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一析罗洛.梅的人格图像理论
作者: 叶浩生 / 11961次阅读 时间: 2012年4月10日
标签: 存在主义 弗洛伊德 罗洛梅 心理治疗 存在分析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6Z+xI0精神分析存在分析一析罗洛.梅的人格图像理论心理学空间+g8P Bt-l7z,r

心理学空间}og0qF;E

作者:叶浩生

1u&kQA*hQ0心理学空间]e0TBYR7e{

一、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听的转变心理学空间:j EBH bMpvVH|

E E \:`-NEn2\0\.e0早在读大学期间,罗洛.梅就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大学毕业以后,他曾跟从阿德勒学习精神分析理论。1943年,他进入美国纽约的一所研究院,拜新精神析学家弗洛姆为师,再次系统研习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之后他开设了心理诊疗所,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病人,如果根据罗洛.梅的这种经历,我们应推断他将沿着精神分析的道路走下去。但事实却是,最终他转向一条新的道路——存在分析,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作为已、理治疗的基础。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即精神分析的困境,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和罗洛.梅独特的个人休验。心理学空间S#w)Zm%N0dd

Ovwm.`"V#m+a0本世纪五十年代,精神分析学派碰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社会风俗已变得非常开放,依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种开放应有助于缓解伊底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心理治疗的负担。但事实却相反,即更多人接受心理治疗。这些人而临的是内部空虚、自我陌生、焦虑、无价值感等新的病态心理。精神分析学面对上述现象无法作出圆满解释。而对这一问题,某些精神分析理论家试图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内解决这一急迫问题,而包括罗洛.梅在内的另外一些精神分析学者,却开始怀疑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基础。他们发现,只要囿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他们就无法真正理解病人。他们认为,在社会风俗开放的今天,再以性压仰来解释种种变态心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此,罗洛.梅等开始寻求一种能取代精神分析理论的、更符合现代西方人心理特征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把心理治疗建立在稳固沟基础之上。这是促使罗洛.梅转变的第一个因素。

X9HTevfF0

]Z#k/YV c&uL0正当罗洛.梅在精神分析的道路上犹豫、观望之时,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运动兴起了,并迅速传播到美国。存在主义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罗洛.梅,促成了罗洛.梅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的转变。

X${V$Q|H9h0心理学空间%l\I8A2OL/t{

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强调哲学研究的对象应是单独的个人,它所研究的一切,总是围绕着“我个人生存,或者说我个人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这一中心问题。且在研究单独的个人时,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总是把个人放在社会联系里,强调个人体面的困境,以及个体面临困境时产生的焦虑病苦、孤独、空虚等情绪体验。对于临床心理学家来说,存在主义从单独个人出发的观点比弗洛伊德的理论更有指导意义。且存在主义者对个人的痛苦、焦虑等情绪状态分析比弗洛伊德的理论更符合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实际,因而易于为不满精神分析的临床心理学专家罗洛.梅所接受。心理学空间 kBx,P7h8Wdm,F

P HQ-?d2{2z0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认为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个人的价值完全取决手自已的自由选择;存在主义者的“人的自我选择能力”观点深深影响了罗洛.梅。他发现,精神分析理论过度强调因果关系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本能和早期经验的限制。这种错误的观点无法解释当代人的空虚、孤独、自我陌生等病态的心理特征,给心理治疗实践带来巨大困难。而应用存在主义关于自由选择的观点,却很容易解释这种现象:这种变态心理的产生乃在于个人放弃了自由选择的权力交给了社会或他人,从而进入了一种非真实的存在抹态中,自我的个性丧失了,个人独特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只能机械地、无生气地顺从他人的要求,因而逐步产生空虚、自我疏远、生活毫无意义等痛苦的情绪体验。作为心理治疗专家的罗洛.梅并没有因存在主义哲学而成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所接受的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态度”。三十年代末,罗洛.梅患了肺结核。在疗养期间,他只研读了两本书,即弗洛伊德《焦虑的问题》和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的《恐怖的概念》。对比二者的理论,克尔凯郭尔的理论更符合自己和其他病友的实际体验。罗洛.梅深感这种认识更进一步促使罗洛.梅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折的转变的第三因素。幸运的是,罗洛梅的疾病痊愈了,“但他原有的精神分板倾向却没有恢复,他随后的职业生涯贡献给探索人格的本体论基础”

