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达人养成计划

> 幸福达人养成计划

郝宁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1

《幸福达人养成计划》 第1章 积极的奥秘  懂一点积极心理学

先讲一个故事吧:

一天,爸爸正在花园里割草,他的小女儿尼奇在旁边玩耍。爸爸是一个认真的人,而尼奇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她在爸爸旁边又唱又跳,还不时把爸爸割下的草抛向天空。父亲对女儿的行为很不耐烦,于是斥责了女儿一顿。尼奇难过地走开了,可不久又回到花园里,一本正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能跟你谈谈吗?”“当然”爸爸回答说。“爸爸,你还记得我五岁生日吗?我从三岁到五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五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不过我却发现,当我不再抱怨和哭泣的时候,你也不再对我吼叫和训斥。你也可以不再那样经常郁闷吗?”

爸爸立刻明白了许多道理。他意识到,是尼奇矫正了她自己的抱怨。他明白了,培养孩子不是盯着他身上的缺点,而是认识并塑造他身上的优点,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成促进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他也意识到,自己总是用消极的方式对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而如果换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自己可能会更快乐。

这一天改变了这位父亲的生活。过去的50年他都在阴暗的气氛中生活,心中有太多消极的情绪,而从那天开始,他决定让心灵充满阳光,让积极的情绪占据心灵的主导。这位父亲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开创者,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西方心理学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研究取向之一,正以一种蓬勃发展的姿态影响着社会的许多领域,并在全社会掀起一场“积极”运动,它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什么是积极

我们常用到“积极”这个词,究竟什么是积极呢?举一个简单例子:面前有一杯水,喝掉半杯之后,有的人会说“哎,只剩下半杯了”,而有的人则会说“还好,还有半杯水”。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拥有的,有的人看到失去的,这就是心态的不同,前者是消极的心态,后者则是积极的心态。

由此可见,积极的意义是相对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和最后的结局,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也包括对过程的体验。我们不能把积极看做是消除消极之后的必然结果。如果说积极仅仅是消极解除的结果,那我们就不需要积极心理学,而只需要一门解除消极的心理学就足够了,因为消除消极之后我们能自然产生积极。积极是一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积极是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这个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而不是指一个人能够征服外部世界,积极有为地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积极有时包含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坦然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就像我们前面故事所提到的那样,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前主席、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教授正式开创的。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的各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以及质性研究方法等),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力量和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人类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以此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它认为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

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三项使命:(1)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2)帮助普通人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3)发掘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理学更关注第一项使命,使得心理学变成了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导致“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传统的心理学变成了“消极心理学”,心理学等于变态、幻觉、抑郁、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健康、勇气和爱。

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但是,没有心理问题并不等于心理健康。就目前来说,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如精神危机、信仰危机、精神空虚、纵欲主义、孤独、焦虑、抑郁等。这一现状迫使研究者不得不反思传统心理学存在的问题,把心理学长期被遗忘的两个使命重新提上日程,让心理学重归本来的研究主题,即让一切生命过得更有意义,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勇气、品质、动机、期望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应该是为人类创造幸福生活服务的。

受欢迎的积极心理学

据《中国青年报》(2007.9.12)报道:在世界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选择它的学生已经超过了曾经最为热门的“经济学导论”,排到了第一位。 

据哈佛大学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们正面临着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是理所当然的。

目前在美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

资料来源: 董月玲,张开平.哈佛大学“幸福课”:我们究竟为什么不开心.中国青年报,2007-9-12 (有改动).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positive strength)。所谓积极力量,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潜力。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与其花大力气去探寻各种不幸的原因,不如先想想相同的幸福来自哪里。同情、理解、宽容、利他、乐观、坚持等,都是构建幸福的关联词,同时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积极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这些积极力量,使其成为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好帮手呢?如果一味地研究生活中的各种不幸,我们面临的任务也许就成千上万,直到人类灭亡的时候都可能解决不了,而如果我们反过来研究幸福,通往幸福的路可能就在脚下。

人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力量。只要是一个人,就必然存在着积极的力量,只要打开心扉唤醒这种积极的力量和品质,就可以预防和制止“疯狂”和“错乱”,这比“疯狂”和“错乱”发生之后再去“医治”要有价值的多。

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总是安全的世界里,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后,作为一个自在的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可以对问题做出各种自己的理解。比如“半杯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积极与消极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关键是我们到底关注什么。

仔细想想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会发现每件事情我们都会用一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来解释或表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积极的解释和表达呢?

