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有必要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等问题,而不能过分关注"严格"的研究方法,以致于忽视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实质性的东西。这些心理学家反对把对白鼠、鸽子、猫和猴子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类学习,主张采用个案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这种观点逐渐形成了一种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行为的基本假设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和知觉。当他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换言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
一、意义学习与无意义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学习者要记住这些无意义音节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因为它们是没有生气、枯燥乏味、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所以,它们一方面不容易学习,另一方面又容易遗忘。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意义学习能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即成了能够充分利用我们自己所有阳刚和阴柔方面的能力来学习的人。"(罗杰斯,1983)
判断是意义学习还是无意义学习的依据是学习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是有意义的。只是与学习者的某个部分(如大脑)有关,而与完整的人无关,学习者是不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的。
请注意:罗杰斯的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内涵不同。
罗杰斯批评传统的学校教育把儿童的身心劈开来了:儿童的心到了学校,躯体和四肢也跟着进来了,但他们的感情和情绪只有在校外才能得到自由表达。在他看来,我们不仅完全可以使整个儿童(情感和理智)都进入学校,还可以借此增进学习。
二、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self_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
pervasive),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
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乡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自我评价是使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成为一直负责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学生必须对确定哪些准则是重要的,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目标负起责任时,他也就真正学会了对自己及自己的发展方向负起责任来。
三、罗杰斯对行为主义的批评
罗杰斯对行为主义者只注重行为的结果,而不探讨行为的起因,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同自我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是按照一种与他的自我概念相吻合的方式行事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往往只看到与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相一致的那些事物。所以,罗杰斯认为,人是他自己行为的决定因素,人不从属于他的环境,而是可以对他生活的性质作出自由选择的。这是一种自由选择论,与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四、罗杰斯论学习的原则
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罗杰斯学习原则的基本假设。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学习者总是怀着一种心理矛盾渴望发展和学习。这里的心理矛盾是说任何一种意义学习都包含着某种程度的痛苦。比如,学习本身就是痛苦的。小孩学走路总要摔跤跌倒,只是小孩从发展自己行走潜能中获得的满足远远超过了因遭遇挫折而引起的痛苦。又比如,由于学习时不得不放弃某些已有的观念而引起的苦恼。刚考入名牌大学的尖子生发现自己并不出众了,如果在心理上承认这一点无疑是痛苦的,但由此却能获得进展。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在罗杰斯看来,一个人只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同时,当学习者具有某种目的,并认为学习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时,学习速度就会加快。
3.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