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疗法矫正人际关系中的无益行为
作者: 吴菲 胡佩诚 / 1211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3月07日
来源: 清华大学医院 标签: 胡佩诚 人际关系 吴菲 现实疗法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K@'Vr I)\0现实疗法矫正人际关系中的无益行为
I?0z4n4r~fY0心理学空间9f:Q6Y7]xU
【关键词】 现实疗法;无益行为;人际关系;
5y"r a&R[cm.K9V0清华大学医院 吴菲 胡佩诚
'BoFKCG0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2-00869-02 
Hh4s9E2x0  
8c4G U^&maWK_ V4t0  现实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Glasser所创立的一种兼具人本主义取向和行为疗法技术成分的心理治疗方法[1,2],其基本理论是:人有爱的需要和自我价值感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必须从环境、从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自己的选择,人的行为只有兼顾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才能现实地、有效地使自己的这一需要得到满足,这才是负责任的行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从而体验到“成功的统合感” 。
1Y9q2v}o7DqK0XG0  现实疗法针对需要受挫所致的心理困难即“失败的统合感”,帮助来访者分析其当前的行为是否有助于满足其需要,把选择和重塑有益、有效、负责任的行为作为治疗的核心目标,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重视和谐融洽的咨访关系,不采用惩罚的手段,而是充分依靠来访者自身成长的力量,同时也允许治疗师给予积极主动的指导[1,3]。 现实疗法具有理论通俗、结构性强、易于操作等特点,在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但目前国内关于现实疗法实用研究的文献为数不多。为了探索该疗法的适用对象及疗效,作者在心理门诊采用现实疗法对因无益行为造成人际矛盾和负性情绪的来访者进行行为矫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择一典型个案对治疗过程予以说明,希望接受同行督导心理学空间({Tl*{"Q X]Z
  1 来访者 Y,女,20岁,大三学生。因入学以来人际关系紧张、孤独烦恼,在辅导员陪同下前来心理门诊求助。来访者自幼成绩优秀、能歌善舞,但一贯自我中心,好出风头,总是不分场合地表现自己、夸耀自己、装腔作势,乐于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更优秀的同学总表现出强烈的嫉妒,若受到他人的批评则长久地怀恨。因此患者找不到知心朋友,同学都很排斥她,同宿舍的几个同学常常有意与她作对,让她难堪,甚至曾联合要求调换宿舍。患者知道自己的性格不完美,但不知该怎样改变;认为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是不公平的,感到愤懑、孤独、烦恼。
$iR UhI!_%R}0  2 治疗过程 心理学空间){ B ^(R!}8I4L9f
  2.1 制定咨询和治疗的目标 根据来访者的期望,咨访双方共同制定出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即改善人际关系,消除负性情感。同时治疗师以真诚关怀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咨访关系,并设法营造出开放、坦诚的交流气氛。在治疗师的诱导下,来访者主动揭示自己虚荣心强、有时说假话。治疗师的回应是: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有的人通过否认等防御机制将它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不被自己所觉知,或慑于其负面影响成功地将它掩饰起来而已,来访者对自己的虚荣心未加抑制或掩饰,既表现其性格中有真诚的一面,也暴露其缺乏成熟的自我保护能力的特点。治疗师通过种种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传达出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的接纳、理解和尊重,成功地激起了来访者的获助期望,促进了她的自我剖析。?心理学空间(P0c:onZ%K
  2.2 帮助来访者探讨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模式 评价的标准是看行为是否有助于满足来访者自己的需要,让来访者真切地感受到治疗师是站在她的立场上替她考虑行为的利与弊,而不是以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去衡量行为的对与错。治疗师与来访者讨论了她的虚荣心、表现欲和好强性格,在讨论中来访者认识到这实际上是源于自我价值感的需要,如吹嘘夸耀自己是为了让人刮目相看,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羡慕或尊敬,其动机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做的后果却是导致了诸多的人际矛盾,原因在于这种欲在他人面前占上风的表现妨碍了对方满足其价值感的需要,因此,来访者得到的并不是羡慕和尊敬,而是反感和厌恶,这种后果与行为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其行为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言,是不负责任的,是无益、无效的,带有明显的自损性质。会谈后来访者按照治疗师的要求写出了心得,谈到了对自损行为的认识。?心理学空间+T)`+x+tSf/w2Cu w4~Q
  2.3 帮助来访者选择、设计适宜的行为 先设定人际交往中常常遇到的种种情境,帮助来访者分析和确定所需的种种有益、有效的反应,此时治疗师为来访者提供了大量的榜样行为供其参考,并以充分信任的态度鼓励来访者作出自主的选择。来访者作出了合宜的选择之后,按治疗师的要求,以书面形式把各种设定情境下需要戒除的习惯和认为应选择的行为制成表格,放在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表格示例如下: 

