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 郑希付 / 18064次阅读 时间: 2009年3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aK!nP7c3prk+Pe
心理学空间 yP4c;z Ip:Fb!m
第四节 心理咨询与个体的行为心理学空间#~.w5O0P!Vvg S
前来咨询的来访者通常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出现,于是,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行为亦成为咨询的重要目的之一。咨询者通常首先需要了解来访者适应不良与异常行为或疾病产生的原因,因为人的心理与行为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都受着许多因素的制约,当然,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生物、心理、社会这三大方面的因素。其次,咨询者与来访者共同确定其适应不良与异常行为或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作为治疗的目标,即确定需要矫治的靶行为。最后,咨询者可以采用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或配合必要的药物或器具进行治疗,把治疗方案付诸实施,达到改变来访者不良行为的目的。
$h H8ar0D:eckV+E+_0心理学空间3N \$p-zv*s`i
一、神经症行为的改变
8j F5R(J|unC0心理学空间-} N5~}.@-GZ
(一)恐怖症
2@?PL3S0心理学空间/t)J+b] k1~?[
患有恐怖症的来访者常常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的和不必要的恐惧,并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封闭的空间、高楼或社交活动等。来访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且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恐怖对象可归纳为三类。(1)处境恐怖: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此不敢出门,而回避这些场所。(2)社交恐怖:对需要与人交往的处境感到恐怖而力求避免,如与人交谈等。(3)单纯恐怖:如对针、剪、刀、笔尖等物体发生恐怖时称锐器恐怖,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怖称动物恐怖。心理学空间5M)? g!{!TmgH
心理学空间j-b/`7U;W8{:Nb-r6}k
对恐怖症的治疗通常以行为疗法为主,常用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骤进的暴露疗法、计划实践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如宋学歧(2005)报告的一例对恐怖症的治疗:来访者,男,27岁,职业是飞行员,曾经历因飞机着陆失事而将跑道旁几名农民撞伤致死的事件。受到强烈刺激后,来访者情绪低落、忧郁、失眠、多梦、恐惧,同时伴有全身紧张、心慌、四肢发凉和头晕等症状。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显示,焦虑、忧郁、恐怖因子分均高于常模,恐怖因子分高尤为明显,诊断为恐怖症。咨询者首先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天1次,每次25分钟。15次后,来访者能跟随指导语充分放松全身肌肉。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脱敏法治疗。第一阶段:让来访者叙述飞行失事的全过程及目睹的情景,将其叙述录音,然后把与事故无关的内容删除;治疗时,令来访者安静平卧,放录音,让他跟随录音想象当时的情景,当出现恐怖、紧张时以手示意,改放生物反馈指导语,直至来访者完全放松;每日治疗1次,直至放录音时来访者不再恐惧、紧张。第二阶段:让来访者去机场面对飞机。第三阶段:让来访者坐到机舱里。第四阶段:让来访者跟随飞机飞行;每当出现恐惧、紧张、心慌、四肢发凉等症状时,均给予类似于第一阶段的放松治疗,直至来访者完全消除飞行恐怖症。经30天的治疗与训练,来访者的恐怖症状消失。
h[)H } jf0
?L)e$E`q4PGY2~0(二)强迫症心理学空间,?_%kQ0l7V:@*DTV1C
心理学空间4xn`@db o:oo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简称强迫症。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来访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来访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来访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两类:(1)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2)强迫观念伴有明显强迫行为。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心理学空间V o d;b\ b:O
心理学空间x/Ya:ak;RM u
梁兴、张秀琴(2003)曾选择了13例来自心理门诊的主动来访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28.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中专6人,大专4人,本科3人;已婚5人。上述病例均符合《国际疾病标准编码》(ICD-10)强迫症障碍的诊断标准。通过初诊会晤后,选择精神分析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在舒适、整洁、光线适中的治疗室进行,让病人全身逐渐放松,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方式了解病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13例病人治疗2个月至1年不等,通常每周2次,每次60分钟。结果发现,治愈4例,占30.7%,原发性强迫症状和继发强迫动作、病理症状消除;显效6例,占46.15%,强迫症状及行为基本消除;进步2例,占15.38%,症状及行为的频率、强度中度减少,然而一旦来自家庭、工作、学习、经济、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因素引起情绪变化时,病人仍会出现明显强迫病理症状;无效1例,占7.69%。咨询者对治愈4例和显效6例进行了1年随访,疗效巩固。
-B.[J L ~!RP0
tP,`@ o'M9\0(三)焦虑症
F%|&]6f?K'cv0心理学空间#K,lLi"a3kN+US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来访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恐惧预感,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性神经不稳定现象。
n}"P7v;^/tz0
n_;L*R EO,@Sj0咨询者可以采用多种心理咨询方式对来访者进行治疗。如放松训练是消除紧张、减轻焦虑的一种最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方法,其诱导肌肉放松的技术有许多,如渐进性放松训练,生物反馈、催眠、瑜伽和冥想等。焦虑处理训练(anxiety management training)则是国外近十多年来应用较广的一类技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自我监测,即每天记录焦虑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2)解释;(3)自我放松。又如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通过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谈话,咨询者将来访者的焦虑症状的性质讲清楚,并给予解释,症状便会得到改善。这是因为来访者常常因对自己的症状缺乏认识和了解而担忧,从而使病情加重,咨询者给予解释有助于切断其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张向阳等(1995)曾应用住院森田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17 例,在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痊愈10 例,显著进步6例,无效1 例。李晓林等(1998)也曾采用认知疗法对47名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22例中显著进步以上者18例,占81.81%。
:a4s[Y9b!R+M0心理学空间FbG\;Wy A;b+D
二、进食障碍的改变心理学空间JX+kU5xp4q~
心理学空间y fWQPR `
(一)贪食症心理学空间ZZR+h{NY'zxa m

