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恋·师生恋
作者: 迟毓凯 / 7671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_f@ k0原文的标题是“师生恋=情感乱伦”,个人觉得太过武断和扎眼,遂改了一下标题。——www.xlxcn.net心理学空间!s4{h"{+r;\B2BRZ

$E V!y;zw0老师和学生恋爱 学生很容易成为受害者

K)h+^ @%X$W+d0

f)V0t-G5|S+_0仅仅看到师生恋三个字,相信很多人已经义愤填膺了,这仿佛是一种本能上的反应。心理学空间8x GXP1fI

R KR&Lg v o0这种反应不难理解,因为从心理含义上讲,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心理医生与来访者的关系(以下简称医患关系)是同一种性质的关系,都是力量严重不对等的,是强大的一方帮助弱小的一方成长,而且强大一方会因为自己的帮助行为获取职业上的种种好处。

|ch G'T \3Dr0k0

6M,[Q#Ib&E1lx)`0在这种性质的关系中,一旦有恋情乃至性关系发生,很容易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

M ZdT9C(w,_0

1SvUaU'Z6m-~Rw6e4t0因为,这三种关系中的恋情都可以说是一种乱伦,而处于弱者的一方——学生、孩子和来访者很容易成为受害者。此外,强者一方也是利用了自己职业上的先天优势,他以“助人者”的姿态出现,被帮助者容易美化他,但却忽视了一个关键点——这是强者一方的职业,他在助人的同时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心理学空间 O8AS.c!I{

心理学空间|UyUHmD

如果学生能看清老师获得的职业好处,来访者能看清心理医生获得的职业好处,那么,前两者对后两者产生的好感势必会减少很多。心理学空间+]q,A6biBO)mg)^$w

心理学空间H:\$i$jz"w

我们文化中,对老师做了过多的美化,这种美化的基础,是我们对父母的过度美化。

4H N ?5eT5ZY"d4v[0

;G0L@.S|RA'U@f"~0同样的道理,因为亲子之间的乱伦不仅是现代社会的禁忌,也是我们的心理禁忌,所以有类似性质的师生恋也会成为多数人的一种心理禁忌。心理学空间!z)d bp@:K'`5J

0Nr-u tP7z&Y.J,Od k0父母的债孩子还不完也不必还

2D){SR(_*o0 心理学空间&c i#TkDO~

从生育学的角度看,血亲乱伦不可取,因为这会导致基因的退化,令后代患病的几率大大提升。

S8a(oL Gctl0

S9Q0IHw p,iV~0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子之间的乱伦也一样不可取。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亲子关系的价值是传递爱,父母将爱传递给孩子,帮孩子长大成人,然后再把他们推出家庭,让他们独立地去过自己的生活。之后,他们也成为父母,再按照同样的方式把爱传给自己的孩子……整个人类和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发展和繁衍的。

K*L:tRvNI@E0 心理学空间^qE$Pdd

德国有一首名为《黄金球》的诗,将父母对孩子的爱比喻成黄金球,不断从上向下传,但球从来不会传回给前面的传递者,因为一旦这样做,这个过程就会被破坏,就会终止。心理学空间#N+AeA4j(c

心理学空间 AwaQu"BC

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在父母无私的爱的呵护下,孩子长大成人。但之后他们的主要任务并非是把爱再传回给父母,而是把爱继续向下传递,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oE;_SNaRFk$K0 心理学空间/p:KG amvJ

记得在一部意大利影片中,一个家族有一个奇特的传统:儿子结婚前,要将父亲花在他身上的钱全部还给父亲。影片的男主人公结婚在即,于是用尽各种办法去找钱,但他偷遍了一列火车上的所有乘客的钱,其价值仍然不足以还他欠父亲的债。

a%UdY4W]0

$HM%x.h4Y/U0不过,在列车的尽头,他发现了一个秘密的房间,这个房间里有他的列祖列宗,他们在激烈地开会,当上一代指责下一代没有还清债时,上上一代就会出来说话,说你小子一样没还清我的债……

v;r4Q}pf#J0

Vl4q7bEL m{S,P0听到这一番对话,男主人公恍然大悟,知道父亲的债既是还不清的,也是不必还的,因他的主要任务不是把爱还给上一代,而是向下一代传递。心理学空间i"MP|8{-k

