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希的从众实验 Asch's conformity research
作者: 心理空间整理 / 57278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21日
标签: 阿希 从众实验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8g|~ F"O0阿希从众实验
]:e zf E2p}"VN0Asch's conformity research
`L3BIW#Y2v%P/B0心理学空间 he!WwY|p
  阿希从众实验(Aseh’5 eonformity re- seareh)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Aseh, 5.)进行了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 三垂线实验。心理学空间 ju'V_Af$l

心理学空间-j't&U3f h

他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 画有三条直线A、B、C。X的长度明 显地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心理学空间5_-BO+nhr$q}e

Pa z#fR6QQA0实验者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被试安排在最后。第一二次测试大家没有区别,第三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这就形成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群体压力,可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阿希多次实验,所得结果非常相似。心理学空间"B7{'xcL1u2_\

F&v?8J P^*c0实验表明:
*O8Q3a O3}'X.K0  (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心理学空间'ltx+uk?
  (2)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心理学空间"tlQ)F"~&eq*k3{Sj
  (3)大约有15%的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验判断次数的75%。

7YE tuK5xK/b3Q0心理学空间%nh3UTV3dv&L)U

心理学空间^c\a'S#G)nA2s)~
实验后,阿希对从众的被试作了访谈,归纳从众的情况有三种:
;}%H Z%LRz3Hw)A0  (l)被试确实把他人的反应作为参考框架,观察上就错了,发生了知觉歪曲。
"SiV3](X VA0  (2)被试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数人总比自己正确些,发生了判断歪曲。
eT5gzi4[)d"l;D0  (3)被试明知其他人都错了,却跟着作出了错误反应,发生了行为歪曲。

Z,M;{(B3d'u0

e!L7N9m%d J0心理学空间`x*S)~(F/?0NS
一般认为,发生从众行为是因为个体在群体中受到信息上和规范上的压力。心理学空间8l!u ?Y4l2pH2f/\2e

心理学空间;eqZbU&r7v

  (l)信息压力:经验使人们认为,多数人的正确几率比较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参照构架(见“谢里夫的从众实验,’),就越发相信多数人,越从众。
7f(GfY7s7F:o%u%Ma0  (2)规范压力:群体中的个人往往不愿意违背群体标准而被其他成员视为越轨者,害怕与众不同而成为“一匹离群之马”,遭受孤立,因此采取多数人的意见。 ………… X ABC (林乘贤撰沈德灿审)
&s\;sR/~Mh[S0
eD\/jiON0心理学空间0l4rJ qjQj

sD#M(V'u0

p/k1Mp,E ~&q#a4{0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

R@t{$m}b/v]s0
心理学空间,F9@y d&S3x

从众(conformity)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从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当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席间有人即兴高歌一曲,尽管他的唱功并不十分出色,大家给他热烈的掌声,在这种情况下你也随大溜给予鼓掌欢迎。这就是从众行为。心理学空间(~N4v/G-r"[-}2I

$udd+{kI!ppS#{0社会心理学家阿希(Asch,1952,1955,1958)在一系列经典的研究中探讨过从众行为。在实验中,让一位真被试与另外7~9人(实际上是实验者的助手)一起坐在桌旁,实验者向他们呈现3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并要求他们判断哪一条和另一幅画中的标准线段一样长(见图3-4)。每个人轮流大声说出自己的判断,而被试在倒数第二个位置上。在大多数试验里,每人都说出同样的正确回答。但在几次预先确定的关键试验中,实验者预先告诉助手说出错误的答案。结果发现,即使正确答案十分明显,但在关键试验中,被试迎合团体的意见平均达32%,有74%的被试至少有1次从众。
SWN8o+g&W/s-p?0
8r I]lu'|0

3EO nc TL"C'Z0

B`*u)Y)LuT&q1L0图3-4阿希的从众实验

-@F2s*l+f5r"k0在阿希之后,研究者参照阿希的实验程序,做了大量的实验,进行重复验证。虽然在实验中并非有那么多的从众现象,但是实验确实表明在下列情况下从众现象会增加:(1)个体感到力不从心或有不确定感;(2)团体中至少要有3个人;(3)团体的意见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就会大大增加其他人做出不从众行为的勇气);(4)个体崇尚团体的地位和吸引力;(5)个体对任何回答都没有作出预先的承诺;(6)个体的举动可以被团体中的其他人看到;(7)个体所处的文化非常鼓励人们对社会标准的尊崇。
-Ixf{4Bs:dI9ZE0
.{0S#?w2~~L0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从众?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对规范的社会影响(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所作出的反应。人们对社会规范是敏感的,懂得哪些是被社会接受的规则和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如果我们遵守纪律、遵循社会规范,就会被评为好学生、好企业员工和先进工作者,而如果我们表现得与众不同,那可能会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对信息的社会影响(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所作出的反应。尊重规范并不是人们从众的唯一原因,人们从众还因为团体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我们在纽约旅游时想乘地铁,我们可能会仔细观察当地纽约人乘地铁的行为:去哪里购地铁票,如何通过检票口,从哪里进站台等。人们越相信团体的信息,越重视团体的观点,就越容易与团体保持一致,从众现象就越多。只有一个异常愚蠢的人才不去思考团体所提供的信息,不听从他人的劝告。
/V#E&~db0心理学空间4@P9[1D"_
任务难度会使从众现象增加。巴伦等(Baron et al.,1996)改进了阿希的实验,向被试呈现仅有1个人的幻灯片和有4个人的幻灯片(见图3-5)。实验任务分为比较简单的(被试用5秒钟时间来观察幻灯片上的4个人)和比较困难的(只让被试有半秒钟来观察)。向被试交代任务的重要性也不同,不重要的(仅仅是初步测试目击者的识别程序)或重要的(为一种真实的侦破程序建立常模,并给判断最准确者20美元奖励)。在任务不重要、有2名实验助手给出错误答案的条件下,有13的人倾向于从众;任务重要但比较简单时,人们会很少从众;任务重要又难以确定时,有一半的可能会从众。心理学空间9~!B^9OW%i9T;Q Z

]9e |wgGg0  
\~g R.Ln#O^aW0
图3-5任务难度和重要性影响
V i"C(} C r0心理学空间1A%oj^GR
我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从众行为。我们对社会影响的区分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从众是社会影响所致。如果我们赞赏这种社会影响,那么我们就会称赞那些随机应变的人是“头脑开放的”和“机敏的”。如果我们不赞同甚至反对这种社会影响,我们就会指责那些为了寻求与他人一致而“权宜从众”的行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其从众的发生率也不同。17个讲英语国家的社会影响实验表明:在提倡个人主义的文化氛围下,从众的发生率更低(Bond & Smith,1996)。心理学空间Gi*s0Pt I7g+U

心理学空间7yz1U ?'Ya+G R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阿希 从众实验
«阿西效应/从众效应 41 阿希 | Solomon E .Asch
《41 阿希 | Solomon E .Asch》
Forming Impressions of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