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小王子:給童年遭遇性侵男性的療癒指南
作者: 麥可·陸 / 21415次阅读 时间: 2013年4月08日
来源: 心灵工坊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W1KWtQI t0心理学空间ekz(q:v)q

第一章 兒童性侵害:迷思與真實

)o:D-V k w8tZ0

7Dn?d+P'Sfa0「兒童虐待」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彙,是我們都該對抗的敵人。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去譴責那些少數邪惡、病態的虐童者。我們自信滿滿地討論保護兒童的必要性,要孩子們留意披著風衣、躲在校園裡,企圖對兒童性騷擾的怪異陌生人。我們也教導他們不要隨便上陌生人的車或是接受陌生人給的糖果。我們總是自認了解什麼是兒童虐待。

#QV ho+]0^O0心理学空间w8pF }SRb$P

同時,我們也創造出一個完美家庭的形象。電視、電影總是描繪在充滿信任、開明的氣氛底下,明智、關愛的爸爸和慈愛且照顧孩子的媽媽,教導孩子許多正向的價值觀。當家中出現問題時,爸爸會和兒子來場「爸爸的話」,溫和地開導他。媽媽則是坐在女兒床邊,說著自己的童年,散發母性的智慧,然後彼此互相擁抱。或是,場景可能是全家坐在餐桌前,輕鬆地溝通或說些民俗故事,來解決我們童年時期會出現的小狀況。我們創造一個對家庭生活的幻想且深信不疑,我們自認了解什麼是家庭。心理学空间\&e8l(r:`4rgyL,X

:FOm)QP I0何謂虐待心理学空间X&Q.}%C/z#g

8i8C+PVM2bjF%m0如果你決定閱讀這本書,很可能你的家庭經驗與前述理想化的家庭,有顯著的不同。如果你在童年時期曾被虐待,你對家的回憶會是另一種畫面。爸爸的談話總是不理性,而且教導方式一點也不溫和;媽媽自己的童年記憶可能是受暴與性侵害。用餐時間常常需要忍耐地吃完或乾脆逃離現場。心理学空间3MV~$NbQ!rH0H

心理学空间'EjF4`(RE2`N

記憶中的父母可能是缺席的、找不到人、無保護能力,他們可能都自顧不暇了,更遑論幫助你。家中的夜晚可能是叫囂互罵、發酒瘋、暴力場景、恐懼的孩子蜷縮著躲起來、惡夢、哭泣、困惑無助、無理的指責、嘲笑、有一餐沒一餐、企圖保護父母一方或手足……甚至是性侵害。可能沒有人相信你,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護你。你對童年的記憶可能很稀少或根本沒有,無論是好的或壞的,你總疑惑著,為什麼無法回想起那些快樂時光、那些金色童年。有些人會假裝相反的情景,想像家人是快樂、明智、健康、和睦的,用這種方式來保護受虐的自己,緊抓著幻想,直到現實硬闖進來。即使如此,你發現自己仍想試著改寫家庭歷史,讓它更像你所希望的家庭樣貌。

"~M%P$t8I0心理学空间1THRgc r0x @Y o qI

不論個人或社會,我們都塑造出一個舒適愉悅的家庭圖像,也難怪人們會緊抱著這個形象不放,以避免被殘酷的現實污染傷害。即使是身在受虐當中,假裝實際狀況是相反的情況也比較容易。事實上,對理想家庭的幻想可能是兒童時期唯一的避難所。理解這個現象,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即使面對非常明顯的受虐證據,孩子仍堅信一切都是正常沒問題的。在我的臨床治療中,常聽到許多殘忍與暴力的悲慘故事,當我向個案指出他們的童年是遭受虐待時,他們往往大吃一驚。因此,唯有當我們把對兒虐本質的誤解與完美家庭的神話結合時,上述的反應才說得通。

'j4hQZ3ZE0心理学空间k K(X|r%fg9|p

「家庭」在多數文化中是個神聖的結構。政客因為對家庭價值的承諾而勝選,教育與宗教人士譴責「家庭的崩解」。沒人願意冒險挑戰家庭的神聖性。在美國,家庭價值的信念是和隱私權、獨立權一樣被等同重視。心理学空间4j)m#ER!P

