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論夢、精神運作與通徹」(1)上篇
作者: ,by Elias M. Da Roch / 5284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月07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L@+}s| MC

評介「論夢、精神運作與通徹,by Elias M. Da Rocha Barros」(1)上篇心理学空间.X5HO%g p$K
2003.02台灣精神醫學會通訊專欄心理学空间u.HB:~_8~y]P
本土的心理治療發展心理学空间)b&`vc8@9i)RKTy4V'Y
蔡榮裕 台北市立療養院心理学空间 ^ Z qi+|[-G
心理学空间*TZ_*y.h[a
心理学空间nX|7k9E9w9N?0H]q7h}
原文從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出發,他採取佛洛伊德對於夢的眾多觀點中,認為夢是潛意識思想(思考)的某種特殊型式,在夢中,某些意義被構成以及轉型。也就是說,他比較強調夢的功能面(2),彷彿夢是一座私人劇場,假設夢的劇場裡所進行的是,個案依其精神現實(psychic reality),融合自己生命早期的經驗,而將精神現實裡的材料,轉型成夢的型式,目的是讓夢者能夠由夢的解釋進一步思考與探索。如果熟悉英國精神分析師比昂(W.R. Bion)的理念者,大概不會對這樣的說法覺得太陌生,而這也可由作者的引用文獻裡,顯示出他頗受克萊茵學派的影響(3)。
Xa3ekQ n)Z6sl0心理学空间+EJE1x-F*{G/~A PLi
心理学空间)Q&S7nA(FX;] X
為了增加理解,我先稍加說明前述的假設所言為何?如大家所已知,對於夢是什麼,自古以來,即有各種論述,而這種複雜的現象,至今依然存在,這也顯現夢的現象的確是有趣的存在。然而,當佛洛伊德於1900年出版「夢的解析」後,對於夢的解釋觀點,又加入了一個影響力不小的論點,但歷經精神分析百年來的探索,對於夢是什麼,夢的功能,以及如何解釋夢,仍有不少爭議。當精神分析做為知識的討論時,我們可以盡情就個人的想像力加以推演,但若要使用於臨床上處理個案時,這變成一種必須很審慎的事。這可由原文先試著建構自己的論點做為出發點,然後再以臨床案例來說明的型式,了解精神分析裡某些人對於夢的運用方式。心理学空间 V-rjM`i,VJ

(B/Y b!~TBt0
X(Dql!}n0就精神分析史而言,佛洛伊德先發表「夢的解析」做為出發點,然亦被批評為是否只是一種臆測,而缺乏臨床價值,而這使他後來發表著名案例之一的「朵拉」(4),該案例報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書寫臨床現象,第二與三部分則各論述了一個夢,可說做為「夢的解析」的臨床補充。目前的很多論文的書寫與發表,亦常依循這種做法。但在本文有限篇幅的評介裡,由於不想流於過於著重理念,因此將只約略介紹作者的主要論點,讓讀者有個基本脈絡,將以討論原文中的實例為主,但因有限文字無法承載完整的訊息,盼讀者先了解,這些解讀只是精神分析之一脈。心理学空间 J)WJn:a~erS+N

Z b8l:g"Cn]oy0心理学空间 KdB)g2jF&y#~%~,j
雖然作者在論文裡並未提及朵拉這案例,但我試著先以朵拉做為一個對照,以說明原作者書寫方向的不同處。「朵拉」於1901年即完成,但至1905年才發表。佛洛伊德在文本裡針對sexuality與夢的交織闡釋,其實相當精彩,但由於佛洛伊德事後在「後記」裡坦承忽略了transference的處理,使得朵拉因而提早終止治療。然而,本文的內容並非以Sexuality做為論述的起點,而是意圖從情感與情緒的再現(representation)與象徵(symbol)的關聯,說明與假設由於經過象徵的過程,而使得那些潛在的情感與情緒,變成可以想像與思考的(thinkability)內容。(5)這種論點本身即是頗受比昂的影響,但原作者則更注重,如同他的題目所設定的進行式的語態,意圖說明透過分析者的分析,個案的夢將會吸收、消化並轉化,使得潛意識裡對於情感生活的思考能力以逐步發展,進而改善當事人內在心靈裡的思考能力,並形成語言與文字而成為溝通的工具。作者未言明的意圖似乎是,想說明分析治療時的某種痊癒作用因素,也就是說意圖了解及建構某種理論,說明某些潛在情感形成語言之前的動力機制,但由前述的「後設心理學(meta-psychology)」的建構,若不細解則易被評為流於玄學般的解釋,這當然不是作者的意圖,因此我直接跳過文中的理論建構,讓我們回到臨床的例子。心理学空间qP;\:txd?.m

