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故事:一些可能的分析视角与假设
作者: 迟毓凯 / 5702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R|_ ZZY1J4{Y

对于通过投射故事法所采集的故事,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如何来分析?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和诸多投射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一样,研究者们的施测方式相似,但解释的角度却有很多不同,比如针对罗夏墨迹测验,有影响的解释系统就有多个。而对于正处在逐渐成熟之中的投射故事法,分析和解释的角度也必然是多元化的。参考以往相关投射技术的解释视角,如Hall/Van de Castle编码系统,并结合对我们当前所调查故事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在对投射故事法解释和分析过程中,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心理学空间EE:Hyl

心理学空间ud!f*Y*o6@(wC

(1)故事角色

,hw V|8kd#ry&{B0 心理学空间,^\+Uy4s/Y Ds5N

投射故事法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要求被试设计故事的角色。在对教师故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教师所列出的人物角色可以分成四类人物:

R/GA9m6]0

bD%x2n,P2D5f*X`2@0工作相关人物。故事中的主人公由和教师职业工作相关的人物来承担,如以学生、教师为主要角色。心理学空间4te4t]*p.|NoQ~5s|Vr

心理学空间/g4^-{q+B5Uet

家庭相关人物。故事的主人公来源于家庭角色,如以母亲、孩子为角色。心理学空间p*H-qpQ.P \M

*gZe4P)pv^!d0其它社会人物。以工作和家庭生活以外的社会人物为主要角色,如公司老板、警察、司机等等。心理学空间R!E9Y#y)VS(s.U!~

K}u3o'R9Ie-wOJ0虚拟人物。以非现实的角色为主人公,如小花猫,仙女,未来世界的机器人等等。

2P\ \#} w4KAQ0 心理学空间 Z0t:]*~;P&X)Zi

我们认为,不同的人讲述的故事也不相同,不同的人物设置也体现了一些心理状态上的差异。在我们的初步调查分析中,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心理学空间 L;O9m#{$l9q|7F

心理学空间T DX)X nB-g

就心理健康方面而言,以家庭角色为主人公的被试,其自我压力感最小;而以工作相关人物为故事角色的人,心理压力最大。而在人格方面,以虚拟人物为主人公的被试,则更具有外向、喜欢接受新事物的人格特点;而以家庭相关人物为主人公的被试,其人格表现更传统、谨慎。

'~1XnDv%a+\%Y0 心理学空间[GB8L]e ])l,B

(2)角色困境

0Wa'}`%w/iq$G x0 心理学空间6s6dx(c.O6z O Q

故事中的角色都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也会面临困境。这其实也是人生困境真实体验的心理投射。角色困境,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别:心理学空间.@Sn6W"VX7O

心理学空间7I ?M^:p g$\

来源于客观环境。如在教师讲述的故事中,一个以教师为角色的故事中,主角面临的困境是想获得社会尊敬,但当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不够。

N-z(La kYm:mh1]0

!WG0\C{(`E0来源于他人阻碍。如一个大学生所讲的爱情故事中,恋爱中的困境是出现了第三者。心理学空间]!@/h#M[F

心理学空间bTT,Lt!lZ'g@A

来源于自我不足。如一个大学生所讲的学英语的故事中,他六级没有通过是因为自己太过懒惰。心理学空间z@J Z3TR6V.GX

心理学空间/e Ms4E E

我们认为,不同的困境来源可能展现了故事讲述者认知归因风格的体现。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困境的来源与幸福感有关,把困境归于自身之外因素的讲述者,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更高一些。心理学空间4]1s5l0hI(?^ {.U(n s*b s

心理学空间 VEYR:p&v

(3)助人者心理学空间P4j^l(`#[4Ns

心理学空间+HP]M9xP A}

投射故事法要求被试回答出帮助主角完成任务的人或者事物。综合分析我们所收集到的故事,助人者类型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别:心理学空间cmP#{j9W;mN5@d*x

心理学空间K@VLx#n

自我克服。根本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是故事的主人公自我努力克服了面临的困境。心理学空间CEG2g8xS|n A8S

心理学空间!vQ wXJNC/^

亲人朋友。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帮助。

Dv.v5CSo0

N;J [JS+U0组织同事。助人者主要与工作环境中的人物相关。心理学空间 U;g:AK _D%^+JA

心理学空间 p NTzz}\W-G?`

多方支持。家庭中的人物、工作中的人物,等等。故事中的主人公获得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1YHb_X3dfpA'^K0a0