心理学空间,w3y @$P7Y^h

以上是从宏观的利益来讲的。

;\ Ps+~] rV/o0

w|j6J+TU0从微观的心理层面来讲,亲子关系中的乱伦也非常糟糕。心理学已指出,孩子在3~6岁的时候,都曾有一段恋异性父母期,男孩恋妈妈,女孩恋爸爸。从实质上讲,这种恋和通常所说的恋爱并无二致。不过,孩子对父母的这种恋是不能被满足的,因为父亲的伴侣是母亲,母亲的伴侣是父亲,他们不仅相互恋,而且相互支持,此外还有性关系的深度满足,这些都是孩子做不到的。

.k&a9N7s&o}0R:`#? f0

.v.sX2k(E0由此,孩子的“初恋”受到了挫折,他们深深地感到没有被满足,于是这种未被满足感推动着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先是和其他人建立友谊类的关系,等进入青春后期,也开始建立恋爱类的关系。

j ?(Qw%Mg*Y$` t;k0

e3saE5U6p%S a0假若父母满足了异性孩子的这种“初恋”的渴望,与这个孩子建立起超密切的关系,并将自己的伴侣丢到一边,甚至还与孩子有性关系,那么,这个异性孩子与其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的动力就会消失,他就不会那么强烈地走出家门,与其他人建立友谊,最后又去寻找真正属于他的恋人。心理学空间*oC6j5k6d

心理学空间,z}`HS @-^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认识的许多朋友,现在年龄很大了还没有结婚甚至也没怎么谈恋爱,其核心原因是他们与自己的父母太密切了,以至于他们缺乏和别人建立关系的动力,他们潜意识深处还会觉得,如果爱上了一名异性,那就是对异性父母的严重背叛。

x&D)[iht0 心理学空间l$h-g ^ p)g @ _

孩子的身体、心理的成长都源自父母,如果父母强烈地需要孩子,那么孩子是很少会拒绝父母的。心理学空间$sil)w*UdG u

ZiD$^$\8o0师生恋常是亲子恋的替代品心理学空间,K a-kC1v9Y4v

)b_$a!~c y0师生关系的性质,与亲子关系是非常像的。老师和父母一样,主要是爱的传递者,他们的任务都是帮助孩子成长。好的老师和好的父母一样,会和自己的学生建立起密切而深厚的关系。

+T$BoU[^3F1B5{0 心理学空间f}%cL@7k

并且,优秀的异性老师,一定会唤起很多孩子的爱恋。这是因为好的老师特别像父母,结果令孩子对父母的“初恋”转移到了老师身上。学生对老师的这种爱恋一旦产生,老师想与自己的学生谈恋爱,是非常容易得手的。心理学空间a'C(yV O;r `.?

7s*Y Ho4x0譬如,面对一个热情而且业务能力优秀的老师,很多男孩子会对她产生类似的情感。这时,她想与某个男孩发展恋爱关系,是很容易成功的,其概率绝对比她在社会上找年龄相当的恋人更容易。这个道理一样适用于男老师和女学生。

*KGPi2C/s0 心理学空间6Gb8Xk"BUj7Z J

这并非是她或他的特殊魅力,而是老师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心理学空间@ ~]W*}f

F"v!@pso_0心理医生也是一个特殊职业,好的心理医生,几乎必然会让自己的异性来访者“爱”上。假若好的心理医生想和自己的来访者谈恋爱,会特别容易成功,比师生恋还要容易得多。这也不是因为心理医生有魅力,而是因为好的心理医生一定要和来访者建立起非常值得信任、非常好的关系。心理学空间 P0lj7M9LL

