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作者: 林崇德 / 12664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2月10日
来源: 《发展心理学》 标签: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V^,iD&FKZ"f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空间Y `L(F-yv9\@

9N4kD*P7t#RR0林崇德

$M ^l-S0QW.d0心理学空间!}*edU%n*U*g D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第二节心理学空间:aY;D'H i.Z0de#EM uCo

心理学空间]_U3bqF8P@5pX'K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0r.?D%B7p:p|0心理学空间,b!c }q3d)z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卢梭(J.J.Rousseau,1717—1778)、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福禄贝尔(F.Froebel,1782—1852)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则是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发展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G;b_8?.H0

;X~ r#D-pJ,ue R!sV0(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空间!cGE|-H MT$@Nz]

心理学空间8B\A8YR)JH8o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出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1842—1897)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他也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是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它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在《儿童心理》一书中,普莱尔肯定了儿童心理研究的可能性,并系统地研究了儿童心理发展;他比较正确地阐述了遗传、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当时盛行的“白板说”;他运用了系统观察和儿童传记的方法,开展了比较研究,对比了儿童与动物的异同点,对比了儿童智力与成人,特别是有缺陷的成人智力的异同点,为比较心理学乃至发展心理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v#M3{]7@~3SU`0

vG&IM.AO @0为什么说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这是由于他的《儿童心理》问世的时间、目的和内容、方法和手段及影响这四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心理学空间-z4S3Lf0@n

m'R7`u'h@Xr0从时间上看,《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第一版,1884年出第二版,是儿童心理研究一类著作中较早出版的一本。心理学空间.qcg/MUXRg

s4d2{-~6Z&f0I6~0从写作的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之前的学者,不完全是以儿童心理发展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即使像达尔文那样的科学家,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进化论提供依据;其内容,主要也是从进化论角度来加以论述的。而普莱尔则不同,他写书的目的则是为了研究儿童心理的特点,即对儿童的体质发育和心理发展分别加以专门的研究,他也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展开他的研究内容的。因此,从一开始他的《儿童心理》就是作为一个组成儿童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出现的。心理学空间}2v4ZP} K

心理学空间6Q*ixOQ;sBs

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起直到3岁不仅每天做有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心理实验。这些方法中有霍尔强调的使用反应时间、心理程序和证明感知觉之间关系的内省法(introspection),即科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普莱尔把他所有的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出来,撰写了专著,这主要是属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工作。心理学空间`nh~i

&SA7o M`y0从影响上看,《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看成是儿童心理学的最早的经典著作,并先后被译为十几种文字的版本,推广于全世界,于是儿童心理学研究也随之蓬勃地开展起来,因此,其价值是可贵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A#LB1d B1w9v0

&CR5w#hm^0普莱尔的研究工作,对当前国际心理学界所开展的儿童早期心理的研究,也仍然起着影响作用。普莱尔的研究对象主要是3岁前的儿童,在他之后发展起来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逐渐扩大,在年龄上主要注视幼儿或小学儿童,有的则是年龄更大的被试。近百年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研究文献中,婴儿时期(0—3岁)由于他们的语言还不很发展,加上研究方法和技术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材料,无论从数量上或质量上说,都很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妇女就业率的不断增长,早期智力、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问题的提出,心理或意识起源的研究等原因,加上研究技术上的进步,婴儿或早期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对婴儿认知能力问题(如注视时间、动作表现、物体辨认、心率及其它生理变化等)的研究的进展更为迅速。在研究内容上,与普莱尔的当年观察课题极为吻合,从普莱尔重视婴儿心理的研究,到忽视这方面的研究,又回到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正好形成“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心理学空间A@5gB"]+f k

心理学空间|B!vgu,~1ZT

由此可见,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问世,就给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心理学空间 rc.kFT9R

5x(Od-z'pe? xD%gW0(二)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6U;\5^ FW ?u!L6o-r0

?`3qc3N,exd-B _0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E3V0T q!H pv K&^0