&v4blH+^R0心理学空间oi0}AK@

二、罗洛.梅心理治疗所勾画的人格图像

.d h+FP w0

B+~Mag$~0为了正确指导心理治疗,给心理治疗奠定理论基础,罗洛.梅认为应首先勾画人格图象。什么是人格?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回答。罗洛.梅从存在分析的观点出发,。认为人格首先是一种“存在" ( Dasein ) “存在”既不象弗洛伊德的“自我”,也不象容格的“阿妮玛”那样,是精神的一部分,而是一种整体结构,它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罗洛.梅认为,这种存在是先于一切本质的,人格的一切本质都是“存在的基础止,通过自由选择获得的。人必须担选择的责任和后果,任何逃避选择的行为都有损于他的。“存在”。因此,在罗洛.梅看来,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病人重新体验他的存在是真实的,使他更充实地体会到他自己的存在…”②

]3iQ_U#la9?d0心理学空间Qih+g;CI9r U

从上述观点出发,罗洛梅以为正是由于人有自由,罗洛.梅认为人格图象的第二个,也是最主要的成分是自由。因为可进行自由选择。人才确立了自己的本质,也才从刺激-反应的动物中区别开来,也正是因为人有自由,所以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3~2k`| f(Z0心理学空间k2y!D"fYXh

罗洛.梅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自由对于心理健康是不可缺少的,以便给心理治疗打下可靠基础。在罗洛.梅看来,个人的行为是在自由选择中进行着的。人类的潜力与责任感与人的自由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自由是人格的基本条件。因此,罗洛.梅相信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不仅是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同时又是使病人重新获得责任感、重新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唯一基础条件。罗洛.梅并不天真地认为人格中的自由是不受约束和控制的。每个人都深受着特定的时空、特定社会、特定家庭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但是,不论这些影响我们的因素是什么,每个人对这些因素均或多或少也有选择的余地。考虑到人格的这一要素,罗洛.梅认为在心理过程中,治疗专家应引导病人接受自己对生活的责任,勇敢地承孩自由选择的结果,发展自由选择的能力。人格的第二个基本因素为个性,意指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特性。罗洛.梅认为,通过自由选择,人确立了自我的独特性,接受这一独特性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之一。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感觉自我不是自我、自己不能接受自我或不能容忍自我。换句话说,自我无法个性化,不能发现自我一的独一无二的特性。为此,罗洛.梅认为心理治疗医生应该帮助患者发现他真实自我,发掘自我与众不同的独特本质,而不能象精神分析那样,以千篇一律的人格模式看待有心理病人,更不能把自己的人格特性或某种特殊文化之下的“标准”人格特征强加给心理病患者。否则,心理治疗就不能取得实际效果。心理学空间4q2]QA9Bm

3^ \ x:H J^G{2m;s'v0人格的第三个因素是社会整合。罗洛.梅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人格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了社会联系就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人必须实现同社会的整合。罗洛.梅认为,为了维持自我的独特性,自由的个人必须与社会整合。

d/Ij(r8C u.r0

pU LYG+|2_%R0在这里,罗洛.梅使用的是整合,而不是象一般心理学家那样总是强调人对社会的适应(adjustment )。因为在罗洛.梅看来,适应是个人对社会单方面的迎合和屈服,不但过分强调了社会不可改变的影响力,而且忽视了个人的责任感、自由意志。相反,整合则表示相互作用,社会既能影响和改变个人,个人也有能力影响社会,甚至改革社会。罗洛.梅反对“社会适应良好”作为正常人格的最佳标志。他认为正常人格的主要表现应是能够接受社会并充分运用自由选择能力,发掘积极的、建设性的社会因素,以充实自我,实现自我。由子个人的自我实现必须依赖社会以及与他人的互助合作,因此,个人必须不断地发掘并创造适合自己人格发展的社会环境。心理学空间N$c`QL0s"{ dB

{7|(vB!d;P0不过,上面所说的人格的三个要素:自由、个性、与社会整合均不是容易建立或建立后一劳永逸的。个人必须连续不断的重建他的人格。个人必须在自由、自主、责任与自私、懒惰、从众的冲突之中,不断地形成,而又不断地改变着他的认格。心理学空间2E|Utn(x