L,L%V*QM&_vz-u0但是,心理医生不能和来访者谈恋爱,因为这违反职业道德。心理学空间5A4Z%yD9m

a%U TEW0这种职业道德,并非是简单的禁忌,而是有很深的道理,即,假若心理医生和自己的来访者谈恋爱,那么来访者的成长就会停滞。这种情形,和父母不能和自己的孩子谈恋爱是同一个道理。

2S Yn f8]0u P3e0

EBVGV/k/G0心理医生和父母一样,其职业功能就是促进来访者的个人成长,然后将其推到更广阔的天地里,令其独立成长。

n[2MAzI"qB0 心理学空间]$c:Stf!]

老师的职业功能也是同样一个道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或许没有像心理医生一样明白自己的职业道德是怎么一回事,但他会从本能上懂得,他不能和自己的学生谈恋爱,因为那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心理学空间-w }/\ FV|g

3Gb d"_ ?0并且,我所了解的很多故事表明,师生恋常常是亲子恋不能满足的一个替代品。

0X6j$@'SA%?1o h m0 心理学空间L v2I*V_ T

例如,一个女孩自幼父母离异,她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很宠她,而她也很爱父亲。后来,她考上大学。一个周末,她回到家里,父亲喝醉了酒,突然对她有性骚扰举动,这令她大受刺激,哭着跑回了学校。父亲酒醒后,后悔莫及,去学校跪着边打自己耳光,边求女儿原谅。女儿原谅了父亲,但她很快与高中的一个男老师取得联系,两人迅速发展成恋人,并有了性关系。心理学空间Nj.XV'r%gXf7[B|+l

eu-[#hUAc0这个男老师,和女孩的父亲年龄相仿,而女孩后来也承认,他和父亲的相貌都有相似之处。心理学空间`&lD%v!zpj0W5L

0N2g~.Yk)Y |0显然,这个老师,其实就是这个父亲的一个替代品。看起来,女孩极其反感父亲的性骚扰,但她内心中其实很渴望,但这违反了一切的社会规则,她不能这么做。于是,她选择了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能被社会接受的师生恋。心理学空间2uf SU%eKE5l

心理学空间j!Z sG2qu0@:A

还有一个女子,她的第一个恋人是高中的男老师,这个老师大她28岁。后来,他们分手,她的老公也是大她28岁。再后来,她又发生了婚外恋,婚外恋的情人也是大她28岁。诡异的是,她的父亲也大她28岁。显然,她也是渴望与父亲相恋,但她不能这么做,于是把这种情感转移到另三个和父亲同样年龄的男子身上。

/b1m?{4l2}RKR0 心理学空间/kQ7_2]1kX8d)UY1_

如果细致地去看师生恋的关系模式,我们会发现,学生会很清楚地将自己爱上的异性老师当作了爸爸或妈妈。

8g1c1}"H1a rj5m0

"U:{3P'Cs'B.J$xQ"dq0如果一个恋爱关系是严重失衡的,那么力量弱小的一方会很容易受伤。一些专家因而建议说,最须警惕的不是孩子与同龄人谈恋爱,而是孩子和比自己大很多的人谈恋爱,因为前者可以视为一种学习,而后者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创伤。

zo h(I9u5[0Cv-M0 心理学空间H'Sz+R*W

不得与孩子有性关系,这是一个社会禁忌;不得与来访者有性关系,这是心理医生的一个职业禁忌。

+~4F-p"i |'hu0

2w c7pS&U `#A6\+Gm'\0那么,不得与学生有性关系,是不是也当明确成为一个禁忌?譬如,我们是否当明确立法,禁止老师和学生有性关系。

wL Qo'Y}s9P0

^}w*p0k0作者:佚名

O |+x0z8v7JFfz(_0 心理学空间Gv:u,f P8a3~5?

来源:广州日报·新华网

.YG3Cy-O@3X H S{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舍不得扔? 那是种病 迟毓凯
《迟毓凯》
男人与女人:是什么让我们相互吸引»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