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圆:一个心理学家的红学探秘

> 红楼梦圆:一个心理学家的红学探秘

朱建军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9

二、 好了歌

甄士隐故事和贾宝玉故事,本质上也没有什么不同。书中有句话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意思是人一世一世轮回下来,如果每一次轮回的骨头都留下来,这些骨头可以堆成喜马拉雅山那么高。虽然从细节上看,每一世的生活很不同。有的时候富有,有的时候穷困;有的时候幸福,有的时候不幸;有的时候爱,有的时候恨。但是从本质上看,却都是一样的。人希望,追求,幻想,在无常中徒劳地想延续幸运,最终是一场空。这样去看的话,其实那些细节是这样或那样也没有什么不同。人生如梦,美梦和噩梦虽然不同,但是都是梦、都是幻想这一点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可以简单地说,故事就是主人公做了一个梦,因此重点在于主人公最后是不是醒了?甄士隐和贾宝玉而写这个主旨上,甄士隐故事虽然短,但是和贾宝玉故事一样完整。故事梗概是,有个人做了一个梦,后来他醒了。

甄士隐的梦,是在人间过自由自在的神仙一样的逍遥的生活。他居住在人间天堂姑苏城“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他妻子贤惠,不缺财富,而自己“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而且,他有一个非常可爱的“粉妆玉琢”似的小女儿。

贾宝玉的梦,则是在大富大贵的家庭中生活。甄士隐和贾宝玉,分别代表了世间两种最幸福的生活,一种更精神化,一种更世俗化。但甄士隐故事和贾宝玉故事,根本结构却是相同的,都是曾经有过美好生活,但是因世界不可避免的无常,后来却失去了原来所有,而在这样的一个沧桑变化的启发下,他们最后都领悟了更深的道理,而走向了出世间。

我们还是先看甄士隐故事:有一天,士隐梦见一僧一道,听到他们讲了“一干风流冤家”投胎的因缘以及那块石头被夹带去人间的缘由。看到了那石头也就是宝玉,接近了太虚幻境。醒来之后,抱着孩子上街,却遇见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

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一段所写,实际上是甄士隐开始接触到了“因果法则”。梦中(实际是更真实的世界)僧道讲了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等人故事的因果。醒来后是僧道讲了他女儿英莲的宿命。因为有因果,所以有宿命。不论甄士隐多疼爱自己的孩子,以后,曾被娇生惯养的英莲也只好归于粗鲁的薛蟠,而有其悲剧的一生。

甄士隐的命运转折点,是元宵节观灯的那天。家人失误丢了英莲。这个事件看似偶然,但是时间却恰是被预言的“佳节元宵”,因此实际是宿命。随即,隔壁失火延烧到家,也还是宿命。接着又是灾荒等等,让他“贫病交攻”。

在他这种悲凉落魄的时候,跛足道人出现了。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好了歌》是此书的精华,所以我愿意再次引用。此歌是祛除人对世间生活的“贪爱”的药物。和贾瑞所得到的“风月宝鉴”异曲同工。也都是在对方失意时送上。不过,贾瑞贪心强有力而不可遏制。而甄士隐本来贪心就不重,作为一个“隐士”,对金钱地位美色等本来就并不怎么贪恋,只有亲情让他有所牵挂而已。且他博学,也早受到文化的熏陶。因此他和贾瑞不同,一下子就听到了“好”“了”这两个字的精髓。当道人再点拨说:“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士隐便已彻悟。

“了”字的确要紧,要知道所谓解脱,不过就是这个“了”字。甄士隐随即解说《好了歌》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说一切,究竟不过是一个词“无常”。不懂无常,贪心追求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却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认他乡做故乡”。而真正洞察到了真实,就会发现过去的荒唐。他醒了。

甄士隐故事中的一个副线,是贾雨村和娇杏的故事。

甄士隐在系列灾祸之前,和寄居在隔壁庙里的贾雨村交情很好。有趣的是,贾雨村虽然也很有才华,但和甄士隐不同,对世间的功名还是很在意的。后来在甄士隐资助下,进京考试并托了关系,最终成了官员。也照例有些贪酷,并且不善于处理关系,最后又从官位上下来。

娇杏是甄士隐家丫鬟,偶然回头看过贾雨村,而贾雨村以为她对自己有好感。后来甄家破败,士隐出家后,贾雨村上任为官。答谢甄士隐的帮助,也随便收了娇杏做二房,后来扶正为正妻。这个副线,是用娇杏的故事,说明也会有侥幸遇到幸福的人,但是这毕竟只是侥幸而已。

非常有趣的是,贾雨村后来却当过林黛玉的老师。书中这个走向世俗中的人,怎么会教林黛玉这样个一尘不染的学生呢?说奇怪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贾雨村虽然追求过功名,但后来却发现官场并不好过,被排挤而离开了官场。更何况他本来也有和甄士隐相近的一面,是非常有见识的人。因此他后期做林黛玉的老师的时候,也许早已把世俗的生活已经看淡了。也许林黛玉在他那里所感染到的,反而有对世俗追求的不以为然。

然后我们再看贾宝玉的故事——哦,这个故事的细节太长了,是整本书后面的部分。而且有些部分散失,使得我们不知道具体细节。但我推断这个故事的后面,也许类似甄士隐的命运。贾宝玉失去了爱人,也失去了江山,在最失意的时候遇到了那个指点他的一僧或者还有一道。贾宝玉也有智慧,所以他也醒了。

醒,所以“了”,生死皆了脱,而得大自在。所以这个最悲剧的故事,最后并非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