$y CdeX0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在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过许多科学家对儿童研究的促进,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tUoqh%X ^0心理学空间v%~3n6G?6LK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即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普莱尔是最杰出的奠基人。此外,继普莱尔之后,有一些先驱者和开创者,如美国的霍尔、鲍德温(J.M.Baldwin,1861—1934)、杜威(J.Dewey,1859—1952)、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法国的比纳(A.Binet,1857—1911)和德国的施太伦(W.Stern,1871—1938,又译斯腾或斯特恩)等,都以他们的各种出色的成就,为这门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心理学空间xX`F@4VMr

:caWUG;j_8Mq8]0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工作和著作,不论在数量上或是质量上,都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种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Behaviorism)、“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等的影响,不同观点、不同风格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的大量出版,专门的儿童心理学刊物的大量发行,大学里儿童心理学专门课程的开设,各种儿童心理学研究组织的建立,以及各种心理学家的出现,如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格赛尔(A.Gesell,1880—1961)、奥地利的彪勒夫妇(K.Bühler,1879—1963& C.Bühler,1893—1974)和法国的瓦龙(H.Wallon,1879—1962)等等,说明儿童心理学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z(It8^-A0

f:A'[Ax1KM(b0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观点的演变,原先的学派,有的影响逐渐减少了,如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以及格式塔学派等等;有的虽然还有影响,但已不是旧时的内容,而是以新的姿态出现,例如,测量研究,尽管争议很多,但在今天的西方仍然非常流行,量表越来越多,涉及内容范围也越来越广。深入探讨IQ与遗传因素,使测验研究更为完善;有的流派则公开打着革新的旗帜,直到现在还有很大的势力,这主要是指新精神分析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二是在具体研究工作上的演变,特别是从70年代前后到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儿童心理学的课题有所进展,有所增新,不仅深入开展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而且广泛地探讨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心理学空间w UO,@E9[!ZLL

心理学空间V#`[1P;ufROU"b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心理学空间3Y/Rzg$~u

|s)\Gx Wt\0从儿童心理学(Child Psychology)到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有一个演变过程。心理学空间 |2j5`9Y3f e(h1Sh

心理学空间AI;js#D:k \5Z

(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心理学空间y(^:MwZ!d

心理学空间t @7J"S9G9U&}C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从此开始,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青少年期到青年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尽管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但是他的《儿童心理》主要是研究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儿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对较大年龄儿童,少年或青年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可是霍尔就不同。霍尔先是研究儿童,后来又发展到研究青少年,他的《青少年心理学》的问世,意味着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的确定。

;P,s_5^%g0心理学空间AalXO

当然,霍尔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他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但霍尔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心理学空间,S O#~-\e0cA`

]Q&|F i,b8m c])s0(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心理学空间V#b+T2HDc/[e4s:t,HE

心理学空间T&Qm:YL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C.G.Jung,1875—1961)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是心灵的发展。观念变化的呆滞意味着人生之惶惑或死亡,重视潜意识,发展心灵的平衡力量,重视精神整体,以求人生未来幸福的金钥匙。荣格对个体全程发展,特别是对成年期心理发展研究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形成一定理论是30年代,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提出在生命周期的前半生和后半生期间,人格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25岁后到40岁是个分界的年限,前半生比后半生的人格要显得更向外展开,致力于外部世界。二是重视“中年危机”。大约40岁,精神开展较多,个人曾经感到永远不变的目标和雄心壮志,已经失去其意义。于是,开始感到压抑、呆滞和紧迫感。中年生命,以精神转变为标志,开始把由掌握外部世界而转入集中到自己的内心。内心促使人们去听从意识,去学习还没有认识的潜力。三是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阐述了临终前的心理,老年人的企图,理解面临死亡时生命的性质,死后生命应该是自己生命的继续。心理学空间ZnoW:dn0n:Z y:kT6b

v f T.S3fP"b X0前边提到艾里克森正是在荣格研究的基础上,才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的年龄阶段划分到青春期,扩充到老年期,我们将在下一章来讨论这些理论问题。心理学空间-l'y1YH5q#nu+`v ?