,RNORb I*v'G9ZKh5E0「男人的家就是他的堡壘」,城堡中國王與皇后有絕對統治權,少有人願意針對養兒育女給予建議,更遑論干預他們的教養方式。看起來,責任全都在父母自己身上。在這樣的文化價值交疊下,父母(可能自己曾在暴力家庭中長大)得獨自面對處理家庭中的生活壓力,如此一來,容易建立一個把兒童(和妻子)視為財產的環境,其「所有權」授予父母可以任其所欲對待兒童的權利。心理学空间H ByEc

!E"t1\a)G ^,^;s0基於對獨立性與差異性的尊重,使得父母的教養行為有很大的自由空間,也因著對個人及家庭隱私權的重視,傷害的和令人震驚的行為才會被忽略,甚至重大兒虐都未被通報。直到最近,保護兒童不受父母虐待的必要性才逐漸被大眾認同,但其改變仍是緩慢且試探性的,兒童保護機構對家庭的介入常遭受質疑。

u d$K5Wo8`&sQcZ0

/N`[d fNX0真相是:兒童虐待是存在的,是真實且常見的。兒童虐待有很多種樣態,有些明顯,有些則很細微。兒童虐待的範圍從疏忽到身體暴力,如:施刑、毆打、言語和心理不當對待、兒童色情刊物、性侵害(從引誘到強姦等行為)。兒童虐待鮮少侷限於單一行為,往往在行為組合、時間長度和施虐強度有不一樣的形式,每種形式都對兒童造成極大傷害與長期影響。心理学空间 p6Kw8{wZ H

心理学空间,z9a'f]7? `

在父母絕對威權下,兒童失去所有「人」的權利,如:隱私權、獨立權甚至掌控自己身體的權利。而我們卻依然相信一個假象,就是親密家人造成的傷害是少於陌生人的,但毫無疑問地,事實剛好相反。心理学空间MsW&G-@h

L$WN3P b8] D {3Q.\$X"@0兒童具有驚人的復原力。在適當的支持、穩定的愛與鼓勵下,兒童甚至能從最嚴重的童年創傷中復原。然而,當本來應該是治癒兒童的重要他人犯下傷害時,孩子又該何去何從?安全的世界被摧毀了,孩子在受虐中孤立無援。當加害者是家中一員時,全家都會受到影響──包括沒意識到虐待行為的其他家庭成員。受虐兒、加害者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三角關係,將成為焦慮和混亂的源頭。心理学空间/A;ce&@Y&@ T(`c6a

6P:Mi:ag3OR0本書不打算提供「施虐家庭」的確切描繪,有兩個原因:首先,沒有一種可以準確勾勒出發生亂倫或其他兒虐的環境側寫。我們可以討論怎樣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氛圍提供了施虐的沃土,但是我們無法像描繪虛構典範的「完美家庭」一樣,準確地去勾勒一個施虐家庭。其次,不闡明施虐家庭樣貌,是因為倖存者會傾向自我消除。你想要明確答案與確切架構是很正常的,你可能會對自己說:「給我一個施虐家庭的描述,我才能決定我的情況是否符合。」能夠確認自己不是受虐,或是認為自己情況還不算太糟,因為尚未滿足施虐家庭特徵中的第七條,上述兩者對你都將會是一種解脫,但是這些自我排除都不會對你有幫助。心理学空间xs'nU.HY;X6CA``G!E

g9z }l O$Q7EU7q0如果你是兒童性侵害倖存者,可能已經有太長一段時間,你覺得自己與別人不同,被排斥、被孤立。當探討種種的可能性時,讓我們先把你納進來,先歡迎你閱讀本書,不論你是因為有鮮明、確切的多年性侵害記憶,或只是因為看似好奇而拿起本書;不論你的家庭是混亂或看似正常,這本書皆適合你。你有權讀它、感受它,在任何能幫助你掌握自己人生的情況下使用它。

)hhUr8_ m fe+_0

Q3j7C(oN'kL6|z2iT0受虐後的影響

U*{*mv)H_ s J0

t6w~,[5dl(_)Y!O)z(pk0T0在一場週末男女倖存者復原團體中,參加的男性們針對「童年性侵害如何影響成年後的生活?」寫出底下的列表,所列項目不一定符合每位倖存者的狀況。我列出這些男性們寫下的全部項目,未做任何修改。

/n&GbvI0

3uL;W0_)}0惡夢(激烈的;暴力的)

c*I$HEk,n0

Ms$C@*^F0m#D0害怕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攻擊者心理学空间 x4C*t(cGy"^?

