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THEORYOFMIND)的发展研究
作者: 桑标 / 27708次阅读 时间: 2013年5月15日
来源: jpkc.ecnu.edu.cn 标签: 发展心理学 认知发展 桑标 心理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理论”(THEORYOFMIND)的发展研究

FC6\/C jw'Vv0桑标教授

i$y!eP3W[:B0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空间hsSBY$EX

M@5f$gVx,D?;\*L~0

9o hN&|s3~!G$n#NxK0 

!J y;e4oSG0

$|E9|$A4Q!o~N0gX$p0“你能把盐递给我吗?”

w9|(DNB6?B,t0

:S`6qJ Kx.`b1t*H p0——面对这个问题,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心理学空间Y7jnQ&~a1}4s

心理学空间2i e4cg*U5Mkz

A、把它看作一般疑问句,然后仅回答“能”,不作出任何反应。

JPcY TM!kt|0

Ml3g"C'H+xn5z[0B、把它看成要盐的间接要求。心理学空间(I,b B;Q$u5V

心理学空间{qk S&o-\M

内心愿望的外显:对B的选择说明个体具有了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AYP_c Qh2o u0

#{4|@.eGr0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我们日常生活认知的核心,在日常认知中我们总是论及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心理学空间 pT9u)_vXBZo

/@ g"D {LN0了解心理理论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深入考察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而且为社会认知发展领域内的许多研究课题提供了某种联系纽带。心理学空间7R tU o$X@ wo

心理学空间%vN"W(n+gTG

一、对儿童的心理知识发展的研究

^v^KgF0

x8t:n[3O K@2d0第一个浪潮直接或间接地源于皮亚杰的理论与研究,皮亚杰认为儿童对心理知识的认识是经由自我中心逐渐发展的;

+a{(s v7EsR2h7[;e0心理学空间G a,r O*Fd(A0C

第二个浪潮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关于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心理学空间&uh*CPQ

;S;}5jzF.m0kr0第三个浪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关于儿童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的研究。

X.z:~9na2u8X `0心理学空间"oM[o5R8c5wM9CD }

早期知识的建构心理学空间I1LjY mC{

%V.i E je9L+x1|0朴素物理学知识心理学空间@5? ]c._-[ O

心理学空间@ i"D%k C&_e[q:c

朴素生物学知识

$nr6kJi F"_!R0心理学空间~8l'kN^9DVV+G qv

朴素心理学知识

@M"~~J\3G0

r!VM"EyI2z0二、什么是心理理论?

)B#{j"{d-S.J8T|0心理学空间V0f:j nb

对“心理理论”的探讨源于Premark和Woodruff(1978)对“黑猩猩是否拥有心理理论?”这一问题的探究。这里的“心理理论”就是指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这种能力实为一个推理系统,包含了一系列抽象、连贯的因果解释,使个体能借助于信念、愿望等无法观测的心理状态,来解释和预测行为。心理学空间s c5d5SYK8WH

心理学空间z E wjPB#~

概括起来说:心理理论就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的能力。心理学空间f D:T h!pj.G8yL@

心理学空间0G{Ft%q

三、心理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空间3a@K$[I"|9tiT

心理学空间%@;yqNz0dx/p(_

 心理学空间:i1Hm@_

心理学空间2@/w0Yb|+NJj

 

c3Js ]!\#m0心理学空间 c{6PwPRm

四、心理理论的经典测试——测试儿童的“错误信念”心理学空间9W0b2~tA

0dVW?7m'd/]0错误信念(False Beief)

+I/O|:y)ynq:d;@k0

b x"X}5D}0错误信念是衡量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要通过有关错误信念的测试,儿童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心理学空间Ug^?,qlcS

心理学空间 _7Z@c jP

1、对事物形成正确观点(信念);心理学空间 a h"{ p6g'@ @ D

&R^4M8`7EL^N:NG,q&F02、知道信念有正、误之分;心理学空间2pa"B*f1]y

心理学空间,Bp&{-o0l:o,|*N

3、明白正、误的信念可共存。

-?2f z|&SJ|`0心理学空间$Em3G8g1Ci~I

意外转移任务心理学空间rG `3UU xcM

心理学空间9C&o%]M|)QmN

儿童观看实验者和一个叫马克西的男孩一起在房间里的图像。实验者在马克西面前把一块巧克力藏在一个盒子下面。然后马克西离开房间一会儿,当他不在时,实验者把巧克力移到另一个地方藏起来。问被试儿童巧克力实际在何处,以及当马克西回来后,他会在什么地方寻找巧克力。