心理学空间]4?aom|+U.Q

(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心理学空间weq%u}-H2oJ

心理学空间m@G-in1Rws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H.Z.Hollingwerth)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不是满足于孤立地研究儿童心理,并于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Mental Growth and Decline:A Survey of Development Psychology)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ia+s1O+yPmx(S0

y h3?NN9K c0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古德伊洛弗(Florence L.Goodenough)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写出了在科学性与系统性超过何林渥斯著作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于1935年出版,1945年再版,曾畅销欧美。心理学空间-u;teG5Sl

E H ^?~mC,E C0古德伊洛弗认为,要了解人的心理,必须全面研究影响产生心理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要把心理看作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要研究表露于外的行为,还要研究内在的心理状态;不仅要研究儿童、青少年,还要研究成年和老年;不仅要研究正常人的心理发展,还要研究罪犯和低能人的心理发展。所以,古德伊洛弗主张对人的心理研究,要注意人的整个一生,甚至还要考虑到下一代。

RNh'lx ap0心理学空间0p"b;ti*|Cf+|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Child Psychology)。30多年来,对发展心理学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成人心理发展作了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表现在:

bPy#g.LK0

hU5sH1a(Q V0F i:V4u7\01.对成人记忆的研究

6U/m ZX9w'q ]Xi z0心理学空间*UD4HS{V"y,cz

对记忆终生发展的研究,特别是中老年记忆的研究,尽管研究者存在着分歧,但这方面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课题。

lA{isz`@0

3r*^GyYH+K,|h\02.对成人思维发展的研究心理学空间9f4v]"u[D9M*w oJ

心理学空间 b t-}V;nS

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代表人物之一是里格(K.F.Riegel)。他在1973年在《人类发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辩证运算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的文章,提出应该用辩证运算(dialectical operation)来扩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并强调了矛盾的作用。心理学空间 I9w2M;U_|Q a0A

N2U T;u:LO03.对成人智力发展趋势的研究心理学空间_,M7~;n3QD+I

{A5SO q0H?0| I,|0对个体毕生智力发展趋势的研究也是成人心理研究的一个重点,西彻等人(Schaie & Hertzog)做的西亚图追踪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成人智力发展阶段的模式,很有代表性。心理学空间4LSV ^&KYT4h

9p!Y M-{*q`/fp04.对成人道德发展的研究

M*E5lz[v*Q,j0心理学空间.]@[*X7O)V B*X

例如,埃若蒙(C.Armon)在科尔伯格(L.Kohlberg)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了5—72岁被试道德认知,提出了三种水平七个阶段。心理学空间%B1d7e@ n,z9Q

f.o&[1]sF)f:zF05.对成人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心理学空间4l"W4H0U~ c

心理学空间)xq'^8z8~ N

伦维纳格(J.Loevinger)认为:“自我是个过程,努力去控制、去整合、去弄懂经验并不是自我的某种功能,而是自我本身”。

JG$y,_"e"Dk0心理学空间;eQ8z+N7xp1D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毕生发展或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著作。有影响的心理学家是贝尔特斯(P.B.Baltes),他分别于1969年和1972年在西弗吉尼亚大学组织了三次毕生发展心理学学术会议,会后出版了三部论文集:《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与研究》(1970)、《毕生发展心理学:方法学问题》(1973)和《毕生发展心理学:人格社会化》(1973)。1978年以来,他担任了《毕生发展与行为》一书的主编。1980年,贝尔特斯等人在《美国心理学年鉴》上发表一篇评价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文章,提出了一生全程研究及其理论发展的原因,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开始一些追踪研究的被试正进入成年期,二是对老年心理的研究推动了成年期心理的研究,三是许多大学开设了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课程,于是推动了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80年代以来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有三种命名的方式:一种叫生命全程或毕生发展心理学(如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另一种叫做人类发展(如Human development:A Life-span approach);再有一种叫做人类毕生发展(如Life-span Human development又译个体生命全程发展)。1992年冬,我们从美国三所大学查到38本70年代以来出版的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归为十二类:

P3Ke pjj]@0

nN#RG5O4r l| \;e01)发展心理学或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概论;

o$M w c4a*N8}']B0心理学空间`%S dI;W T [q2J

2)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心理学空间U]Bf5`:OoS

心理学空间X}FO[7?%S$Y Zs R

3)发展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

"^(C?,h0e Sh7n0

IJD9e:[:v04)认知毕生发展的心理学研究;

Wm.RHl:D l I)i8v4n0心理学空间m&M0C_0V:YQi

5)人格、道德或社会性毕生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空间j,N_vzD'J

心理学空间*PK/A%Mhd7?

6)关于干预(interventions)问题的毕生发展心理学;

X!v#E&Q6H0

!OkZH6~#R$d ~07)关于心理咨询治疗问题的毕生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空间1`_p8s)M nS\d

心理学空间kf%FD3T&_7\_2_

8)关于毕生发展的病理学探讨;

/dk-`0D(Q [xfR0

,[%N#g1Ep?K^09)人类发展与文化(或社会);心理学空间y!RR dIBNFv(g&J

#yQ6P)VDo|010)人类发展与终身教育;

l^0].ySn#z0心理学空间u@ VL.W7F;^'v

11)非常规环境的毕生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空间5O ka;Wt7jAa)w,f5b

u q|h$Cz%~l5|7`012)代与代之间关系的毕生发展心理学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分阶段,例如成年早期、成年中期、老年心理的著作。

#v)u"t'va@]Og0

NC9DQ#f*[x0发展心理学正是在这近20年的广泛研究中发展起来的。

dk1EG&p'i![s0心理学空间lQ;~S t|3P

三、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国化心理学空间 i}\.Y*p mR k(}

:do5\6Q0xU'K-ST0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由西方传入的,但在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早就有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思想。心理学空间#I&J:z,b3l,c

心理学空间{c1uriCP

关于先天与后天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有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的“性善论”;有荀子(约公元前1298—前238年)的“性恶论”;有韩愈(769—824)的“性与情的‘三品说’”;有王廷相(1474—1544年)在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天性之知”、“凡人之性成为习”的观点。心理学空间\\+P{,d

心理学空间;n#qo6x'FZ,DhUP

关于毕生发展的年龄特征提法也有不少,最有名的还是孔子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这是孔子的生命全程的发展观,初步阐述了人的心理发展的趋势。这些划分虽然比较简单,但体现了人类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并一直影响着我国2500多年来对人生发展阶段划分的认识。

@ ~Sc9eGM0心理学空间b5Bt1k$qz

我国古代的发展心理学思想是丰富的。这些思想虽然是朴素的,有些甚至带有猜测性的,但直到现在仍然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后,很快被引进到中国,逐步发展到今天而成为现代的心理学、现代的发展心理学。

6H6cIq7g}.n8e0

HF\i`-M0现代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已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国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现状大都停留在学习与模仿的阶段。我们不妨先作个对比:当我们翻开西方的发展心理学几乎全部是他们自己的实验材料,当我们打开俄国的年龄心理学(即发展心理学)几乎每本书里都有一种强烈的俄罗斯民族自豪感。然而,当我们看一下我国自己的发展心理学,有点使人惭愧:时而西方热,时而俄国热,许多研究报告从设计到结果,基本上是模仿外国的。这说明我国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学习阶段,对外国的心理学依赖太多,缺乏创新超越的精神。这引起了我们相当多的心理学家的担忧,如此下去,哪一天才能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于是从1978年以来,朱智贤教授与我一直提倡:我们既不能全盘西化,又不能照抄俄国,正确的途径应该做到摄取、选择、中国化。近年来,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台湾不少心理学家也持以同样的观点。心理学空间)eM hTq6Qp