Hc @w6XpL0心理学空间nMzw@+f

———————┬———————┬————————————┬———————————
OnrjD$x'j0情境     │当时的心态  │惯常的自损行为及其后果 │要尝试的有益行为心理学空间J0\ ~TJ1E]
———————┼———————┼————————————┼———————————
u dya.v0与人初次交往 │给人留下好印象│竭力表现自己、     │关注对方,
0nBo*i^+GBE0eg a0       │       │吸引对方注意,     │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友好心理学空间-}FenmUw:M
       │       │结果给人留下轻浮的印象 │
|jjs3a$A b\:ZN0———————┼———————┼————————————┼———————————心理学空间h9c+nM@%wBNX
面对自己   │不甘示弱   │表现得不屑一顾或贬低对方│掩饰嫉妒,
#w&Wt"g3P] H6J0嫉妒的人   │想占上风   │或吹嘘自己以压倒对方, │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态度,
xR bqn5L(tj0       │       │结果招来别人的敌意和攻击│以避免受到攻击
#LQ+O^"p0i1YD$S-SD0———————┼———————┼————————————┼———————————
r8ZUoF+bi'?.Nx4P0参加小型联欢会│强烈的表现欲 │拼命出风头,      │遏制“技压群芳”的冲动心理学空间R%z-C/z{Wa4Y{hE
       │       │结果令所有人侧目    │给别人留下表演才艺的空间
L^/d,Mn0————————————————————————————————————————