.N0U*`5Lf+M$B0

}8m?1e_lN%z(T0 心理学空间y0P\/dLq0y)}

$v.BZ m%E*Sf0表征变化任务心理学空间 zh:TeD7K1W

心理学空间4[5h#A}] {!y

向儿童呈现一个玩具的盒子并问儿童里面是什么。儿童一般回答:“玩具”。然后让儿童看见向玩具盒里放一支铅笔。问儿童,如果现在过来另外一个小朋友,他会认为玩具盒里装的是什么。

dQ ahdV;r1Lbad0

S"rfA&[0测试结果与分析

v8v}0d'@^X Ev5Y0心理学空间,Q+R"t7A(v

3岁的儿童不能完成上述两种任务。他们认为主人公会根据现实世界的状况行动,不理解主人公会根据他的错误信念行动。4岁的儿童能完成。心理学空间%K{b9ii"f9F"f:E q

心理学空间+E CL*t&D^rr"A ^

为了正确回答马克西会在哪里找巧克力的问题,儿童必须知道他人有思想和信念,对错取决于他人现在的知识,他人根据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现实世界的状况行动。心理学空间(l$~l.Z f,|5P

Bl:v"b q*` n3p6z8B0 

7^W C-^ Bk0心理学空间Wj3Wb FL W?u

五、愿望心理学到信念心理学

3}J*B wj[Q~ j0心理学空间^ m(\Cu

2岁:愿望心理学。了解愿望、知觉、情绪、行为和结果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心理学空间1aoM2S4L@C8Y[e

心理学空间A i:~%QN1o

3岁:愿望-信念心理学。开始认识信念是心理表征,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不同人之间可能不同。但仍用愿望而非信念来解释行为。

#^P:UI2vb*NK^A0心理学空间gp'Lu jP'?W9wEj

4-5岁:信念-愿望心理学。具有了心理表征理论,认识到事实可以用不同方式表征。心理学空间/y db.\&R5Kt)u4^%_

心理学空间QSLh,r'V'ee&@]*e

信念心理学:表征有所不同!心理学空间!k Y/_)D jE(G?

心理学空间(L4fOI&w8j7_9s9l4kj

相对于某个真实的客体或事件,表征可能是错误的(错误信念。但该信念的持有者认为是正确的!)心理学空间4g } f q#N0d"q'd

~NXARD+c5ekR0相对于某种心理状态,行为可能是与其不一致的(悲哀者的微笑)

M:yR?sj#h0

J#V!u@:T+\ ec^0相对于某一客体的实质,外表可能是错误的(外表-真实的区分)心理学空间 WXct j [a.xkK

心理学空间L#mpu9kHs-w-h5E)W'k

两个人的知觉观点或信念可能是不同的(观点采择)心理学空间,Od(i)v!R5P1} E

心理学空间+NL]8CX$O

 心理学空间8A+OAt j+]S'f7RU

心理学空间PF F/Z8A

六、心理知识发展的理论解释

@$xR}+r+zw Z h0心理学空间 V4P"XR0my:@Y wX3_

(一)理论论(Theory Theory)心理学空间7\M,jM PK6Mn

心理学空间 L#v4[,Ygk G} Ld

人们的心理知识逐渐形成一个象理论一样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心理因果关系),并根据这个理论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但该理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而是一个日常的框架性的或基本的理论。经验有助于修正儿童的心理理论。心理学空间N~!on(eC

心理学空间U&yp2k%Yf7h/J+~&c-B}

?:难以解释婴儿最初心理知识的获得。心理学空间brzu"r(X

心理学空间7L5H3Y7i4nXl~{ ]

(二)模块论(Moduarity Theory)心理学空间N3N~R a ^J$H R

心理学空间5` o x#I!F e

指引心理理论发展的是神经成熟,而不是来自理论的修正。心理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具有范畴特性的模块的相继神经成熟而实现的。

"T/ir s"y;\GJ4Z0心理学空间O_+l(r+Bc&]fy]

(二)模块论心理学空间4_'e _'A&S X

心理学空间+l+fF,s1\f

心理是由遗传上规定的、独立起作用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模块”(或输入系统)所组成。

,l;[+J(Cb*mU s,V0

)d7O_+P A8q| G*[ N X0模块是先天的,有固定神经结构,是领域特殊的。心理学空间'VH _2|TS$D!xZ0d4e6H

,d&gc(EKYk|0模块具有认知上的不可渗透性:心理的其它部分不能影响、也不能通达至一个模块的内部活动,只能影响其输出内容。心理学空间F-L&dA@ Hi_8|

k T;Ov;RV'r!AH7s0Leslie提出了三个模块:身体理论机制(Theoryofbodymechanism)模块、心理理论机制(TheoryofMind)模块1与模块2。心理学空间A-Db"o Vy0k&q

