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为什么越送越烦恼
作者: 迟毓凯 / 4422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U#{C/BS

《生命时报》记者唐珍的文章,我在采访中也谈了关于此事的看法。——迟毓凯

7XYu"oIU3n0 心理学空间6~#_Kw!~I

随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对现代人来说,无论出席亲友的婚礼,还是喝小孩子的满月酒,送红包无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近日,智联招聘网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过去的这个十一长假,近五成上班族出席了婚礼或“满月酒”,而送出的红包让六成人感到经济压力。心理学空间.X*yQa|SZI4}$E

(j!dmauI9sc0礼金10年涨了10倍

2l9W(Nc u(A3u&X0 心理学空间,_1F-]Y pi3|

“与10年前相比,随礼的标准涨了将近10倍。”据河南婚庆业人士王先生估算,十一黄金周期间,仅郑州一地礼金往来就超过3亿元。智联的调查数据则显示,职场人每次“赶场子”基本至少要掏200元,如果赶上大城市,或者与主人关系密切,礼金则会达到五六百甚至上千元。

:}_ ^I'~ b ^0 心理学空间9o#Bq8O/{+F/n$Ea,K

近来为随礼烦恼不堪的小张告诉记者,他一个月工资3000元,这个月参加了3场婚礼,每次掏500元,这就用去了半个月的薪水。“更糟的是,如果因故不能到场,必须‘人不到礼到’。”难怪调查表明,像小张一样因送礼而感到手头吃紧的人有六成,而15.2%和10.9%的职场人听到“某某结婚了,某某生孩子”时,还会感到恐慌。另一方面,看涨的行情也让婚礼举办者颇为担忧,生怕宴席不体面,将来还礼时要加钱。一时间,结婚变成了“劫婚”,结婚的、随礼的都不自在。

x4J%TK0n!Ay0 心理学空间Rq4M NgSW

凑份子带来多重压力心理学空间*U,mN y^Y&d!a

心理学空间HL)f \M7E)I

虽然婚礼、满月等是个喜庆事,但凑份子太多,太频繁,却会带来不少危害。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岳晓东分析,首先,就个人来说,容易使人产生厌倦和逃避社会交往的心理:不掏钱,怕人际关系网络难以维系,被人看不起;掏钱,经济上难以承受。其次,就整个社会来说,容易产生斗富攀比的风气,喜庆之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心理学空间 _c M*ei4w]$_

V/sH]9bg_0华南师大心理副教授迟毓凯则认为,在过去人口流动性较小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随礼数额不大,可以收回,有利于维系关系联络感情。但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高额的礼钱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使得社会交往变得复杂化,给人造成心理压力。

Eo!h Rc]5X3k0 心理学空间E"o]|:X@

量力而行,心态平和心理学空间8snn K(zUe

心理学空间 HL&I V)Zvk-` V

两位专家都表示,改变这一现状,要从双方做起。对随礼人来说,一定要摒弃攀比、从众的心理,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拿出最能表达自己祝福的贺礼。例如可以几个朋友一起买份礼物,或者几个人一起送个红包。

o0`-MA/Y7[X"B&U+F0

!pGXj%||0对举办宴请的人来说,最好不要指望从中赚钱,过分看重贺礼会削减喜庆的气氛,日后也会给自己带来还礼的压力,不妨事先提醒亲友礼金的限额。如果只是一般的同事、朋友,也可以发发喜糖、吃顿便饭,不必大肆宴请,让人为难破费。▲心理学空间7[ YsWb rM%Y-E

2rm5]H ^4Pt0来源:唐 珍《 生命时报 》( 2009年10月30日 第 11 版)

*\5@ EZpiui(Q0 心理学空间2Vl!x jH3I7zH#V

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09-10/30/content_372012.htm心理学空间7p7o2KA0N }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外国人的脸为啥记不住 迟毓凯
《迟毓凯》
为什么过年不回家?理由千万种»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