1j*i*}fd2W0贪食症是指发作性、不能自控的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可因躯体不适,如腹痛、恶心而中止贪食发作,随后伴有自责、抑郁等。贪食症可能由遗传、心理、社会等因素造成。贪食症可以采用精神分析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治疗。赖小林(2001)曾经报告了采用行为矫治法对一名患有贪食症的12岁女生进行治疗的案例。咨询者通过分析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贪食症的原因以及贪食行为后面隐藏的真正的焦虑、挫折,引导来访者面对现实,然后采用“橡皮筋厌恶疗法”进行行为矫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心理学空间O` h J)aDmN#Kk

]id@ nD:J$v0(二)神经性厌食症
yuO&FL1dI"\0心理学空间 ^5X NEdB&J#V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TR)的标准,神经性厌食症的基本特征是:(1)拒绝维持最低限度的正常体重;(2)强烈惧怕体重增加;(3)对个人的体型和体重感觉严重的困扰;(4)女性经期无月经。有人报告了一个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17岁高中女生安德里亚的个案,心理专家首先花了大量时间去建立与安德里亚的积极的治疗关系,然后消除安德里亚暴食和吐泻的行为并矫正她对体型的歪曲认知,治疗持续了4个月,治疗结束后,安德里亚的总体功能良好(Christopher A.Kearney,2004)。心理学空间&F,|M7L\7G%B2n
心理学空间2wC;T Ia|W,E
三、物质滥用的改变
t4rUb:X_j%}0
jdVqK!||0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物质滥用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由于重复使用物质而出现严重副作用的适应不良的物质使用模式”。物质包括酒精、毒品等。物质滥用可能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对物质滥用或物质依赖的来访者进行治疗通常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戒除成瘾物质;二是改变促进或拖延成瘾物质使用问题的家庭和其他因素(Christopher A.Kearney,2004)。心理学空间q k K{.tbn
心理学空间3XQY.k6c E,D
赖小林(2001)报告了一例19岁女生的吸毒个案。该女生是独生女,父早亡,母为医生,个性偏执,易激惹,毅力差。因为高考失败无所事事,常到舞厅消磨时光。在舞厅受毒贩引诱尝试吸食海洛因,一发不可收拾。后见一个有两年海洛因吸食史的吸毒女不治而亡的活生生事例,唤起了强烈的恐惧心理和生存欲望,激发了戒毒的强烈动机,入院积极配合治疗。咨询者首先用美沙酮代替递减治疗10天,缓解躯体戒断反应。随即进行康复10天,用非阿片制剂维持疗效,同时施以支持、认知和行为心理治疗。10天后出院。出院后实施家庭院外介入治疗,要求其母亲注意调整和改善家庭气氛及教育方式,避免家庭矛盾的唠叨、抱怨和争吵,让她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断绝与吸毒人群的接触,树立适合个人特点的发展目标。对来访者的跟踪调查发现预后效果良好。心理学空间3EF$AFQ$bn