^oZ wG[A$g0(一)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层次

i8B;t\|iO0

"{fm"V z0台湾大学杨国枢教授从四个层次,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方向和尝试:(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2)研究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3)修改或创立概念与理论;(4)改变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他提出:“科学的心理学在中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中国心理学者大都停留在学习与模仿的阶段,而未能在上述四个层次上有所突破。凡我国同仁当深自觉醒,及早在研究工作上努力中国化,以缔造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心理学空间h%C(TA4oY8C a

心理学空间 _3` f!xZ4aER[

这段话包含许多意义,使我在感情上有很大的共鸣。严格地说,我们大陆心理学工作者,在心理学中国化上,尽管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停留在向西方学习模仿的阶段的有之;缺乏“中国化”的反省与自学的有之;创新超跃与行动不足者有之。然而,对心理学的中国化工作,我们毕竟下了一些功夫,具体的做法和我国台湾的心理学工作者有类似之处,大致地与杨国枢教授提到的台湾心理学者尝试的“四个层次”相吻合。从1983年至1988年,由朱智贤教授主持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课题组,组织心理学界百多名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开展了这项研究,经过七、八年的艰苦努力,在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正是在上述四个层次上的一些尝试。心理学空间v#rT Hb)L

8e"F$M2|5O5v7n/]F:b_ ^0首先,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对比国内外人类心理发展的异同点,揭示中国人类心理发展的特点。70年代末,李伯黍教授同他的合作者,在柯尔伯格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围绕道德判断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国内15~18个地区开展了全国性的协作研究。

4~[}OUJ6um0

-}t5GbZBh"Um0其次,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特有的和重要的现象,也就是揭示在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心理发展的特点。比较典型的有独生子女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对独生子女心理及其家庭教育心理学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另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是汉字和中文认知发展的研究。1983年后,中文和汉字认知的研究在大陆心理学界很流行,例如,词频、词境在汉语认知中的作用,汉字音、形、义的认知研究;汉字的计算机模拟等等。这些认知的发展研究,成为研究中国人认知发展的特殊问题,在世界各国语言中,中国语言文字具有特色。中国人掌握语文的特点,中国语文对儿童青少年思想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是中国人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研究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的各种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h)J3I)a`Eo ^b0心理学空间7xFwdP0Q%o

再次,修改心理学的旧概念与旧理论,创立心理学的新概念与新理论,以适用于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上边提到的发展心理学界诸如先天与后天、主动与被动、不断发展与发展的阶段性、开放与终点等有争论的理论问题,中国心理学界都是很关心的。如何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统一起来,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对上述问题提出新见解,这是很重要的。对待每一个研究,都有可能探索理论问题。例如对中国语文课文认知发展问题,就有必要作理论分析,以使其更能实用于中国;也有许多国外心理学家未曾留意的领域,可以由我们做创造性的探讨,以建立新的概念与理论。心理学空间V4E5L U,^&f*fPm

心理学空间NLl&E@8G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的改造和创新,积极寻找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在朱智贤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中,我们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上下了功夫。首先是在方法论上,我们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心理学:(1)坚持正确的哲学方法论;(2)坚持正确的科学方法论,用系统的观点看待自己的研究问题,而不是孤立地、以偏概全地解释研究结果;(3)具体方法适合具体课题,有的课题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的方法,有的课题需要更多自然科学的方法,有的课题需要综合的方法,我们的大多数分课题都是采用多样的、综合的方法,这样更能保证科学性;(4)我们对具体方法的运用,从拟定课题、进行设计,到取得和解释结果,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遵循的方法论,为的是保证我们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中国化。同时,在具体方法上,要坚持有所改进和创新。特别是搞交叉学科的研究,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尽管我们的方法没有超出观察、实验、谈话、问卷等一般国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围,但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作出改进和创新。大力改进和设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适合于对中国人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当然,中国心理学家所设计的新方法其适用范围未必只限于中国人,将来也可能被外国的心理学家所采用。

,z[;Pe2| vh0心理学空间r5lfz^EJ

(二)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V]{:g0\W.V.Q!r0心理学空间 I1R ^j_

