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迷信看起来有点准?
作者: 迟毓凯 / 10216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7m+fO6C6t? _W0[singlepic=26,250,350]

9cop Q#DK*@[-PG[0 心理学空间,Q&fvL6sv\ Mz8A

  调查心理学空间AhJt!` x(C wi

{1H}5E Sl4zN0  多种现代迷信在校园里传播

M6Q v`C8yj${.g0

KHix L8|0  随着信息的发展,迷信已经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借助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进行传播。“现代迷信”已经悄悄渗入青少年的生活中。心理学空间v8\X9Bi/k/|Lx

J1I EX[ A*f7B'z7O0  传统巫术披上时髦的外衣

:J'g)nJ"H_M7k0 心理学空间(J1?e _ K|

  在一所小学附近的几个零食摊点上,笔者发现,不乏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玩具混迹其间,如许愿瓶、幸运草物品、幸运石、祈求符之类,价格往往在两三元钱左右。小学五年级的小萱说:“每次考试前都有不少同学来买这些东西,保佑自己能考好,自己也怕被人落下就也跟着买。”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一些女生喜欢“天妖之泪”的巫术游戏。游戏声称摘取一些花瓣,带着雨水将其置入瓶中,瓶中的纸片写着名字,这样一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和你写在纸片上的人成为好朋友。一位高二学生安妮说:“巫毒娃娃现在也比较流行!就是一个用线头千缠百绕而成的小人偶,当‘主人’用大头针把写有‘仇家’名字的布条刺入玩偶的心脏部位时,就能够给‘主人’的‘仇家’带来厄运,能保护自己免遭他人陷害,功能十分强大,包括恋爱系、治愈系和诅咒系,‘恋人娃娃’、‘偷心娃娃’、‘转运娃娃’等。”这些传统巫术换个时髦的花样就进入了校园。

1[H%C6l_(}#F0 心理学空间4W+D6LY2{5a5q

  占卜书籍打着心理学的幌子

j ^;|0nf0

^0K,^gi bA0  在笔者的调查中,一些星座、血型、生肖与性格之类的书,已成为中小学校园附近书摊上最畅销的图书。一些专门给中学生看的读物也会刊登所谓“运程分析”和打着心理测试幌子的测试题,还有专门的小册子销售。翻开一篇“想不想拥有成为大众情人的潜力”的文章,笔者发现了成为大众情人的具体“指导”,包括星期几早上吃什么东西、哪天上学必须步行、穿哪种颜色的袜子能提升人气等内容。这类测试题目在部分学生中十分流行。心理学空间c(n[ f ^

心理学空间*U.b2B7MoC$A,u%A

  据了解,像这样的迷信方式,尤其受到女学生们的欢迎。“现在,课间或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们都会拿出塔罗牌来算一下这几天的运势好不好、情感顺利不顺利等,或是看看杂志上面有关星座命理、星座运程等内容。”安妮这样说。

6]o'|{QK)` z0

4`W:_3{5y[w.ad(o0  “我们经常在宿舍里请笔仙呢!以前宿舍里传阅着一本小说就叫《笔仙》,后来大家都对这个颇感兴趣,就寻觅到了如何请笔仙的方法。虽然半信半疑,但有不少女生都尝试过。”大学四年级的瓶子是这样向笔者介绍的。心理学空间!D8\$qb(^ YJ

心理学空间q^v&rw+W.nMH?

  手机短信成为现代迷信的载体

;qR }V[7y4iQr:U0

})DH8fO8u%P#m?;mH0  而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这一传播工具成为了很多现代迷信的载体。最近不少学生在手机上发现了这样的短信:“心里有个谜?难解?难算?遇疑难,快快求支灵签,让神明指点你迷津吧!”有的短信运营商还专门推出了“解你心中谜”的手机游戏,用手机“抽签”的短信反复提醒:“如果你现在还只是单相思,赶紧在这里算算他(她)的想法吧!”甚至“黄大仙”、“张半仙”这些巫婆神汉常用的名字,上上签、中平签这些算命先生常用的术语,竟然频繁地出现在高科技的手机短消息里。心理学空间.I v0r0z fb2B6aC6c

8v0q _E8?F]r p0  网络为算命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心理学空间/wA!d0Xh a7y

心理学空间S3Q4^OU

  如今网络世界的内容五花八门,许多网站都设有针对学生的电脑算命程序,如在线运程、成绩测算、座位风水等。还有的竟然推出了所谓的“高考特别服务”,声称能预测成绩和考试运程,对学生学习进行“风水指导”。当笔者问到初中一年级的丁丁班上是否有算命、占卜等现象的时候,他很爽快地回答:“有啊,前几天我的同学就用电脑预知了很多事情,例如这次考试能不能考好,还有很多同学在电脑上算出自己的名字不太好,正打算改名字呢。”