心理学空间"?Ik;Vd&f%a

羞愧感

2E0M~'|Uc D0

vc v5n i b_0憤怒心理学空间WOc!k;v@:H+K5\

心理学空间5W(dbY*v&?l w

罪惡感

c&W|i B,S9Y6\Z~0心理学空间 qh v6Y+b-f

害怕表達憤怒;難以生氣心理学空间/w*W c;m*~"}$v)Mmv J

心理学空间2B@.mUj7L ~

控制感的需求

Q6Q4[!r!w"|0

;h-JXu-s0假裝自己處於失控狀態的需求(無助感)心理学空间 P-JRet!_$^

心理学空间6x"[/Z'zH5q"[H

害怕被關注;害怕曝光;懼曠症(Agoraphobia)

/a4j%G]3sn`0

6@Dz?"q1b f!_@0遠離人群心理学空间3Gi&ALI{8j

U`M;_m&|R0害怕親密;逃避親密關係

w)e s&mE*sd9m:M0

N.hx? U0「逃避主義」(Avoidism)

+lpGd!Z%^kPa0心理学空间+C(GsXgA3v

疼痛及身體痛苦的回憶心理学空间S)o KLw Ts's7?*X.R

i!D mX q0記憶回溯(Flashbacks)

o"Dow$X'W0

m\*@L/S'~V0無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空间 |O5ap?,i#v4G9i k

