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本禹 著 / 13118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21日
来源: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4 标签: 道德教育 科尔伯格 认知
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 作 者:郭本禹 著
出 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4
书 号:9787533427887
原 价:¥18.00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内容简介心理学空间oT7D&yBm+i8Zg.R

B${;C'z'?8yo0“德育理论丛书”大多是省或国家“八五”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科研成果,其中有的既是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课题,又是博士论文的扩充。因此,丛书中的每一本书、每一个课题都凝聚着德育研究领域这些专家学者的智慧的结晶。无庸置疑,这套丛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当然,本丛书所列的这些课题,还只是代表了德育科学研究的某个阶段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对某个课题研究的定评。读者完全可以对丛书中某个领域的课题进行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研究。
^MS x!d+_'v N N8Q#qQ0本丛书已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定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出版图书。
+sH*B4A0Xe6C]/O0德育论,也叫德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德育的本质和规律,探讨怎样依据客观规律有效地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
)k$r+Uj_Q;JM$vK0
$HaJ b0G%s@(|g0作者简介心理学空间 yo{Q9\ }7Hv-{

R.lEiM lI U|0郭本禹,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探新》编委。心理学空间\rb @#@*[
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理论心理学领域,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科学哲学方法论等均有探讨;在心理学史领域,首倡西方心理学史论研究,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历史本身研究,开拓对心理学史的史学理论研究,并提出对西方心理学发展史进行合理性的重建;在德育心理学领域,重点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撰写我国第一部关于科尔伯格理论与实践的著作。 
~0y8P*V${VV0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完整德育模式的构建”等10多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教育实验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先后出版专著、译著、编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等16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8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此外,还获得过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皖版优秀图书奖、山东省优秀图书奖。因科研和教学工作表现突出,1996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01年获得江苏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_TL5bzPy3v0
IZb/Q3n2W"J0目录心理学空间B%w1f{/]
心理学空间3`@/f(~5uh["`8HD
第一章 科尔伯格传略心理学空间%S];@ X3lp|
第一节 早期经历心理学空间2z0wS,\*q#@8el9E
第二节 大学教育
!j#Jx4Bg0第三节 研究历程
H)s.S2}@#T+c(r%Y0第四节 学术成就心理学空间Yr4p.r1BjX
第二章 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 Cx \0Q`G)E4GYZ0第一节 时代精神的呼唤心理学空间kb*G%W2o\HHF
第二节 道德哲学传统
3LG/q-w+{ BH0第三节 道德心理学传统
?#L A"Ch*A0第四节 道德教育学传统心理学空间PP4T3e*MC
第三章 道德发展的哲学心理学空间(iMXc {,j5R_;]
第一节 对传统道德教育哲学的扬弃心理学空间n7\_#prQ1X5|
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哲学假设心理学空间k0k,h*i9Y%O~/R
第三节 道德哲学与道德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空间;lCc3GVA4A
第四章 道德发展的心理学
+S Qmz!IH;JH0第一节 道德发展的实质和机制心理学空间H m9{)A D7K+l2w
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条件与动力
w5| P$a.e6Qp0第三节 道德发展阶段的特征与模型心理学空间@&\8`Q@ t R
第四节 道德阶段与道德行为
%i-T uTq9LKl1i0第五节 道德阶段与道德类型心理学空间0Cr$~J^
第五章 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方法
){N%Tur.kU0第一节 从对偶故事到两难故事
}$zv&a,]xW.@,w3wi0第二节 理想类型评定法
"B \!` {}"m&fIm0第三节 结构问题评分法心理学空间e!d)kk!M
第四节 标准问题评分法
zkf;T0?Nv#l#i0第五节 道德判断测量方法的新进展心理学空间;FHq,DQ-t^ir^m
第六节 道德类型测量
8R'uD2\T!K0第六章 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
"Q;SVw['x9O2X/|0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发展观点
iT2Q*c~"s#v0m6p `0第二节 道德讨论策略
p%^~ ]~0第三节 公正团体策略心理学空间$g8qD2i#Zw3[3N3V
第七章 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心理学空间T$hJN!Dj^}
第一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心理学空间7K)S]a[#Bb
第二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局限
I#kl)E:oz}0附录:9个假设的两难故事
9c k]8{yH.}/f"t0参考文献
(J? H)sx/?6M7x W#B0后记

5o$^L9C[m q&g4L0心理学空间.D)\ h\.bo0v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道德教育 科尔伯格 认知
«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 30 科尔伯格 | Lawrence Kohlberg
《30 科尔伯格 | Lawrence Kohlberg》
认同和心理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