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性取向与性吸引
作者: 丛中 / 13087次阅读 时间: 2012年9月27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w#[qeXF

性别、性取向与性吸引心理学空间3Z'LiJx3w3Z

&|0A7b"[3{G0丛中(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心理学空间*EL4BG8k[

心理学空间kxM:L'b9S {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比如,男人应该坚强,女人要温柔。因为体力劳动时代,男人抗石头就必须坚强,否则,扛不起来石头,挣不来钱,无法达到“男权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女人在家照顾孩子,跟孩子说话,自然要温柔一些,这样,久之,就形成了“女人要温柔”这样的性别角色的刻板定型。心理学空间}9[+yM*]'m'XH

心理学空间d:S.INc,b1T!J9H@

其实,男人也有温柔的一面,女人也有坚强的一面。在幼儿园阶段,男孩女孩没有太大的差别,幼儿园阿姨也不太要求男孩必须怎样,女孩必须怎样。但是,到了初中阶段,男孩练哑铃,女孩搞瘦身。男孩装威武,女孩装温柔。在努力达到社会文化所要求的性别角色标准的过程中,男孩压抑了温柔,女孩压抑了坚强。

P5a y^rk0

,{+SG"Qj^}Z3{ ]s j0恋爱时,人们会感到: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另一半”,其实不仅是发现外来的爱人,更是对长期内心压抑的人性的自我发现。男孩越是坚强,就越是压抑了温柔,就会特别喜欢温柔的女人。其实,恋爱,不仅是爱上一个外在的异性,更是通过恋爱,使自身压抑的人性得以展现与发展。

n2o MI'q*ib4z I0x0 心理学空间'IMALQ-~3V$|A)am qL

恋爱的心理动力来源,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异性相吸、生物法则”,受性激素推动。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恋爱就是解除压抑、退行,本我的自恋与投射;用人本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人性的自我实现;用后现代的眼光来看,恋爱不是解除压抑,也不是实现自我潜能,能是一种构建,是人性的丰富和发展。

@cUSfRn`C0

e(Olx\7k9Q0相爱的两个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其中,相似性导致信任,让他们有共同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相互共情的能力;差异性,让他们产生相互吸引,羡慕对方所具有的人格特点,而这些人格特点,是自己所没有的,又是自己所渴望拥有的。人,总是希望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人格特点)。心理学空间 dT6j0\}:xe\

:QH,pv,}8e*@1O;Q0性身份是依据出生时的性器官外形来进行识别与确认的。比如,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小鸡鸡。一旦确认了性身份,就开始了性角色的驯化与建构,比如,男儿当自强,女儿当温柔,等。性身份是基于先天身体性别而确立的,性角色则是依据社会文化来建构的。性角色的建构,往往以性身份为基础。心理学空间kN ?K1nUP

心理学空间 Zs*x/L\Bq!Y%s(x

性别,是指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性别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三个层面。生理性别,包括生殖器官的差异,身高等副性征的差异等。而性角色,往往包括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是在心理和社会层面,异性之间的差异性。“异性相吸”是指异性个体之间的这些性别差异性所导致的吸引。心理学空间/b N9_!V D[Z

E_e(jn&{;^:{@0异性相吸,也可以说是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导致的心理吸引。其中,可以区分为“生理层面的异性相吸”(生物法则)和“心理及社会层面上的异性相吸”。如果以身体上的性别来论性吸引,就会区分出同性恋和异性恋。如果从心理及社会层面(维度)上来说“差异导致吸引”,就可以推导出更多的性吸引模式。心理学空间;f.ySmI-X

0e iW?w z/S5K0跟身体性别一致的“差异性吸引”,叫做“异性恋”,即,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性吸引。如果身体性别相同,两个人之间出现了心理上的吸引,并伴随有性兴奋,就叫做“同性恋”。同性恋是在性身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同性个体之间出现的性爱、情感或幻想等方面的相互吸引。这时,一定伴随有心理上的“差异性吸引”。

NL0d2D A?0 心理学空间2@Glqw-s

如果两个人之间在身体上是同性,但是,其中一个人具有性身份的转换,在心理上是异性,那么,他们俩之间的性吸引,从身体上来说,好像仍然是“同性之间的吸引”,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他们则属于“异性相吸”,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同性恋”,其中那个具有性身份转换者,叫“易性癖”。心理学空间x}M"G5SW&j j|&u

9p1e4i6\;V(h0过去,性身份及性角色的心理形成,总是以外生殖器性别作为基础的。这样就导致了“异性恋”及“同性恋”这样的概念与分类。根据“差异性导致吸引”的基本原理,同性之间的性吸引,一定是由其心理维度上的差异性所引发的,尽管其身体是同性,但是,在心理层面上,温柔的喜欢刚强的,内向的喜欢外向的……心理学空间 xL2fN+L4Lk7xx WMC

'Q-a*qcmd%q$`POs0即使是异性恋,除了性器官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性吸引,其实还有很多心理维度上的“差异性所导致的吸引”,他们在个性特点上形成了互补的搭配(配对),比如,理智型者与情感型者,独立型与依赖顺从型,主动与被动,施虐与受虐,……现在看来,性器官的异性差异,只是“差异性吸引”的来源之一,而非全部。心理学空间&v:CK6P!CQi

心理学空间:[1R Ual)V

即使两个身体上的异性相遇,不等于他们之间就必然会相爱。相爱,不仅是两个人之间在性器官方面的差异与互补,更是心灵层面很多心理维度上的差异与互补。如果仅仅依据身体性别就认为“异性之间一定会相吸”,这种以身体的生物特征来衡量、判定爱情的做法,是非常“动物的”,也是非常“强暴的”!心理学空间sa/U;AK.}h

~LO,qQ1f0rU0人是高级动物,人类具有更加丰富、深刻的情感,因此,人类的爱情,比动物的“异性相吸”要高级和复杂得多。那么,人类爱情,应该以身体的性器官差异性来衡量,还是用人类的高级情感去衡量呢?显然应该是后者。只有坚持用人类的高级情感去衡量爱情,人类才能区别于动物,人类的高级情感才能得到尊重。

p9zRhR I | _b0

Afgk+E+X#Lt?0(根据丛中的新浪微博整理)

*PzU[;h U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心灵——虚拟空间 丛中
《丛中》
关于同性恋性取向的心理咨询要点»

 丛中

丛中

丛中,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精神医学博士,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许又新教授、沈渔村院士.现主要从事神经症。




微信号:丛中精神分析/firstb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