9mx\:f'R/g(h!?0

9d B;\w$i:V0  据相关报道,目前占卜网页每3天净增1.8万个,其中具有迷信内容的网站达172个,内容涉及手相、面相、星座、生肖、血型、八字等迷信内容不一而足。一份以北京初、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沉迷于网络算命的学生占40%;来自重庆青少年教育办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重庆中学生里超过一半的人信“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上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41%和5%。此外,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遇见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策依据。现在中小学生中的“现代迷信”现象在校园泛滥,这一现象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和警惕。

.PNPX#E u0 心理学空间UfV [xe#p[R#r'E'o

  揭秘

z"gW+E,f#M3^h0 心理学空间 r Yc%t9Er&I(g?

  为什么有些迷信看来有点准?

GG)b+Of R s0

N2^4Fn.F+} }z0  为何这些“现代迷信”会看来有点准,一些心理学和现代科学的揭秘可能会令你恍然大悟。心理学空间$MO#s6@[aW7F j:F4|

QU1gy+G E~1T0  原因之一:利用电脑组合看似有理心理学空间5X#AlO_%?5B

%}|uE'z(i E-W0  据一些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分析,事实上,网络算命、电脑占卜之类的程序,其原理就是通过一个软件程序,把一整套迷信资料贮存在电脑里,然后利用数据库进行随机组合,并无科学依据可言。但对于一些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时尚的网络算命得出的结果似乎有一定的可信度。一些网站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大肆传播迷信。心理学空间'~+b#k&Z+Kr9U:o6}#?

心理学空间7MYsdI7B ly

  原因之二:人人都有一些迷信心理

,?)X-zhM$Wl0 心理学空间%q8O M$jj)y+Zg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学校不能够成功地在上面写上科学两个大字,那么那些内容出格的网站和图书就会在上面涂抹现代迷信的色彩。心理学家韦斯在《迷信心理学》中指出,无助、恐惧、抑郁等都是迷信滋生的心理诱因。显然,类似情绪在成年人中也难于避免,何况正处于心理发育期、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格外幼稚的青少年。

~ Or!N c6LBy0

e*UEH^+o&n| C3KW0  原因之三:期望会给人心理暗示

v-zAz#P0c_#Y0

8`#D,S-aBE!D0  原本很多学生都借“巫毒娃娃”等迷信发泄自己的仇恨,或表达对某人的爱意,或是祈求健康、快乐等心理,本身就带有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物品,不断诱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而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同样有强烈的好奇心,又面临着学业、感情、就业等多重压力,对前途感到茫然时,希望以此来找到突破口,期望对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给出答案。这种期望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心理学空间6E&mUE r

EP3K0i/J{0  原因之四:迎合大家需要而设置心理学空间zbf R(r7g8]\

e(`0}[y?$i2Y0  一些占星术、星座学看似有理的描述,其中又有何奥妙呢?实际上这也有“巴纳姆效应”。上个世纪,随着电影业的发展,马戏业受到了冲击,许多马戏团纷纷倒闭。有个叫巴纳姆的马戏团却总能吸引观众。说到诀窍,团长巴纳姆说:“我们尽可能演符合大众口味的节目,演出的节目里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心理学把这个故事衍生为“巴纳姆效应”——只要是普通大众都喜欢的说法,一般都能受到欢迎。比如“你不大愿意受人控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你希望别人尊重你”……诸如此类的描述,都是一般人乐于接受的。这就是占星术的生存奥秘。

ur+mm uV5[0

fI!Fs~)`:T0  解读

G!@dV1Qk0

1aa D6I!}H-cb)`7f0  青少年面对现代迷信的心态

Q V6bh;w0

8p*lm!w2}0MO0  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心航路中国大教育网总督导张丽珊老师。心理学空间$Fx|7}7|*A#OD

2HUg!xdU&]3a+p0  社会转型期的困惑心理学空间fKeb/Cf$d

心理学空间bfb N,qq#u*i

  张老师表示,校园迷信提出的是现阶段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讲,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对未来缺乏掌控感,明天会怎么样,未来会怎么样都是无法预测的。而在现阶段,社会转型发展很快,每个人的差异也很大。因此这种情况也加速了成长机遇中的不可控性及不安全感。想了解未知事物变成了人们的某种需求,而迷信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达到了供求双方的平衡。这种现象在社会转型阶段是很正常的。

wn&x"S/i wF.G*M0@0 心理学空间)W:p"RpGK

  希望通过其他途径来达到预期

@&@~?;qIX-y0

Ga6rMc0  换个角度,单就学生而言,现在学生面临的压力空前大。因为社会竞争,造成的家长及老师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而压力也逐渐下移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很多东西,像英语、钢琴、舞蹈等,家长还经常以“不好好学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现在就连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之类的言语来鞭策孩子,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萌发厌学、逃学等消极思想。一些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不认同,觉得自我价值低,因此试图从迷信等途径得知自己的未来或是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心理学空间Q9o a8s6k"e\Fv"c