2tAZ2u-~u.~,L)C.a0?:社会经验对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如何?心理学空间Zo%F2RQ4i:^

心理学空间p+v.Bw2L m'i7z

(三)拟化论(Simulation Theory)

#G4A`1b*p0

}&UU$Y{{0A&^+i0儿童对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具有某种内省性觉知,并能够通过一种角色采择或拟化过程,利用这种觉知推论他人的心理状态。

2~&m@(y {N _:Q0

}!T?,|\/tRy0拟化论也假定经验起着某种重要的作用。

6|Cb{6D0

-^5s*~ {A8{(t0?:对自我心理内容的认识,是否必然早于对他人心理内容的认识?心理学空间L5@aC3mm1_*v!].aZ

vF&a%t!j7?0七、新近研究进展心理学空间H3euR @CJEg'`

心理学空间~2`Y$N`R&D|

1、社会经验促进了心理理论的发展(Bartsch等,1996),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儿童由于其社会经验不同,心理理论发展也有差异。心理学空间psX^#FrX

心理学空间de,\Do5eVc?

例:Jenkins和Astington(1996)和Perner(1994)的研究表明兄弟姐妹多的学前儿童比兄弟姐妹少的学前儿童在错误信念上的成绩好。心理学空间Fa T7`DjY9O

Z;F"O1mkS02、心理理论的发展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心理学空间 P3Ayt`u"z%v

,x e+qo)mx q@m0Happé(1995)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自闭症儿童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能力都明显与语言有关。

K;oY/Ll0心理学空间-Rux&R/R1b#~{4N-@

Perez leroux(1998)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关系语句里应用虚拟语句的能力与他们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有很强的正相关。

a3YX0]OYX-yv0心理学空间\:L-_w)T gk#KJ l

研究:心理状态术语心理学空间b u+n#LT G Y_I

`VVM.}?0探讨幼儿在假装游戏中心理状态术语的应用,以及与错误信念的理解是否存在相关并具有一定的发展特征。57名3-5岁的幼儿参加了实验。研究程序包括两类标准错误信念任务及假装游戏的拍摄、麦卡锡幼儿言语智力测验。

4X3lLt)Up*n0心理学空间jQ2S:xe

结果发现:(1)幼儿的一般言语能力与错误信念的理解存在显著相关;(2)幼儿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存在情境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具有“指向愿望—指向信念”的维度特征(参见图)。心理学空间Q-S n.lc

心理学空间7PHh E*a d

对结果的解释

Dr0S5m8dO!_0

[ t*X,A WPu4Ov:|0儿童对信念等心理状态的理解是使用语言正确表达这些概念的前提,有研究者把儿童开始使用“want”、“think”、“know”、“remember”等动词来谈论心理状态视为对自己和他人各种心理状态理解上的一个里程碑。心理学空间m/cMT)[2G"vau

MetO,Q6e03、心理理论的神经生理基础的研究

V{V5]Q"r&Z0

D&l6AO;AZ0Happe等人(1999)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右半球在心理状态的理解中有重要作用;

z/xz m&x1pt0

?B-e R WG%L fFk T0Stone等人(1998)的研究发现额叶与心理理论的发展有关。心理学空间[ `S"LOV?

心理学空间$T[U)U-s?O4x

八、研究展望

$v_.h t N$W s0

@ \0XXE ZI01、心理理论获得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心理学空间C$iHfu?r4K

心理学空间[hb#A*us @

2、将来的研究可望在方法上改进:由言语性任务转为非言语性任务。

_9~B6St:q,z'H0

2Y-gSd wcVW;P O.y03、研究对象的范围上将扩大,转向童年中期、青春期和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及他们之间心理理论的差别。

SNquNE,z0i&Q0

\ySqS*{1~F04、心理理论的发展如何表现在日常的认知和社会行为上?心理学空间`+Uw OWO0UIo

心理学空间,T7h\*o$r

5、利用心理理论发展机制和规律的研究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帮助需要帮助的儿童(如孤独症儿童)心理知识发展。心理学空间(u:@&`_-p

6d1s&xZ4|;So]K06、文化间的差异研究将更加深入,同时心理理论与其他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将会得到更系统的研究。

1R3BQ/O,H$L![4i(^^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发展心理学 认知发展 桑标 心理理论
«母子间相互作用和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研究»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