1Q ~t5pk0b.x0人格图象的第四个成份为宗教紧张。所谓宗教紧张,罗洛.梅指的是存在于人格中的一种紧张状态或不平衡状态,这种紧张状态是我们每个久在每时每刻都能体验到的。它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是上帝不断作用于我们心灵的一个一证明。

4ZCD&jyHfWW x0心理学空间A B+]1x&fB

一般心理学家,尤其是精神分析学者,均主张心理的平衡,认为人格内部的平静是人格健康的标志,而心理冲突则被视为不健康的表现。精神分析治疗病人的主要途径就是帮助病人把潜意识的冲突引导到意识领域中,从而达到心理的统合、平衡,消除心理的紧张状态。罗洛.梅反对这一观点,他承认心理组织的破坏可以导致人格分裂,但他否认消除冲突、紧张是心理治疗的最高理想。他认为人格的最后平衡根本不可能,因为人格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是不断发展而非停滞不前的。罗洛.梅主张健康人格所需要的不是消除冲突、保持平静,而是把破坏性的冲突转变为建设性的心理冲突。那种试图消除人格的冲突,使人格内部保持死水一潭的做法等于宣判人格的死刑。

.tX|$O`{#m0

y5V1x5t+j,A!b(M B0罗洛.梅认为,人格中的宗教紧张最明显的证明是人不断地体验到内疚感和焦虑感。罗洛.梅认为体验到内疚和焦虑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做什么”与“能够做什么”之间有二条鸿沟存在。换句话说,在理想与现实、完美与缺感、在我想做什么和实际做什么之间的这条鸿沟,正是人类内疚和焦虑产生的源泉。因此,他认为,在勾画人格的图像时不应把宗教紧张排斥在人格范围之外、应该把宗教紧张状态列为健康人格的基本因素之一。同样,在心理治疗中,不要把消灭冲突、取得平衡作为治疗的首要任务。而应引导病人正确对待由紧张而导致的冲突,接受内疚和焦虑作为生活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9O|!v&kM"x&c@0心理学空间?0`$G}\W

罗洛.梅认为,上述四种人格因素是担互联系的,四种因素的交织而组****格的基本图像,是存在分析疗法的理论基础。

k9Y.TfZ*NNk0

5nS"Q5I-z0o.~;A*E*]X0三、罗洛.梅的人格图像理论的得与失心理学空间gRl!H v!a OZ C

4x ?]n,kv@nz0从精神分析转变到存在分析的罗洛.梅想用新的态度和观点阐述人格的本质,勾勒人格的基本图像,以便给存在分析疗法的临床实践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罗洛.梅把存在这一概念作为人格图像的基础。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存在的阐述揭示人格的本质,其目的,在于指导心理治疗专家医治现代西方人的“存在丧失症”,鼓励病人增强自我存在意识,肯定和维护自我的存在。出发点和目的的不同显示了罗洛.梅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依存和发展关系,也使得罗洛.梅的理论在人格领域的众多理论中独具特色。心理学空间9c%[PDWj5n?

%eyIW R5u g+h4q0罗洛.梅理论的第二个独到之处在于他强调意识的作用。在罗洛.梅所勾画的人格图像中,无论是强调人的自由选择能力,还是强调人与社会的整合,强调的都是意识而不是潜意识作用。这样,岁洛.梅就抛弃了精神分析重视潜意识的传统,恢复了意识在人格领域中的地位。潜意识概念一直是精神分析理论基石。罗洛.梅尽管是精神分析阵营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但是他更注重人的意识的作用,认为人格主要受意识、而非潜意识的支配。罗洛.梅的这种观点代表了经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存在分析发展过程中关于意识作用的观点的演变与进步,对人格心理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Zaf0C_p4C"h0心理学空间!o(vc0X j