4@lNM(l~(Za4B0心理学空间OK Fq7O}
中年男性,每週四次的分析治療。作者討論個案在請假一周後的第一次再治療時所提出的夢。個案原本欲請假更久,但太太打電話要他早回,因為她的乳房發現一個硬塊,動了小手術並做了切片檢查。個案在該次治療裡,以不尋常的方式談論他在出差時的某些境遇,彷彿治療者是他的好朋友似的。個案的語調頗興奮。他興致高昂地描述所品嚐的某些歐洲口味的美食,個案所傳遞的訊息好似,他曾透過某些朋友知道治療者亦是愛好美食者,他也描述在出差地所遇見的某位美女,並與對方發生關係。個案興奮地談論著,而未交待他何以提早返回。雖然在那時,治療者相信他與太太的關係是相當依愛的,個案起先只提及因為生意之故,已經好幾天未睡好了。
rX i:}6R0GZ$T'_0心理学空间?J,H|5K.v z ]"E
心理学空间)wL'm^8E6w6a(w)g0szT(A
然後,個案說了一個夢。「啊,我做了一個很好玩的夢。很短的夢。我夢見我在超級市場,站在一些架子前,其中有一罐鮭魚定價二元,另外同樣大小的魚子醬罐頭則值二百元。當時沒有其他人在場,我因此更換了價錢的標籤,並帶著貼有兩元標籤的魚子醬至結帳櫃檯,而將鮭魚罐頭留在架子上。這很好玩。這夢並不代表什麼。只覺得更換標籤時相當興奮,至櫃檯結帳時仍持續著這種心情。」
is3M,y-A0
rm@3z2nB3U9[0心理学空间5II~/z(nqaWtS
治療者回想,個案一直在傳播著那種親密朋友的氣氛,彷彿覺得治療者會與他有相同的想法與感受,很想了解治療者碰到同樣美女時,是否亦會阻抗,並認為治療者會如他那般無法拒絕美食。雖然個案之前所表達的是,與太太之間的情愛深刻。他後來提及,很關切太太的病情,但竟然忘了打電話尋問切片的結果。他也對於自己的背叛太太,並沒有罪惡感。他覺得,當時似乎很確定太太的乳房硬塊是良性的。夢中的更換便宜的標籤,似乎意味著個案在面對問題時,意圖以便宜的情緒代價,替代原本的重大壓力。
3i-eAu8A&m{%k4C%{0
+mz i h0l"Yh2u0
-a@@ j_X0個案對於治療者的情感轉移可能是,認為治療者亦會如他那般不會抗拒美女與美食,因此會難以抵抗他在出差時所遇到的事,也同樣會忘記他太太的病情。治療者覺得這種興奮之情,對個案而言具有兩種功能。一是讓個案免於罪惡感與責任感的負荷,另一則是充滿了某種自大的相信,讓他覺得他能得到他想要的,而不必付出代價。在夢中,他以兩元得到魚子醬罐頭,更換標籤時的興奮之情,彷彿他與那位美女的一夜情,他不必付出任何後果。他不必付出任何價錢即可滿足自己的慾望。個案的苦惱被興奮之情所痊癒了。這是個案為自己的受苦所開出的處方。(6)心理学空间'}&hs.Z Y!B%F1N
心理学空间"z(h9Ri7U/UU

^Ulm e^rd0為了貼近治療者所欲描述的內容處境,我試著以翻譯的方式來表達:「我解釋,個案如何亦在治療時段裡更換標籤與意義。我嘗試讓他知道,他將我當做是一位好似被興奮所主導的人。如同他在自己的故事裡那般,他覺得我亦無法抗拒那些令人難以阻抗的魚子醬、美食與美女。他將我當做是已忘記做為分析師職務的人,因為好奇而覺得好玩,因為他的故事而變得興奮…而且很像他:我是已忘記要找出他太太的乳房切片結果的分析師。」(7)心理学空间K va*p*r\ BE

s7ZnW:g4ER0心理学空间huS]D G
個案後來回應,他很害怕會失去太太。短暫沈默之後,他提及小時的孤獨,面對沈默的爸爸時的不舒服,只有在晚上當媽媽說故事時,他才覺得生命是有趣的。那些故事讓他沈浸於各種英雄與神奇人物的世界裡。後來,這種感覺只有在他回到出生國時,聽到軍隊進行曲,他才又覺得驕傲,有力感以及優越感。治療者由這些回應裡發現,個案的情緒己改變,更能讓自己接觸早年與父母的互動經驗,權力與優越感的經驗相對比於當他再度聽到軍樂曲時的英雄感。夢中所出現的景像與之後的聯想裡,所呈現的複雜面向,彷彿透露了,個案以興奮來避開情感的受苦。彷彿生命如此便宜,他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不必去經驗失落與挫折。然而,前述的對話與經驗思考,讓他接觸到以前一直無法觸及的情緒經驗。心理学空间 s h O!I.y\)vtnA
心理学空间 [&@n(~Em(B`#| u!i

