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平稳渡过少年期的重要条件
作者: 陈会昌 / 13124次阅读 时间: 2012年3月10日
标签: 儿童 孩子 会昌 社会性 自尊 自尊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7B$}5jk


/c9G?`d)O,x l0心理学空间ni{,Y s:H bG

心理学空间TO%z wom)E Q HA V

自尊心:平稳渡过少年期的重要条件

R"@aY5m0心理学空间.z4d}dA:Gh

2005-09-11心理学空间#}N3Nzf6D`rG5I+C

3V)B2W.``1X0会昌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 

X$mV8p'\2Iw.j0

1B3cE0?,m'SG0自尊心:平稳渡过少年期的重要条件

_-p8gO6o D7K(K0

,J1Y5Sjoy G9d0  自尊心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一个谈的很多的话题。说到儿童社会性发展、尤其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时,不能不涉及到这个话题。心理学者一般把自尊心定义为儿童在想到或评价自己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时的内心体验。自尊心强的孩子对自己的品质持积极态度,他们容易形成较高的抱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因此容易在所投入的各项活动中取得成绩。反之,自尊心差的孩子对自己的态度则比较消极,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在各项活动中退缩不前,成绩也较差。因此,从小学阶段起,就应该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尊心的形成,不但可以挖掘儿童的现有潜力、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和学习成效,而且还将为儿童顺利、平稳地渡过下一个重要的心理发展期-少年期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条件。心理学空间Rg0M'@0xz

心理学空间'D#xggpS|X2x2W"w

自尊心的心理结构

PQrM N.{0

0m:]/jv(nN0  自尊心是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的?为回答此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苏珊哈特于80年代编制了一个适用于少年儿童的自我概念量表,发现儿童的自尊心是由4个维度组成的:①认知能力。在学校学习好,感觉自己聪明、记东西快,看过的东西能理解;②社会能力。朋友多,受欢迎,在同学中是个重要人物,觉得自己被别人喜欢;③体育能力。体育好,很早就被选拔参加比赛,学新项目快,上场比赛的时候比当观众的时候多;④一般自我价值。确信自己是个好人,对现状很乐观,希望象这样生活下去。心理学空间;Owp1P'M'Hei

心理学空间fn%e/p3c/K%]b

  苏珊哈特的儿童自尊心量表发表后很快得到承认和广泛流传。现在已成为心理学界研究儿童自我意识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份量表共有28个项目,让儿童从每个项目后面的两种表述中选择一种"最象我"的表述,再说明该种表述是"有点象我"还是"很象我":

!Ml'X\%M0心理学空间Os#}9P*U+Xg!k

很象我  有点象我  有些孩子常忘记学过的东西 另一些孩子记东西很快  有点象我  很象我

:^,ig QHA(tV.b0心理学空间{7Nl:i*n-p#he

*      *                              *    *

A Ah0b$v2mt{ {1`H0心理学空间 M4y#I*c&Y3V%z }M6_

每个项目得分为1-4分。1分(表的最左面)表示能力最低,4分(表的最右面)表示能力最强。

+t xvN"k(^qX0

9H6q6QS|(V6Go0  哈特用这份量表测查了2097名3-9年级学生,同时让教师根据量表的项目对每个儿童作出评价。她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已能对自己作出好的或不好的评价,说明处于儿童中期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关于自己的情感(自尊心)。而比他们年幼的4-7岁儿童,虽然也能对自己的一般能力和社会能力作出评价(通常是良好的评价),但他们的判断不准确。他们的自我知觉所反映的主要是希望被别人喜欢,成为有能力的人,而不是稳定的自尊感。其次,由于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有明显差异,所以他们的自尊心取决于自我表现的情境。例如,一个名星式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能力不强,但他又可能在课堂上和同伴交往中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再次,哈特发现,总起来说,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例如,儿童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评价与他们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以及老师对他们认知能力的评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他们对自己人际关系技能和社会能力的评价,与同伴评价结果也大致相似。这些结果再次证明,无论自我认识还是自尊心,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看法和态度。这正是社会学创始人查尔斯库利于本世纪初用"镜象自我"解释人的自我意识时所提出的假设。

.|!@ R3H+wT0

3mCB JiL0哪些能力最重要?

]](A$DX0心理学空间"|p(P cg:F8I

  对于增强自尊心来说,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另外几位心理学者的新近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学生往往根据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来评价自我价值,在学校学习成绩好、有很多朋友的学生,自尊心也较强。这些发现与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观点相一致,他认为,学龄儿童面临的主要心理矛盾是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常常通过同伴来衡量自己,来确定自己的形象和能力。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掌握重要的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阅读、写作、算术与合作能力,通过这些来形成关于个人与人际关系能力的自我感觉,以及与同伴公平游戏的观念──这些对于赢得成人和同伴的赞赏都是非常必要的。掌握了这些技能的儿童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们有一"勤奋感",随时准备迎接下一个发展阶段将面临的困难──青少年期的本体性危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掌握得不好的人将会感到自卑(即自尊感弱),他们到青少年期势必遇到严重挑战,到那时,他们将很难形成稳定的本体性(或译作同一性)。所以,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来说,与其把注意力和焦点放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少年期,还不如在小学阶段提前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勤奋精神,只要他们在小学阶段形成了这些基本品质,他们将会顺利地渡过青少年期。

xP,t U WDJUF jL9y0心理学空间6u*v0{6@#I(K2Y6e:v!W0Xp

(1995年9月26日写,投《少年儿童研究》杂志)

9I1k? nf }-b2B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儿童 孩子 会昌 社会性 自尊 自尊心
«婴幼儿的陌生人焦虑 陈会昌
《陈会昌》
本体感:从青年走向成年的桥梁»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