%o KQ2ah D ].^q6U0四、性变态行为的改变心理学空间 _ [A8a#b9\!t

%ik7t"bP(B7h)x0性变态是指有性行为异常的性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易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或者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方法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以及其他与性有关的常人不能理解的性行为和性欲、性心理异常等。性变态分为三种:一是性指向障碍,主要有恋物癖、自恋癖、恋童癖、恋尸癖、恋兽癖等;二是性偏好障碍,主要有异装癖、露阴癖、窥阴(淫)癖、摩擦癖、施虐癖等;三是性别认同障碍,主要有易性癖、双性恋等(周正猷,2001)。
7tu.?9@D|0
q@sa/Q:u+T0钟友彬(1988)曾报告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接诊18例性变态病人(主要是露阴癖、摩擦癖和窥阴癖),除2例不主动接受治疗仅来诊一次情况不详外,其余16例全部治愈。舒兵和常爱国(2001)曾报告对8例性变态患者进行了内隐脱敏行为厌恶疗法(即让患者想象他本人变态的性行为在达到性兴奋高潮时,合并厌恶刺激的方法),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这8例性变态患者取自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该院门诊进行行为治疗一个疗程以上的病例(其中窥阴癖5例,露阴癖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5.4岁,平均病程14.8年,病前性格多属内向、温顺、胆怯、不喜交往,能胜任目前的工作和学习。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后,有4例患者完全消除露阴、窥阴欲念及行为,情绪稳定,恢复工作。2例消除了变态行为,欲念偶有再现,但程度明显减轻。2例消除了变态行为,但欲念仍难消除,需进一步观察治疗。经4~6个月的随访、追踪观察,仅1例在治疗5个月后复发。
}%x Bm{0m,s]0心理学空间*x@*NxQ(P a
本章摘要心理学空间9nZ.?M _
心理学空间$T,k2i,U-Y'wIb
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包括: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改变人的认知以及改变人的行为。首先,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减轻内心冲突,提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其次,心理咨询可以协助来访者全面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内省,学会建立诚实、理解、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也可帮助来访者增加心理自由度;再次,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纠正偏差认知和非理性思维;最后,心理咨询还可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主要包括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物质滥用、性变态行为如恋物癖、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等。
9kfP)v6Z^ qs0
a;}&~4j |0复习思考题
E)e R*~g%C0r0
(Xg1C%X3H)iW%}y01.心理咨询有何目的和意义?
yg\ o8[n$bS V0
D U XU4MM02.为什么说心理咨询能够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7h7S LvKdX0心理学空间 _2Lp(Q%eM(l
3.心理咨询可以改变人的哪些不良认知和不良行为?心理学空间 wES,z#gX
心理学空间lr@nm
推荐参考书心理学空间,{r%?uR(qG
心理学空间5Y!kz,{ }[;N1z
1.梁宝勇.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心理学空间@.iB/^tmU D
心理学空间)M;X _7l9XKm1M
2.[美]Gerard Egan著,郑维廉译.高明的心理助人者──心理咨询的操作过程与技能.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vwV8| B*~c0
o3k(d~WlZ.]03.Cavanagh, M.E. The counseling experience: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 Monterey,CA:Brooks/Cole Pub. Co.,1982心理学空间i3Vz*n!H

7O;~:]&r/H `8h0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t:D&a a L3jw
心理学空间D3@Y|/h(D3A*T1X
1.陈立人,史春宜.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188-190心理学空间]8K,@P iX | t$s
心理学空间6\@7Pg_v4N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55心理学空间;D)\Q B)S3i
心理学空间 v;|3K z ?,y
3.赖小林.心理全息治疗.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4-55,237-238心理学空间{7P4m0?z0Nx[

.~` Vk(z5E'TOm)^04.李晓林,邓小梅,刘小霞.认知疗法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1998,13(2):34心理学空间s&?R?cI

.Eb:W3chd05.梁兴,张秀琴.精神分析法治疗强迫症13例报告.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194心理学空间E#xMt-n
心理学空间5S H#q S@
6.舒兵,常爱国.8例性变态行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1,10(3):222
!dS)Dg/s1o0
Uz*g ZN og07.宋学歧.系统脱敏疗法治疗飞行恐怖症1例.海军医学杂志,2005,2:189心理学空间%@8hFed'tp

KAV'W| [[{N08.张向阳,吴桂英,张桂琰.住院森田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17 例临床报道.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27-28心理学空间[ D3djp)t

TmO"bnWeV2[09.钟友彬.性变态的认识领悟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3):109心理学空间-gCTO1S)Q

5z_4U I*G4q-y010.周正猷.性变态病因学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69心理学空间B9ULk\

3^1R ?)K9~W~$Dh o8Xa011.[美]Christopher A. Kearney著,孟宪璋,冼漪涟译.儿童行为障碍个案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9-64
cn"NdJ3me${0心理学空间 t:K.u|D#Dp9Y
12.[美]Gerard Egan著,郑维廉译.高明的心理助人者──心理咨询的操作过程与技能.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心理学空间t[]iJ8tF8X3U

,]8A"t7v3MM013.[美]Richard S.Sharf著,胡佩诚等译.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84-195
,f5m@;|H,|0
i L$C1_ {U j}014.Cavanagh, M. E. The counseling experience: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 Monterey,C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82:15心理学空间|_Ok {.Xe Q'N V

I:|9VA2MR015.Egan, G. The skilled helper.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0:5
[ M$A}vM!\0心理学空间yU JB%d
16.Jourard,S. M. & Landsman,T. Healthy personality. New York:Macmillan,1980:402心理学空间&w4}x7V,@I7Et+X7U

心理学空间3E0H7x,f _m&g

>

;X)f PB&V0

:FMBho] `w1x Q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12345
«第一章 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 郑希付
《郑希付》
第三章 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