首先,多角度思考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一个问题之所以会发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待它,也就是我们怎样对它进行心理归因。比如你兴高采烈地和朋友去逛街,结果钱包被小偷偷了,这时候你是气自己太不小心,还是气小偷“生财有道”?想想失马的塞翁,最后的结果谁又料得到?

其次,从问题本身获得积极体验。问题可能是一种消极(或不幸或困难)的情境,但我们应该在消极中寻找某些积极意义,促使消极向积极转化。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漂亮的女人有了鱼尾纹(消极)、爱运动的男士身体活动能力开始逐渐下降(消极),但是当初那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孩有了主厨级的烹饪水平、那个克制不住自己脾气的火爆小子变得成熟稳重了(积极的意义)。再如,我们提交了一个方案被上司驳回了(消极),但通过修改解决问题后,我们也获得了能力的提高、上级的赏识、同事的羡慕以及自己的成就感(积极的意义)。所以,应正确看待积极和消极,它们构成了矛盾的两方面。这如同人的存在一样,人总是在生与死、得与失、自主与依赖的矛盾中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没有失去也就没有发展。

积极的作用

综合塞里格曼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积极无论对身心健康还是个人成就,均具有重要作用。

塞里格曼的一个博士研究生给老鼠注射了癌细胞,将老鼠安排在不同的环境中。第一组老鼠可以通过逃避(如抓碰开关)而成功地摆脱电击(乐观组);第二组则在第一组成功逃避电击时被电击,因为前者碰到开关的同时接通了它们的电击线路,它们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电击;第三组老鼠在没有危险的环境中。结果第一组老鼠中患癌症的大约只有1/4,第二组为3/4,而最后一组有1/2得癌症。这说明积极有效地应对危险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资料来源:www.positivepsychology.org;www.ppc.sas.upenn.edu.

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

积极预防认为,系统地塑造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各种潜能和品质,而不是去修正缺陷,是预防心理问题的最有效措施。这种观点认为,当青少年处于孕育着抑郁、物质滥用或精神分裂等问题的环境中,或在其遗传素质较差的情况下,他身上不出现某些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心理疾病的力量,如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可以通过发掘这些积极力量而预防他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预防的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少年身上培养出这些力量和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关注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而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

“自助”心理治疗

2002年,塞里格曼在《积极心理治疗手册》中提到了“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治疗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学思想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运用,并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疗法。它是一种反对过去以问题为中心的病理性心理治疗的新的指导思想,提倡心理治疗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增进和培养人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上。积极心理治疗吸收了东方佛教、道家和禅宗的思想,着眼于冲突、烦恼和苦恼的积极面,致力于加深自我认识、接纳自己,从而建立自我信任和安全的新生活模式。积极心理治疗强调全方位地看待事物,消除病人消极的想象,把病人理解为具有“自助”能力、认知和爱的能力的个体。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也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是要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教育者应认识到,一个人的缺点也是一个人的优点,当一个缺点被改造时与之伴随的优点也就消失了。教育要创建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控制、批评和说教,因为后者只会造就一批没有自己思想的盲目服从者。另外,积极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所有学生(而不是小部分学生)尽可能达到他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这一理想状态不是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而是每个人各自可能达到的动态的理想状态。换句话说,教育应该不求一致,但求尽力。

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也开始渗入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例如,在经济领域中,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关系学教授卡尼曼提出的“关于把不确定条件下人的判断和决策的思想结合到经济学中”的理论核心思想就是积极,他认为如果从收益(积极)和损失(消极)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人们通常趋向以收益为核心来做出选择。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中要么为获得利益而冒风险,要么为避免损失而回避风险。 

在管理领域,弗雷德里克森提出管理心理学家应当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通过积极情绪的培养,一方面使组织成员本身得到改观,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顾客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整个组织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促进组织的兴旺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就是这样一个能为我们带来积极力量的工具,让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和工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