-|V}~HZ5q0上述的這些解釋內容並非唯一的。作者欲進一步論述,何以個案的夢、治療者的解釋、以及個案之後的聯想,使得個案開展了原所未曾在意識上感受的那些被潛抑的情感與想法。雖然原作者的論點只是理論擴展一小步,但我在此先呈現臨床的片斷,讓某些初學的讀者得以先對精神分析處理夢的方式,有初步的了解與體會。原本只欲書寫第一個夢, 至此,發覺仍需要再針對第二個夢加以處理,讓讀者了解,精神分析如何再從個案後續的夢裡,與個案的後續回應,來進一步了解與分析,讓治療流程得以再深入,而不是只從個案的口頭意識上的回應來判斷。雖然作者對於第二個夢的書寫篇幅明顯少於第一個夢的處理,但為了說明我前述的觀點,值得在下次文章裡,再以此案例的第二個夢做為說明。心理学空间v$MEx(X c

x:~;hOo0L(xK%l0心理学空间:sZ+Wy9N}3H7U,g-`
註:
(X'[c+h:AtX} M_H01. 本文乃評介 “An Essay on Dreaming, Psychical Working out and Working Through”取自Inter. J. Psychoanalysis, 2002, 83:1083-1093。讀者請注意,題目皆是進行式的動詞,以及除了Dreaming外,另兩個詞的中譯則仍有思考空間,本文只是暫譯。心理学空间)lA%E U(Av#tRV[
2. 一如英國精神分析師Hanna Segal在The Function of Dreams(詳見The Work of Hanna Segal—A Kleinian Approach to Clinical Practice, reprinted 1988, Free Association Books。心理学空间)L q&t+WAEyP/a
3. 由於受克萊因對於嘴巴與乳房之間的部分客體關係(part-object relation)的影響,更常見以消化系統的模式來形容,人類心靈如何消化、吸收與排出各種內外在現實。至於如何探究及發現精神內在機制裡,有那些類於消化系統的消化酵素之類的消化及轉型機制則是猶待發展中。心理学空间!K*AR9EJQ
4. Freud, S. (1905) Fragment of an Analysis of a Case of Hysteria, S.E.7, pp.3-122。至於佛洛伊德發表此臨床案例後,是否即能說服那些質疑者,這涉及了另一個頗值得探究的主題,暫不在此多述。心理学空间#gn8X\$o
5. 頗重要的,依循佛洛伊德對於夢的處理方式,並非夢本身是通往潛意識的皇家大道,而是對於夢的解釋以及後續的複雜機制的探索,讓我們得以通往潛意識。不然就不必有如佛洛伊德在「朵拉」案例裡,反思transference的重要性,而只要一本所謂的夢書即可以了。
H3\e,F*]7rZ6m06. 這種假設的背後理念與經驗,有興趣者請參考Freud, S. (1917)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S.E.14, pp.239-258。以及Klein, M. (1940) 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 in “Love, Guilt and Reparation”, reprinted 1992, pp.344-369, Karnac Books,與John Steiner的psychic retreat的概念,亦值得參考(亦可參考我於台灣精神醫學會「通訊」(2001) 83:339-341與83:472-475裡對於Steiner, J.的某些說明。)。
.A5^{Z ?(^07. 我試著要表達治療者在分析個案的潛意識時的對話,常是以「你」「我」做為對話的方式。雖然這常是有壓力的事,亦常使治療者覺得是否恰當,是否會過於粗暴式的分析?這些顧慮是很重要的,然而治療者將會在療程裡逐漸了解,此種逐步以你我為直接對話的解釋方式,將會讓個案更深刻體會及了解在平時所言與感受的「你我」裡,隱含複雜的情感轉移跡象。心理学空间)v9u*vAR9g6iG&G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評介「客體關係理論的新閱讀」下篇 蔡榮裕
《蔡榮裕》
證據與實證的對話之外--如果精神分析還有明天»

 蔡榮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英國倫敦Tavistock Clinic精神分析研究、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
事長、台灣精神醫學會監事
專長: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與精神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