!l,y'x!VJ2IeQ3H0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

AD"z ?oz6]B'a0

#J9s;S'|vU+O0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就是说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不一样,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往往难以达到理想和现实的一致,所以他们很想了解未来的自己是否能成为自己所期待成为的样子,在内心产生矛盾,这种现象是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空间({!S@C6k"c,e

心理学空间CTf&h D:j,E9S

  引导心理学空间Za}C`v*n%a

"F-Y2~6pW,nYL0  应让青少年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9ja.N[J)U/aw0 心理学空间$E`:yN+W

  张老师认为,解决校园迷信的问题不能盲从,应该逐渐引导孩子,让孩子了解到用“巫蛊娃娃”等途径来解决问题只能让情绪得到暂时的宣泄,并不能就此消失,只能让人的心态更加扭曲。要让青少年知道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其实很多人也知道算命、占卜等迷信方法并不科学,如果卜算结果是好的,则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导致做事态度认真,产生良性的结果。反之,如果结果令人失望,就会导致在负面的情绪中工作和学习,使很多事情不顺利,霉运仿佛真的都来了。因此,张老师提醒青少年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习、生活在健康、正确的轨道上进行。

:i5M7z'@3woH5v0

a*k O h*h]ui,a0  家长正确引导,切不可强制禁止

6U"C;xDp#L*[e0 心理学空间6C? e+N&p Y:Z

  网络或玩具制造商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而学生又有这样的内在需求,正好符合了孩子的心理。至于是否因此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还是取决于家长是否能正确引导孩子,如果孩子单纯当做娱乐来玩,而遭到家长勒令禁止反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那就适得其反了。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并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才是明智的做法。心理学空间6tmKT Sao

\@#ju d\8U.R0  家长、孩子共同学习沟通技巧心理学空间s'BBE\9Z&y&d Z

心理学空间RL:`V3s-I'J

  青少年在和周围人发生矛盾时,应该勇敢去面对、去沟通,以此消除误解和矛盾,达成共识。青少年还应当多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改善沟通的方法,并勇敢地面对沟通中的一些错误,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Ne#V1Bl,lQ/v!m0 心理学空间{j6J)P&k6U FQ#E

  另一方面,对于家长来说,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也应该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家长愿意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有自信,不要看重成绩而忽略其人品、人格。家长本身也应该学会人际沟通,保持积极的心态。一个怨天尤人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而一个粗暴的家长也很难培养出一个温婉的孩子,所以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导师应该为孩子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

7Pz|Q4j YK0

QM'q+H oT)y;IG7^3P0  读者发言心理学空间S0NqEGh6Z

心理学空间8zL)Wg6I

  不能让现代迷信占领孩子的思想真空心理学空间 ^v4XS7u

.no_J|K0  现代迷信正如一头无形怪兽,啮食着孩子幼稚的心灵。有人不明白,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圣地,如今怎么成了现代迷信自由泛滥的场所?从主观上说,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期,他们有好奇心,模仿力强,不爱思考,易受诱惑,遇到困难挫折常常不自信。从客观讲,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有些家长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之类的思想教育,甚至有些家长迷信神鬼,孩子耳濡目染势必受到不良影响;再者,社会上的封建迷信活动时刻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当然,关键还在学校,现在多数学校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政治思想教育课形同虚设。

'AFDp*dsqQ0

9w!Lc'Ho6Q-Yb0  青少年头脑不是真空带,共产主义理想、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英雄人物形象以及艰苦奋斗精神不去占领,现代迷信必然乘虚而入。现代迷信泛滥校园,反映了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形成教育的合力,彻底清除现代迷信的影响,让学校成为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沃土和乐园。心理学空间1\,Hv.sv!T

心理学空间~9J#KKs

文:董树堂

3F9n/p2Rq@0 心理学空间GS@(S p/R

来源:《今晚报》

$R/C X$VPfu0 心理学空间+L F bg;x&R*Fl \

链接:http://edu.sina.com.cn/l/2008-01-17/1401140752.shtml心理学空间x.A Rm(hK_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如何给论文起一个名字 迟毓凯
《迟毓凯》
等待中的心理学»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