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科学的睡眠模式
整晚的睡眠被分成两段也许并不算失眠,而是一种自然睡眠方式的体现
撰文 沃尔特·A·布朗 (Walter A. Brown)
翻译 周林文
治疗失眠的药物上的钱就有30 亿美元之多。
一般认为,每天7 ~ 8 小时的无间断睡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要,稍微少睡一会也会感觉不舒服。因此,为了美美地睡上一大觉,人们甘愿尝试一切手段。就像新千年版的“金凤花姑娘”,他们尝试用加固的床,盖过枕头的床垫和其他所有方式来获得“恰到好处”的睡眠;他们改变了饮食习惯:不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多喝麦片粥和热牛奶;甚至不得不求助医生,全美每年花在At Day's Close: Night in Times Past )一书中,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理工学院的历史学教授A· 罗杰· 艾克奇(A. Roger Ekirch) 透露, 在前工业时代,油灯和电力还未普及,人们一晚睡两次,他们称之为第一次睡眠和第二次睡眠。那时,睡眠和自然光照紧密相连。日落后不到1小时,人们就上床了,睡上4小时再醒来。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们一直醒着,直到凌晨两点,才会再去睡上4个小时左右。
重新研读研究睡眠的经典文献后,我们却发现,一些人之所以对8小时的酣睡念念不忘,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原因:“我们需要无间断睡眠。”这个观念已经在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最新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分段睡眠的观点是对传统观念的严峻挑战,不过发起挑战的并非制药企业的实验室,也不是大学里的研究人员,而是一位历史学家。在2005 年出版的《一天的尾声:在过去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