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本文为万语文化策划,东方出版社出版的《
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贝克》一书序言
每位心理医生都要学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如今心理治疗界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M)风潮的宠儿,支持认知疗法的有效的科学证据远远超过其他疗法,所以不少治疗指南手册已经把认知治疗列为治疗首选。认知疗法如日中天的地位和贝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正是贝克,让认知疗法走出艾里斯那种的草根风格,登堂入室,进入“心理科学”的圣殿。他以众多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认知疗法的有效性,并且让这种疗法具有了食谱一般的可操作性。
可以说,没有贝克,就没有今天的认知疗法。在临床心理学界,贝克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弗洛伊德。可是他却没有弗洛伊德一样的声名,被人顶礼膜拜,奉为偶像。这也许是因为贝克的认知疗法实在太简单了。在认知疗法中,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每一步都很清楚,一二三四五六七,只要照着贝克发明的各种表格做就行了。任何一个初中生都可以学会,
如果你真的认为认知疗法很简单,那么说明你还没有理解认知疗法。一位教授认知疗法的美国老师如此说。的确,别忘了,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了不容易。《易经》简单吧,就一阳爻和阴爻搭积木式的变样子,可是谁敢说《易经》简单啊。认知疗法表面看起来就是自己挑自己的思维毛病。这谁不会啊,中国人从小到大不就是在琢磨别人和自己的心思,深挖别人和自己的思想根源,挑剔别人和自己的思想毛病中长大的吗?这种对认知疗法简单化的理解,让认知疗法在实践中变成了心焦火燥的驾校大老粗教练对战战兢兢冥顽不化的初学者的呵斥和责怪。
认知疗法至简至繁。它试图恢复一种古老的传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对话传统,佛陀和弟子的对话传统,这里存在着一个智者和一个受苦的人,这个受苦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而智者总是能够保持心灵的平静,对这个受苦的人保持感同身受的同情,能够循循善诱,通过一个个的提问、反问、设问,让这个受苦的人最终产生领悟,发现万物的因果苦恼的根本原来皆来自内心,来自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来自图式(schema)和核心信念,来自歪曲的思维模式和对现实的纯真而不切实际的幻想。认知疗法的施行离不开这种古圣先哲般的心平如镜心静如水的心态,治疗师如同沉着冷静的猎人穿行在密布逻辑错误的丛林,如同散开在黄昏的河流上睡莲。
本文为万语文化策划,东方出版社出版的《

每位心理医生都要学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如今心理治疗界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M)风潮的宠儿,支持认知疗法的有效的科学证据远远超过其他疗法,所以不少治疗指南手册已经把认知治疗列为治疗首选。认知疗法如日中天的地位和贝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正是贝克,让认知疗法走出艾里斯那种的草根风格,登堂入室,进入“心理科学”的圣殿。他以众多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认知疗法的有效性,并且让这种疗法具有了食谱一般的可操作性。
可以说,没有贝克,就没有今天的认知疗法。在临床心理学界,贝克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弗洛伊德。可是他却没有弗洛伊德一样的声名,被人顶礼膜拜,奉为偶像。这也许是因为贝克的认知疗法实在太简单了。在认知疗法中,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每一步都很清楚,一二三四五六七,只要照着贝克发明的各种表格做就行了。任何一个初中生都可以学会,
如果你真的认为认知疗法很简单,那么说明你还没有理解认知疗法。一位教授认知疗法的美国老师如此说。的确,别忘了,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了不容易。《易经》简单吧,就一阳爻和阴爻搭积木式的变样子,可是谁敢说《易经》简单啊。认知疗法表面看起来就是自己挑自己的思维毛病。这谁不会啊,中国人从小到大不就是在琢磨别人和自己的心思,深挖别人和自己的思想根源,挑剔别人和自己的思想毛病中长大的吗?这种对认知疗法简单化的理解,让认知疗法在实践中变成了心焦火燥的驾校大老粗教练对战战兢兢冥顽不化的初学者的呵斥和责怪。
认知疗法至简至繁。它试图恢复一种古老的传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对话传统,佛陀和弟子的对话传统,这里存在着一个智者和一个受苦的人,这个受苦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而智者总是能够保持心灵的平静,对这个受苦的人保持感同身受的同情,能够循循善诱,通过一个个的提问、反问、设问,让这个受苦的人最终产生领悟,发现万物的因果苦恼的根本原来皆来自内心,来自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来自图式(schema)和核心信念,来自歪曲的思维模式和对现实的纯真而不切实际的幻想。认知疗法的施行离不开这种古圣先哲般的心平如镜心静如水的心态,治疗师如同沉着冷静的猎人穿行在密布逻辑错误的丛林,如同散开在黄昏的河流上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