发展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中国化的途径是什么?我想用七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摄取—选择—中国化。

]L(w^%|.E:A/P0心理学空间%G5Duq0YK

对待外国的发展心理学资料,必须重视,应当摄取其中的营养,用以发展自身。我们要承认,我国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与外国发展心理学是存在差距的。主要表现在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学、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工具等四个方面。这些差距的存在,原因是十分复杂的。首先,科学心理学诞生在西方,后经德、法、英、美 、俄等国的心理学家努力,在一百多年里发展较快,这些国家的科学心理学基础好。其次,发达国家重视心理学的研究,例如美国、德国的大学里,心理学系是大系,是普遍设立的系,于是人才济济。再次,科学技术设备条件的先进是发达国家的心理学,包括发展心理学进展快的物质基础。最后,在应用中作出成绩,使心理学著及有了群众基础。例如,与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的学校心理学(School Psychology),是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问题儿童为对象的,由于它在实际应用中做出了成绩,因此它的发展相当快。有差距就得学习,就得引进,就得摄取其中的营养。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心理学都带有一种地区性的文化特色,都含有它的特殊因素。因此,外国的发展心理学资料,绝非都是我们摄取的对象。

4mM5k,SD uW0

x5~Wfgl0在摄取外国的要素时,绝不能全盘照搬,而要适当地加以选择。所谓选择,意指批判地吸收。批判地吸取各国心理学或心理学派思想是心理学发展中的常事。霍尔对普莱尔,皮亚杰对鲍德温,乃至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等等,都是采取选择的态度,即批判地吸收的态度。我们在摄取外国发展心理学的要素时也应该持这种分析、批判和选择的态度。中国人,与外国人既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即存在着普遍性,但又更重要地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即有特殊性。例如,我们自己测定到思维发展的一些特征,与外国资料所列的特征就有所出入。又如,我们所获得的小学儿童和中学青少年道德观念的特点及其内容,与外国研究所见的事实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照搬外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势必失去客观性、真实性,也会影响到我们发展心理学的科学性。

o-E%eU;mhd|0心理学空间 rD9r a)]7?

中国发展心理学,既然有本民族的特点,这就导致外国发展心理学资料被摄取之后,要经过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的特殊性相融合。不管我们学习美国还是学习俄国,最终目的还是搞中国化的心理学研究。无论是美国还是俄国,他们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所建立的理论,所采用的方法,都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在社会背景不同、条件相异甚至不具备、语言表达方式特别的情况下,套用用样的理论、采用同样的方法,往往会事倍功半。应该看到,在外国心理学界,基础好、底子厚、设备先进固然是其进展快的重要原因,但他们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一般说来,西方发展心理学的特点是百家争鸣,思想活跃,注意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但往往失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俄国发展心理学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指导,同时又能有系统、有计划地联系本国的教育实际,但常常失之思想不够活跃,比较呆板、僵化。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扬长避短,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应当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在学习和研究时能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研究中国发展心理学的时候,应加入中国式的想法和看法,使中国的国情不知不觉地融入自己的研究,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推陈出新、有所突破。这样,便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只要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积极地创造条件,不断地采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那么,经过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我们坚信自己能进入国际发展心理学先进水平的行列。总之,中国的发展心理学要注意咀嚼和消化摄取外国的要素,使之与中国发展的实际相融合,形成中国当代发展心理学的模式和各类学派。心理学空间2s3z%mA }q d

&~w6~7}V!C0当然,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目的,并不是要建立“中国发展心理学”。即使我们有时也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心理学,也绝非要开创一种“本土发展心理学”。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为世界心理科学作贡献。然而,这和提出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设想并不矛盾。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主要是各国的心理学者在研究工作中更能做到从研究者本位出发,准确地发现国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心理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为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今天,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国化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们要大力提倡中国化。中国心理学家应该对世界心理学做出创新和贡献。心理学空间A G#gC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儿童发展心理学【23集】»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