知元素,可以减少失调。
  8. 被迫或偶然接触可能增加失调的新信息,常常导致该人在努力避免增加失调时对所接触到的新的信息产生错误的解释和错误的知觉。
  9. 由其他人表达分歧意见所产生的失调,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通过影响其他人改变其观点,通过拒绝有分歧意见的其他人而减少。
  10. 失调的存在,将会导致寻求那些早已赞同这个人想要建立或维持的认知的其他人,也会导致发起沟通和影响过程,以努力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11. 只有表明通过改变观点从而减少了这个人的失调程度,加之于一个人身上的影响在产生观点改变方面更有效。
  12. 在彼此互相联系的许多人都产生同样失调的情境中,通过获得社会支持来减少失调是非常容易实行的方法。
心理学空间H K:QpR#m|{
为了对该理论的简要概述做一总结,我们对于人们努力减少失调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如下;心理学空间 UY7['ET [JnX4X4i_
  1. 努力减少失调的效果,将取决于在失调中所涉及的认知元素对改变的抵制,取决于能提供新的、与现有认知相协调的认知元素的信息的可获得性,或取决于能提供新的、与现有认知相协调的认知元素的其他人的可获得性。
  2. 一个认知元素对改变的主要抵制来源,是这些认知元素对“现实”的反应程度,以及这个元素同许多其他元素所处协调关系的程度。
  3. 在两个认知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的最大程度的失调,相等于两个元素中具有较少抵制的那个元素对改变的抵制力。如果失调超过了抵制力的程度,具有较少抵制的那个元素将被改变,由此减少了失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不协调理论 05 费斯汀格 Festinger
《05 费斯汀格 Festinger》
biographical of Fest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