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 Rogers:Person-Centered Theory
网络转载 作者: 网络转载 / 29404次阅读 时间: 2013年5月26日
标签: PCT 罗杰斯 以人为中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Ta|`Q.Ur0

Rogers是人文主義的代言人,其發展的自我理論被通稱為當事人中心治療法,乃植基於存在主義。之所以稱為當事人中心,乃因為Rogers將注意的焦點放在當事人身上,並給予當事人自己作決定的權力與自由,讓當事人在諮商關係中為自己肩負起責任。心理学空间 `pXMMo'Y3J

(一)    人的本質

9[2_)_a x7l~C0

Rogers對於人的本質,他有如下的看法:

W6EWAY:YZ0

j基本上,人具有社會性、向善向上的傾向,人性是理性和切合實際的。人有力爭上游的潛能,不僅會設法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也在追求自我實現,以及提升生活的經驗。心理学空间9^'ia*I }})^*juP.`

k人與人之間即使潛能有差別,但每一個人都會盡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心理学空间tHZ/I;g%a

l人基本上是自動自發的,所以每個人均有機會發展和運用自己的各種能力,以引導其生活。心理学空间Z },LO { r*I

m如果人處在一個不受批評與威脅的環境中,並且能客觀的省視自己的問題時,他即能對未來作出建設性的抉擇。心理学空间*y.Prhfz)`)h

n人基本上是建設性的、可信賴的、善良的。

xJ j:nvx @!f0

(二)    人格結構

#U|'F!`_0

Rogers的自我理論,將個體的人格結構視為三部分的組合:心理学空间NB$sx;hL n

j有機體(organism)

c H.zZ r0

有機體乃指個人整體,具有生理與心理的功能。它涵蓋了現象場與自我兩個部分。有機體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整體性、有組織的系統。它包含一個人所有的思想、行為和身體狀況。在有機體的系統內,任何一部份的變動,都會引發其他部分的改變。

U9}3S$`6I0

Rogers也認為有機體對其現象場的反應是整體性的,有機體也有設法達到自我統整、自我發展、自我成熟與自我實現的動機。簡言之,有機體有自我充分發展,並免於受外界控制的慾望(陳照明,民71)。有機體的另一項功能,在於只容許某些經驗進入意識層,以形成表徵作用;同時又否認或漠視其他的經驗。

c]+cQY ` N@0

k現象場(phenomengological)

_{OE^1k0

依據現象學的觀點,人們的行為乃起源於他們對外在世界的知覺。因此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所知覺的主觀世界中。Rogers採擷現象學的觀點,提出現象場的觀念。所謂的現象場泛指個人經驗的全部,包含一切人們所知曉或意識到的部分。Rogers認為每一個人均生活在一個以自己為中心,也不時變動著的經驗世界中。而經驗是個體在環境中所經歷的全部內容,包括內在與外在的各種事件。經驗只有透過表徵作用才能進入意識層面,成為個人現象場的一部分(陳仲庚、張雨新,民78)。亦即只有在個人能知覺到時,才是個人的現象場。心理学空间dy*B?)K9C] U Z

l自我(self)心理学空间%~(m^M)W#v*R)@

Rogers認為自我乃是透過經驗,由現象場分化出來的一部分,是由一連串的知覺和有關我的種種價值所組成的(主體我I和客體我me)。不同於精神分析學派具有動力和解釋性的自我觀點,Rogers主張個體對自己心理現象的全部經驗,即是自我的範疇。因此它是描述性的(張雨新、陳仲庚,民78)。心理学空间3n.F;u(_*m7t

Rogers將自我視為人格結構的核心,人格則環繞自我而形成。自我會經由有機體與環境互動而發展。

w8iQu1\&Zo ]p0

其次,Rogers認為自我中還有存另一個觀念理想我(ideal-self)。它是個人發展與奮鬥的目標,是個人想要成為的自我(郭光寰,民81)。自我與有機體之間是否一致,會影響個體是否成熟、適應及心理健康。當二者不一致時,自我與有機體會形成抗爭,威脅與焦慮便油然而生。心理学空间JebL6\$N M

(三)    人格發展心理学空间#m1s PN"h@

Rogers的觀點,人格是有機體、現象場與自我三個部分不斷互動的產物,所以人格並非一種靜態的存在,而是一種變動不停的狀態(陳照明,民71)。也許是受到Sollivan的影響,Rogers很少談及所謂的人格發展階段,他把發展視為是經由他人評價的歷程而形成的;不認為個人的人格形成,是藉由經歷連續發展的不同階段而來的。

,Xf Bw.fg R0

j有機體的評價歷程(organismic evaluation process)

Pw)Pb+u[m0

Rogers認為人與生俱有一種朝向實現”(actualization)的傾向。這種傾向不但是嬰幼兒的動機來源,而且驅策著人一生。人們會以實現的傾向為標準,來評斷經驗的價值。經驗如能促進實現,則獲得有機體正向的評價;反之,經驗妨礙實現的傾向,則會給予負向的評價。簡單的說,人們通常是以整體性的方式,與其所知覺到的現實世界產生互動。在互動開始時,個人即會對互動能否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加以評價。此一歷程,Rogers稱為有機體的評價歷程。