心理学空间wgkh9X0H0Jv

溝通困難心理学空间 ^^;h3Q(N

6Y$v!Jd a!o0侵入性想法心理学空间,}yv7~-^:O|#g

(W T'~$B,P |eD0強迫性飲食、不吃、節食、暴食、催吐……等

/d9H;a3W.uz+_.Y0心理学空间 U"[&b }#}A%I;q9h

自我虐待心理学空间5qy F6@.q*RZRp4J

WV,V JaS0求死念頭心理学空间-f0}c}6`7p b,^ N,I

心理学空间&}-C ^x+U&? t

性衝動行為

#q*?K`;o8V&JpO0

NT~*dX%];tv2Z-F0感到無性心理学空间k*k5C1B'}+fd

心理学空间-s!F(~ ~P*aO

性功能障礙

zF,Zd1j3x9o)r0

-v3xr%H7d{H0不真實感、隔離感心理学空间W6FL"W JUF

P9U3y1I"KQ[0自我形象是失敗的

xk_M,{Bx AS3{0心理学空间8G#`m(A.a6es'L

在任何時候都要完全勝任的需要心理学空间2oR9j8^)iYaB

心理学空间q|'~CG d]3q

覺得「這是我的錯」

w-BV ]Ij1u0

]MenYF0自我懷疑、感覺自己是不夠好的

R c:[WPk8d,y&m0心理学空间*xl:I1MFm;M

嫉妒心理学空间5]8cj g#qV t_

X&@2u'ud9\0羨慕心理学空间"RqDA^,t&v:o

心理学空间HHR}{k.yQ

感到不足

%F6K;sdINg&i} b0心理学空间9O0cpaj8H4c oa

希望我是別人心理学空间g;AC C#n)P

P;|\,u O8VV0無法接受安慰或滋養

a]S sq{R:\'^0心理学空间_ hcR2| ~ Xy

被稱讚時感到羞愧

[/uo jn0

+W l"}u MW4?r0低自尊

-S|%\ V w.s&v%Le0

[`$up0Q0保留無關緊要的祕密

;V5z"Z,G'}9T:\0心理学空间h2X8]*y#o+I

感到被圍困心理学空间aq6M\Dj

v GgBw&k0覺得人際困難

i#z3oJO(z0

0It8HO(A0隔離心理学空间 L*`q U.GG S

心理学空间!j?KjV

不善表達脆弱、無法被傾聽或接受關心

4h%T$EQ:N'v+vG0心理学空间~e`;e R YU-g

認為「如果他們了解我了,就會拒絕我」心理学空间X^K*K~pEfY/wV)O

Pc P,Kc0因逃避而有成癮行為

_6M"w7O#w$}/h9V0心理学空间$@/d!@+]D

凍結情緒心理学空间Z"E!{!B/zcU

G2h\Q-a?3d0害怕別人別有用心

AOJ }K1JW0

(VZGsh-^.V,A0擔心別人利用我

&L#K7K ~ e%qy`0

k9Y6Oj6F0無法說「不」心理学空间v;|i!VykwW`

\RyvH0缺乏認清真相的能力

5`m2Q [ Ea9J0

K+h!P Nj4n3_0角色混淆;認同混淆;性別混淆

:V2Z5bMFS*lT0心理学空间"^E^PN|&}

對想被照顧又不想被照顧而感到矛盾心理学空间/? _m,P\;l h*s

心理学空间P ^+?$g*|cX'@

害怕權威

E K1U+m'X[5QG"V0

f/`1?&Hz T:j0害怕規則心理学空间n"j5Z0o mk6j;b

心理学空间j'Wc,U |oVH

害怕女性心理学空间{E2Y$Pp.a

心理学空间}8K;rd[8J

害怕男性

!L Xx;M d/[0

*`KC"di0害怕大聲說出來心理学空间IY8Lx5r}*dk

lW`q w0無法放鬆

og.NhP4S4B:O&?0

:r @%V` l3E7dx)o0和感覺隔離

0Qm-g Ng`"P;A Qb,['k0心理学空间9[V g(Y2waK{

感到卡住、困住心理学空间 b)Wj(p7?7|,f

EB0H8b5g"Q0x0將虐待視為愛心理学空间`&b'P]z Zh,u

心理学空间rcb:DQ(C

對部分童年遺忘或失憶

/W]1blT8T"d Xi"Nu0心理学空间4u&Cx/[ v srx2t

沮喪心理学空间 p0Tq:c8lsK

心理学空间E3h[ L D?(b

解離經驗心理学空间 Y3YY@.OXl4c

)u#X|-ri0?c0擇偶能力不佳

"`l0^6^$['j0

dMg!i Rb"zQ0以上項目不全然非要準確不可。歡迎你把這本書當作背景資料或指南,來探索你的童年經驗。當讀到虐待、倖存或復原的多種面向時,擷取對你有幫助的部分,其餘的就放著。當談論虐待卅功能不彰卅混亂等家庭時,要知道這些家庭之間的差別,僅是同樣態內不同的變化,並非要你低估自身的經驗。如果你有本應保護你的家人或成人卻對你施暴的童年經驗,這本書可作為創傷復原的參考資料。心理学空间.ij9dba%v#`{:|

心理学空间YX3M6z.v#G!pf

那些連陌生人都不被允許的行為,我們卻默許家庭成員做出這樣的傷害,這又該如何解釋?唯一的解釋就是,我們因獨立之名而孤立父母,且將兒童視為財產(沒有感情、也沒有身體和情緒自主權的財產)。雖然我先前說過,但值得在這裡重述一次,將兒童視為財產是問題的開始,也是整個虐待問題的關鍵。

@ a0[9^ n6q])y4r0心理学空间*? yx1A!xaQca

有許多探討為何會有虐待行為的理論和觀點。就我而言,我對於能否提供虐待的確切定義不感興趣,我更關心的是復原歷程。身為一個臨床心理治療師,我重視受虐後的影響。在和多位倖存者工作後,我開始可以辨別出因為過去童年的性侵害經驗,成年後會出現的常見徵狀。如果你帶著可能源自受虐的記憶、感受或困擾來找我,我的責任是幫助你探索和了解,童年創傷是如何傷害你,以及如何持續影響你的成年生活。但是僅止於了解是不夠的,必須撫平少年時期性侵害的創傷,才能繼續向前走,享受完整和滿意的生活。復原是可能的,雖然不容易也不是立即見效,但是它真的會發生,我看過許多的倖存者都有這樣的經驗。心理学空间 [+c;d3\;j?

心理学空间Z!i$y%d&}d)@7ms6c1u-LD

如同我的治療和工作坊,這本書的目的不是分析或是提出關於虐待的定義與理論,而是談論兒童性侵害的影響和復原。至於為什麼會有虐待行為,我在這裡簡短談一下我的想法。我認為,兒童有被照顧和保護的權利,這是絕對的權利。當任何人藉權力位階,如:力量、職權、經驗等方式侵害兒童的權利時,這種行為就是虐待。虐待兒童沒有正當理由、不是理所當然,更不是兒童需要負的責任。只有當我們體認活生生的現實:孩子需要被保護,免於受任何形式的虐待,並將這份體認放在心上,反映在整個社會制度上, 我們才能建立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失落的童年:性侵害加害者相關的精神分析觀點》 性侵害
《性侵害》
兒童性侵害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