:c^x6SSp1a0其它。未在以上分类中的助人者,与角色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陌生人,长翅膀的仙女等等。

`*Yo'|{0

xW6J9d@-I b P0我们认为,故事中的助人者体现的是故事讲述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以及对自己和他人人际关系的认知。调查发现,对于讲述助人者得到多方支持的被试而言,他们的自我和社会比较的得分都高于其他群体;他们在人格上也更热心和外向。而以非现实的与角色无直接关系的助人者,讲述这样故事的人他们也更内向,自尊水平也更低一些。

{rbW1wzb:r0

P ].V'B}#Wq0(4)故事结局

VnL${9znmW*`0

(_J]![.S0从故事结局,或者从整个故事的气氛来看,有的体现出消极悲观的特点,有的则呈现积极乐观的特征。故事的气氛与结局,我们认为,恰恰也是故事讲述者人生体验的自我投射。我们的调查发现,善于讲述一个积极乐观故事的被试,与一个讲述悲观消极的被试相比较,他们的生活主观幸福感更强,生活中的社会支持也更强,而且,在人格上,有外向活泼的特质。

)h H!Wf_0

GW^Dh E5~[0(5)情节类型

l:m+m z IE#B0

geXdJ&eYO L0从故事情节总体上看,可以分为现实型的故事和虚构型的故事。虽然在投射故事法的要求中,是要求被试虚构一则故事的,但是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人讲的故事可能并非虚构,现实感非常强,甚至很明显就是自己工作中的故事;而另外一些人所讲述的故事,则天马行空,充满非现实的色彩。心理学空间r1[5K:E8Rm[b

心理学空间$j7@L&LD DL"V1r(t

调查发现,现实型与虚构型的不同故事类型,也体现了讲述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至少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讲述现实型故事的人,其工作能力水平更高,人格的批判性也强;而讲述一个虚构故事类型的人,则在人格上具有开放、外向的特点。

+s:B5d*}yfBU0 心理学空间&ck*]Qvd1t S

(6)其它

*^ H @&Ku _7om.f0 心理学空间/B!zl0kE,AEt

以上我们列出了故事分析的几个主要视角。当然,投射故事所分析的视角绝对不仅仅有以上几个,应该有更多的可供分析的有意义的视角。比如:心理学空间 TG,DB'Z;}

sL&JCx0故事与讲述者智力的关系。被试所讲的故事的流畅性曲折性,以及虚构故事的时间,是否体能体现出故事讲述者的智力水平?因为编故事的过程,很明显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心理学空间\D#} hcvjxX

mS2~r)m._ N,O0故事与讲述者情绪的关系。在整个的故事中,角色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是痛苦、恐惧、悲伤,还是迷茫、愉快、开心?而这种情绪又和讲述者的情绪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否会折射出讲述者一段时间以来的情绪体验?

"C @RebFg%{@W*@0

PP'yg#w9t0故事与讲述者应对方式的关系。故事中的角色,会经历一次困境克服的经历,那么在这一经历中,是否会投射出讲述者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的特点?

)R0Z,S3N8a"uuy;P0

,G5PY-D!R)k ~$p R0故事与讲述者人际互动的关系。故事中的角色常常会有角色之间彼此的社会互动,那么这种互动过程中,是合作多,还是竞争多,这是否是讲述者人格特征、社会互动风格的内心投射?心理学空间1FFymp&X*pR ws M

心理学空间D IBv?6A

焦点故事与讲述者相关心理特征的关系。投射故事法稍作变通,便可以从一般型的开放故事转变为焦点(focus)型的故事,如确定故事的主题,让被试根据投射故事法讲述一个爱情为主题的故事。如果被试讲述的是一个有“焦点”的故事,是否会投射出其对于焦点内容相关的心理特点呢?如,被试所讲述的爱情故事,是否体现了被试的爱情观,对爱情结构的看法,以及人际依恋等等心理特征呢?

T:H`,d#PK4m;c0 心理学空间8X L C$H(G0B

……

J UC m2u5^0

8p6N,S8oTaV%l~3@0不同的故事体现着不同的人生,同一个故事,也有多元的分析视角,我们期望,随着关于投射故事法研究的深入与展开,会得出更为丰富的有意义的结论,也一定会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W`};dj8MV,XE4G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记录片:《共和国刑侦专家:欧桂生》 迟毓凯
《迟毓凯》
心理学:娱乐与科学的界限»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