:r s)~,?2L4w6dT.b0

k積極關注的需求

O._pT U(@WE0

Rogers認為自我是有機體與其所知覺的現實世界互動發展而成的。藉由此互動,個人也會產生自我經驗的意識,而發展成為自我觀念。所以自我觀念也是從現象場分化出來的一部分。心理学空间 dUGa _+Ag6PH@:t

在個人發展自我意識的同時,一種普遍存在、想獲得別人積極關注的需求會油然而生。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學習到如果能引發別人(尤其是父母)對自己的積極關注,則能帶給自己滿足感。相反的,他們也會學到某些行為,可能引發別人對自己的厭惡或排拒。但因其總想獲取別人的積極關注,所以嬰幼兒們會開始以能贏得別人關注的方式來反應(有點行為主義操作制約的味道?!)。

+G E7doz7m3h0s~0

l價值條件

]I}nA|/O0

上例中,嬰幼兒會學到哪些行為才能引發別人積極關注的回應(有條件的積極關注),他們也會學到積極關注的獲取是有條件的,Rogers稱這些條件為價值條件。如果多次經歷價值條件,兒童們即會將之內化成為自我結構的一部分。心理学空间)_&x5xL-zBxp

m自我關注心理学空间a [*y_(O?wm;P

Rogers認為兒童先是需要別人的積極關注,繼而需要自我關注,以肯定自己的行為。但兒童用以評價自己行為的內在參考架構,通常是由與其親近的人(如父母),對兒童的有條件的積極關注,投射到兒童的自我結構中而生的(郭光寰,民81)。因此當兒童自我評價時,其標準實是包含有別人的價值觀的。亦即,兒童對自我的評價是受到別人積極關注時的價值條件所約束的。Rogers認為,若兒童持續的被這些價值條件逼迫,只迎合別人的評價條件而行為。他的經驗會和自我逐漸疏離,產生不一致。心理学空间fgI)Dz

n健全的人

G vr c6@ P)J0

Rogers認為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的、與生俱有積極向上的潛能,只要能獲得重要他人的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即能朝向功能鍵全的人格發展。他認為健全的人擁有下列特質:心理学空间&@(}u},gq(Dz:G

u對經驗開放。心理学空间-}`*]+CsQ1X

v自我結構與經驗協調一致。

"VJ)Yq/fk!W"w3M0

w以自己的實現傾向做為評價經驗的參照架構。

!{{"a'N(OAJv,d0

x對自我的關注是無條件的。心理学空间+_#C1W:^yc8F

(四)    治療的核心條件

xk/_8B7@] @ ?%r@OX0

個人中心治療法的哲學觀是人性本善。Rogers根據多年臨床諮商經驗發現,只要提供建設性的人際關係,即能促成個人正向成長。根據Rogers的觀點(1967),下列六點是造成人格改變的充要條件:(引自張蕊苓,民80

e:L}#Z7tG I!z0

j兩人有心理上的接觸。心理学空间 E)l8Rh{/P$J)jCr

k第一個人,即當事人,是處於不真誠、易受傷害與焦慮的狀態中。心理学空间 y`u.we_I

l第二個人,亦即治療者,在治療關係中是一位真誠或統整的人。

^ r*^{x+klj r b0

m治療者對當事人是無條件積極關注的。

Z2~ x FL ~Xou Zu0

n治療者對當事人的內在參考架構,有深層同理的瞭解,並能將這種經驗回饋給當事人。心理学空间*AtH vC$u;a

o治療者的同理瞭解與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是逐漸傳達給當事人的。

Ho(E8Q0p#ig#O^0

(五)    評價心理学空间d(|KSg

雖然RogersSkinner是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二位最有影響力的人格心理學家,但Rogers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人的本質,無疑的是站在背向行為主義的另一極端。尤其他反對行為主義機械地塑造人格的觀點,強調人對其行為有選擇的自由,具有激勵人們正向成長的作用。但筆者以為,在價值條件的論點上,RogersSkinner的觀點是相似的。其實價值條件對人們的作用也具有制約的功能。

4GGj{Tw d^&Is;N0

其次,筆者以為Rogers的理論,是建立在大量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的,因此很具有說服力。不過,筆者也以為Rogers對人的本質過於簡單化了,真的只要提供溫暖、不受批評與威脅的環境,當事人即會有正向的成長?會不會如Skinner(1973)Rogers理論在學校上的應用自由學習的批評一樣,只會導致當事人毫無目標的漫談,而陷入另一種不自由的控制之中呢?

7q*I*Nj i,k0

不過,即使Rogers的人格理論受到許多的批評,但筆者仍要拍手稱讚Rogers為人性光明的一面所做的努力。心理学空间9t1A_U*Sa:~+Mi

—END—心理学空间*n4^V}FZ"cH

FiXgMG-_,c0

6]e2AcW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PCT 罗杰斯 以人为中心
«罗杰斯论会心小组 第一章 “团体”发展的起源及范围 06 罗杰斯 | Carl R. Rogers
《06 罗杰斯 | Carl R. Rogers》
共情:一种未被欣赏的存在»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