把自由列为人格的基本成份之一,是罗洛.梅的理论的第三个独到之处。自由选择的观点,在存在主义哲学中指的是人的行为是自由的、下受任何限制的,罗洛.梅把这一观点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用以反对弗洛伊德行为的本能决定论,这就使得这一观点有了新的含义。罗洛.梅并不主张人的自由选择能力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范围和条件的。但是人既然有这种能力,既然行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后者正是罗洛.梅的重点之所在。他强调人格的自由成份,正是为了强调责任感的存在,其目的并不是为政治领域的自由概念寻找心理学的依据。,而是为了正确指导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万医治丧失这种自由选择能力而体验到空虚、焦虑的现代西方心理变态患者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观点在心理学领域是独一无二的,是罗洛.梅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心理学空间$J8GpI c(QT

"Xm w/n&|y1j0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罗洛.梅对心理学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但罗洛.梅毕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学者,他的立场决定了他看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必然会失之偏颇,其人格图像理论也必然有其社会和历史的局限性。

Nk k g!Mz ?0

^9Dd1i!hHd@c"N0首先,罗洛.梅在社会与个人心理变态的关系问题上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现代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存在丧失症”的病态心理,主要表现是个人在日常生活领域失去了一切个性特点,失去一切独立生活的领域,仅仅按照社会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准则,象一切人那样地生活。这种人只能简单地顺应社会,把一切交给异己的社会力量,这种人会因个人存在价值的丧失而体验到空虚、孤独和焦虑。罗洛.梅指出病态心理的社会原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却把导致病态心理的社会原因归咎于社会本身,认为这种现象为一切社会所共有。他没有认识到这种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泣会的政治、经济动荡不安在人们心理上的表现。

9p#pwz9W0心理学空间E,?.C f,`

其次,罗洛.梅的理论从总体上来讲是唯心主义的。罗洛.梅所阐述的存在概念,既非物质的,也非精神,同时又是物质又是精神的。他试图以这样一个概念超出唯物与唯心的范畴。但实际上他所谈论的存在本质上还是指精神的存在。把这样一个概念作为勾画人格图像的基础,必然会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心理学空间NF#c%u*RZv

心理学空间A0wW'k Qh mP

罗洛.梅的理论中不仅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份,也还有客观唯心主义成份。在他所勾画的人格图像中,宗教紧张占据着重要地位。他认为宗教紧张是上帝不断作用于我们的一个证明。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人的心理内部时刻有冲突、焦虑和内疚等紧张状态的存在,且这种紧张状态是人格变化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观点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罗洛.梅无法搞清这种紧张状态的来源,却把这种紧张状态归因于上帝。在这里,罗洛.梅又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心理学空间8tYkW6DV.?*e_

&L0x'qvW's1A P |+[0最后,罗洛.梅的理论处处都显露出明显的主观、思辩等哲学的特征。如果我们不了解罗洛.梅的目的在于为心理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则很有可能把他对人格的论述当作某种哲学理论。罗洛.梅的人格理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思辩性、哲学性特征,不是偶然的。心理学自独立以来,一直存在一种反哲学的倾向。这种倾向从冯特开始,由行为主义者所继承,至今在美国心理学界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中有一股回归哲学的倾向,一部分心理学工作者认为“役有人能逃避哲学问题仅在于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运用好的哲学或坏的哲学,或含糊哲学”③这部分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说过去心理学的独立曾依赖它同哲学的分离,那么今日心理的进步将依赖它同哲学的联系。罗洛.梅正是具有上述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空间3C AF!Tv

h%GU7NC)Ub"l0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接受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完全避开哲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罗洛.梅的理论哲“味”太浓,以致若切去心理治疗部分,几乎成了赤裸裸的哲学理论,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主观、思辩的哲学性特征。心理学空间#^*i.GY Z9e-DS;FL

心理学空间s-x(Ke8C!c

参考文献

&J:J1s#GG;{m6`R9j m+_0心理学空间1}3u)?V.xb

①Ewenl R.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N. Y. 1980. P.371心理学空间w g KD ^I

.^ORM(irz0②Rollo May. Existence: A New Dimension in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N. Y. 1959,P.31

-l'FN:U%V6T!_@0

E E0@IY/X!q m*A0③Henryk Misiak. Phenomenological, existential and humanistic Psychology. N. Y. P.152心理学空间$kD?F#O'N4J"e_7t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存在主义 弗洛伊德 罗洛梅 心理治疗 存在分析
«罗洛·梅健康人格模型介绍: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洛·梅 Rollo May
《罗洛·梅 Rollo May》
被关在笼子里的人»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