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弗洛伊德
作者: 阳志平 / 4378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月14日
来源: http://www.yangzhiping.co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2E wF;? YL(?g;a

随想:弗洛伊德心理学空间'fBmt+W

心理学空间4}1zEx/n`q)jWR

你并不掌握整个宇宙,但你得掌管你自己。心理学空间 I"E,H%xC

心理学空间OL%z7J IS c(e3r

——A.Bennett

1g"]/w/zC+ab Q0

5L2cx;yV5Lc01心理学空间"U3Us"p]M r

9lfG,q_0研究人的心理学似乎一直存在两种倾向:把人当作人看(将人看作社会群体中的“人”);把人当作物看(将人看作受某种因素等控制的“物”)。心理学也就在这两种取向中跌跌撞撞摇摇摆摆的走向前方。弗洛伊德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后者,他更多的将人看作是一种由本能、无意识等概念控制的动物,尽管在他的著作中也不时躲躲闪闪地出现道德、社会性等概念。这样一来,再残酷的侵略者也不过是因为侵略者的“死”的本能比常人强而已。人们引以为豪的意识说到底仍然是受到隐藏于人性海床深处的无意识的支配。弗洛伊德最为人称道也最遭人非议的正是此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心理学空间RJUK9Q

9d4`S+T2] Yf0事实上,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独特的魅力,他的非社会性,他的“神话学”,他的近乎狂妄的自信与固执,他由心理分析进而挑战整个人类知识领域的理论体系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单就他的个性结构论而言,他便具有启蒙意义。从一开始,弗洛伊德的目光关注的已不再是那些简单的表面心理现象而是直指人类的深层心理。这便就是所谓的“深度心理学”。如果摒弃偏见,用学习代替批判,我们是能够从弗氏不乏漏洞的学说中得到东西的。心理学空间\m:_j8O[!Rh

心理学空间9Ts!\:WA u

2心理学空间,w3g!l:Ly9t

'vq h }n8kN3o,Vl0人们认为,人的自尊已经遭受到了三次沉重打击。第一次打击来自于哥白尼,他论证了地球并非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击则来自于则来自于达尔文的研究,他论证了人类只不过是一种由低级动物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第三次打击则正是来自弗洛伊德,他的研究表明人类不是有理性的,恰恰相反,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本能和潜意识机制所激发。

7n$wLMzx zFl0

YNohHJ'W:}9MK0这是一段在西方众所周知的话语,它代表了目前西方在某种意义上对弗洛伊德的推崇,虽然在不久的以前,弗氏还常常处于四面楚歌的境界。然而这段话更吸引我的是它“敬畏自然”的态度。心理学空间%@ tSGe}|\r

心理学空间"}s(Xa"K|h!N EEP

在原始社会,人们是敬畏自然的。人们以各种形式感谢神,崇拜神,祈求神的保护。实际上,神在这里代表着原始人类心目中的自然。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人们因为各种器械的发明与使用而叫嚣着去征服自然。于是,放肆地开垦土地,污染环境、毁灭人类。此时的人类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什么东西。而从哥白尼、达尔文到弗洛伊德,一次又一次地撕裂人类的面具,打击我们的骄傲。弗洛伊德对人一贯持悲观论调,他总是冷冷地站在旁边,看人类忙来忙去。你、我,我们是什么东西?弗洛伊德悲悯地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提醒着人类。当我们面对滔天洪水时,当我们望着茫茫星空时,我们得承认,人类有脆弱的一面。正视自然而非蔑视自然,理解脆弱而非拒绝脆弱——这或许更应该是我们采取的态度。多年前,同样有一位中国老人骑着青牛,轻轻地叹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里,中西文化找到了某种默契。

:rz9?(^{9F0

`c@4mo*y!y023 May 2002

x(O&Q%dR4`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荣格之《心理学与文学》 阳志平
《阳志平》
心理学:科学抑或艺术?»

 阳志平


阳志平,安人公司研发负责人,从事心理健康与认知科技产品研发。

主页:http://www.yangzhiping.com/
微信公共帐号:心智工具箱 / mind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