&^a%a8x*o6m0 
h:|l+a+mP.Z!O0  2.4 督促来访者实施新的行为计划
kC?pHb&jJ0治疗师建议来访者寻找一个没有成见和恶意的新环境来尝试新的行为,进行角色扮演。来访者在暑期参加了一个新东方课程班,在那里开始了新的人际交往。在治疗师的密切关注下,她时刻提醒自己“自夸和过分张扬不能使我赢得尊重”,借此抑制了许多无益的行为。同时她按照治疗师的要求,开始尝试顺应他人的需要,适当地给他人以关心和赞美。一开始,她对此感到虚伪、别扭,说不出口,但在治疗师的坚持下,来访者终于完成了尝试。尝试的结果是:被关心和赞美的对象向来访者报以好感和热情,这使她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感,并促使她主动进行了再尝试。多次尝试之后,她逐渐能够自然地向人表达关心和给予赞美了,并体会到:顺应他人的需要对于满足自己的价值感需要而言,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此时治疗师即强调来访者要将这一心得持续地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心理学空间{ G-Y5u}Y p]
  心理学空间-B0LG%gel8K
  3 结果 
$z)Ap2K0z g/k%N0  心理学空间-_7~ I+mLq
  在历经3个月、8次来访之后,来访者的SDS评分由治疗前的45分降至29分,并报告自己坚持在每一行为开始前预想该行为的后果,根据预想的后果调整行为,现已渐渐形成习惯,待人接物有了一定的分寸,人际冲突已明显减少,心情也好多了,对心理治疗的效果表示满意,并自信:等毕业换了环境之后能够更好地将治疗收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至此,治疗过程告一段落。?心理学空间#Hi JB:b"g&X
  半年后复访,来访者情绪稳定,基本没有与人产生过冲突。向其辅导员了解到:同学们觉得她“好象变成熟了”,对她的反感和厌恶明显减少。?
1S.{(B#}d*r M)?0  心理学空间GJj$Ru4N;ARf8mn
  4 讨论 
@g$T9alX]0  心理学空间iQz ]}1eZ {
  不良的人际关系往往源于人在交往中不良的行为方式,它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实疗法正是试图帮助来访者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短程心理治疗方法[5]。 
Q0V:rY"c!yxc-K@0  现实疗法认为人的行为包括四个部分:行动、思维、情感和生理,其中行动和思维是人可以直接控制的,而情感和生理则只能通过控制前两者来间接地控制,“我们不能够命令自己感到好受些,但总能命令自己做得更好些,而做得更好些会使我们感到好受些”(Glasser语),即好的行为最终自然会带来愉快满足的感受[1,2]。因此,现实疗法注重行为而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它强调现在和将来而不纠缠于过去,且反对以疾病的模式来看待人的心理困难。
| B G `2A6g0  本案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是:无益行为→人际矛盾→情绪失调,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着重关注其行为,避免提及诊断,避免来访者把自己看作无望的“病人”,强调她必须自己对自己负责。按照现实疗法的基本步骤,先通过讨论帮助来访者认清什么是自己真正的需要以及当前的行为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再协助来访者靠自己的理智和逻辑能力去选择和塑造负责任的行为,以期达到对其生活有效的控制。在来访者塑造新行为的过程中,治疗师始终避免用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去影响来访者,只是默默等待着这一过程中“社会性强化”的力量将来访者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导向社会公认的准则。?
~&q0Ta%mw xG0  从治疗结果看,来访者的人际关系有明显改善,情绪也随之改善,基本实现了治疗初期拟定的目标。治疗师的体会是:人际关系中负性惩罚和正性强化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只要来访者认识到了自身行为与人际关系间的必然联系,其自损行为自然会被抑制,其建设性的行为在经过最初的尝试之后,不难倾向于持续和内化,最终可能变为其自身的行为模式。 
4w.g'J&b3N G[p0  本案例的治疗经验表明,现实疗法是一种较为省时且易于操作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人际问题的来访者值得试用。但本案治疗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刚开始来访者不能按计划去尝试新的行为。治疗师的对策是:不作批评,也不理会来访者的任何借口,始终坚定而又友善地督促其实施自己的行为计划,推动其跨越行动中的种种障碍。心理学空间O}C(E+VH7qY
  本治疗的不足之处有:不重视来访者情感的做法不利于发展融洽和谐的咨访关系,与该疗法的人本主义取向似乎是矛盾的,在实际操作中其平衡点不易掌握,治疗师认为适当地运用共情应是有所裨益的;此外,该疗法对问题行为不挖掘根源,有使治疗表面化的弊端,其疗效还需经受时间的检验和循证科学的检验。 ?心理学空间5U)B4C_X9|t-V(V4z
  心理学空间W.i h E O i^*`
  参考文献
W t p.^#m0  
{:m L:|%w D0  1 余祖伟.现实疗法探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7(3):221-214.  
'DM$k v k$u kz0  2 汪新建.行为选择与责任-格莱瑟之现实疗法评析.甘肃社会科学,2002,(3):43-45. 
;F;m3^}X0  3 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345-351.心理学空间;Cl)P1Rq3{Z-~s
  4 贺金波,黎少游.一种基于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现实治疗和选择理论述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94-397.心理学空间Z)inB `)l(|&`1M7uO
  5 格拉塞.著.张愉,武在平,徐海虹,译.选择自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16-28.

{1?9rzdHu0

YL?(r9o8w Z&x"x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胡佩诚 人际关系 吴菲 现实疗法
«威廉·格拉瑟 [William Glasser 1925]简介 现实疗法 Glasser格拉瑟
《现实疗法 Glasser格拉瑟》
认知行为治疗与现实治疗的源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