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 郑希付 / 18072次阅读 时间: 2009年3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j K/]fDdIM K j
第三节 心理咨询与个体的认知心理学空间#y6c H(M6f~9L
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往往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改变他们的认知偏差,形成新的、更有效的思维模式。心理学空间 _){:Ze*hehWT8t

x7n,P^stj]y0一、纠正偏差认知心理学空间z5f*k W0~7z
心理学空间{i*Qu4U
许多来访者咨询前往往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这些偏差正是造成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心理咨询可以让来访者重新考虑自己的认知并且加深对自己的理解,这样,来访者就可以更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有利于他们的决定。
Iz"}{){qRIIY0心理学空间 d^JA8k){x1q
(一)解决“不可解决”的困难心理学空间\B.S_j2mj

.CT U/^5U T*a0来访者总是认为自己的困难是不可解决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他们确实为解决问题作了努力,但是由于缺乏技巧或能力而总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来访者不敢作出决定,因为他们无法面对由这个决定而带来的生活变化。例如,一个已婚妇女来到咨询室抱怨自己的丈夫酗酒但自己不能和他离婚,因为她的父母和朋友会因为离婚而瞧不起她,她希望帮自己的孩子维系一个完整的家庭,此外,她自己只有高中文化而且没有一技之长,如果离了婚经济上将会陷入绝境。她认为自己现在的处境非常艰难,这个问题是不可解决的。事实上,至少有四个方法可供她选择并解决问题:(1)她可以让自己的丈夫和自己一起参加咨询,提高婚姻质量;(2)她可以自己参加咨询以作出是否离婚的决定;(3)她可以寻求妇女组织的帮助并获得职业培训的机会,进而争取一份工作,解决离婚的后顾之忧;(4)她可以参加团体咨询以获得相互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咨询可以让来访者纠正问题“不可解决”的偏差认知,培养来访者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心理学空间-S3P:Y&O n.m
心理学空间 v!w0|)oD}v%i#P
(二)打破“不可打破”的承诺心理学空间H Et1Acy#U

Jv8c6h#Vu0来访者坚信自己必须坚守自己的诺言,而无视他人或自己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当然,作为常规来讲,遵守诺言胜过言而无信,社会公德认为人们应该遵守承诺,尤其是当承诺涉及一些重要领域如工作、婚姻、友谊等时。但是,当承诺本身的重要性大于作出承诺的原因时,仍然再坚守承诺显然是意义不大的。例如,婚姻原本意味着两个人携手共度人生,彼此爱护,但是,当爱已变成恨时,这个承诺就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勉强维持关系只会让双方都很痛苦,与其如此,不如结束这个承诺。此外还有另外一些类型的承诺,如家庭承诺:一个年轻小伙子答应父亲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父亲的公司工作,然而,他却对经商不感兴趣,于是,小伙子内心深感痛苦。
6C5G:~a2`Qw0
\JQ7U-v2?\9W+z9r5H0虽然遵守承诺对于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言是必要的,然而对于个人而言,有时反而是有害的。特别是当来访者把承诺当做目的而非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时,或者来访者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遵守承诺时,他们常常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遵守承诺,自己会很痛苦;如果破坏承诺,则会遭受社会对其的舆论谴责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良心谴责,承诺就成为来访者的枷锁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心理咨询可以协助来访者认清继续遵守承诺的合理性以及判断是否仍要继续遵守承诺。当来访者明白继续遵守承诺的不合理性时,他们就有了打破承诺的勇气,同时给自己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
C\CE)zt `'|-J0心理学空间]H&s }'qM
(三)制止无效的责备
.s*JL-Fl4od.A0心理学空间3N3}:W fV}^G7`
来访者常常为了自己生活中承受的压力责备自己或他人。责备其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逃避现实的方法。当来访者在面临难题而产生自责时,他们就不必面对他人的指责了;当来访者责备他人时,他们就不用自己承担这个难题的责任了。大多数来访者在进入咨询室之前都不知道在自责和责备他人之间还有第三种处理方式,即自己现实地看待问题并把精力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一句话,他们可以担负起问题解决的责任而不必接受各种各样的责备。来访者的态度由“真抱歉,我不会再犯错了”变成“如果我换另外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你也尝试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解决问题,那么,或许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这是一种通过咨询后形成的新的积极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来访者降低焦虑、解决问题。
QKnK?9j0
2oSH E x/W g"U-TP X0二、纠正非理性思维
4L'^&J$qv2Xj&W0
6S \L H/[l's^0来访者的脑海中常常存在着不同性质的非理性思维,正是这些非理性思维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于人们所持有的非理性思维,韦斯勒(Wessler)等曾总结出如下三个特征(Richard S.Sharf,2000)。
4Zt }+fn ^0心理学空间;N[#?!En)[
(一)绝对化的要求心理学空间7Wnb6X'e @5?

w&s_*Y"c D@)qg]1Z0这一特征在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中是最常见的。对事物的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这种信念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某大学女生自认为才貌过人,于是认为凡是男生都“应该喜欢我”。心理学空间X4F9]s g3HK8G:b

/mEa yTF t0(二)过分概括化心理学空间3F5xHq n AN!p
心理学空间w}x3o!vw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赅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过分概括化一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即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情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的评价,即别人稍有差池就认为他很坏。例如一个学生在某次考试中考砸了,于是他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心理学空间PS%h ?5d

8UX"W9B.S|xl_y4b2U0(三)糟糕至极
w@"C${`jOSB0
.p d6e.B_N BKC0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至极的想法常常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心理学空间#]:^'V%f XS

M:rSvM0qQ0心理咨询可以通过认知疗法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思维,进而纠正非理性思维,对个体的行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使来访者有能力作出更明智的选择,在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成长。心理学空间0H F"F3gt,Z^o

/D_+I-`&{3]#{L o0心理学空间wC.XEw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12345
«第一章 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 郑希付
《郑希付》
第三章 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