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

>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

刘稚颖 吴继霞 李鸣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8-5

案例分析与评价:自体心理学与自尊调节

自体是对自我独特身份得到认可的诉求,是一个人必要的特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并且使个体具有独特性。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海因茨·科胡特认为,对自体的健康的爱有助于构建稳定的自尊并能产生出智慧,使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局限性,包括人生必然到来的死亡。

婴儿的早期心理体验中,对于来自养育者积极认可的需要——被关心、被注意、被呵护以及被欣赏的需要,对健康自尊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善于共情的养育者能够准确地感受到儿童的想法和情感,他会向儿童表现出他可以理解儿童并以充满感情的、促进发展的适当方式来回应儿童,这被称作“镜像化”。如果一个孩子足够幸运,能从养育者那里得到共情、接纳和支持,就能发展出对自我的肯定和接纳。在此基础上,自体的发展可以继续进行,儿童将夸大性自体的需求——最初的完美和全能感——投射到父母身上,这个过程形成了“理想化”父母的影像。父母应允许孩子将自己理想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让儿童感受到挫折,因为夸大的自体需求会遭遇现实的制约,但这种挫折要控制在儿童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样,儿童就能逐渐学会通过现实体验修正其夸大的需求,发展成健康的自我欣赏和抱负心。

在理解有关自尊的问题时,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将会十分有效。儿童在生命早期如果不能获得养育者对其能力的认可(镜像化),将导致成年后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的能力,且难以拥有良好的自我感受。他们被低成就感和人际关系困难所困扰,对批评过度敏感,人际交往中容易感到被侮辱和被伤害,他们也经常倾向于因自己的行为不被他人赞赏(或接纳)而感到特别羞愧。

本案例中,来访者表现出明显的低自尊和自尊调节困难,同时伴有抑郁情绪和行为退缩。在来访者的成长过程中,自顾不暇的母亲很难给予她足够的“共情式回应”,而过于严厉的父亲又阻止了她积极、全面、客观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当成绩好表现优秀时,来访者就相信自己是好的、被接纳的,当遭遇生活挫折时,她就陷入极度的自我贬低和自卑感,也就是说,她的自尊是极为脆弱的。她不能够恰当地评价自我的优势,也不相信自己具有改变的能力,自然也缺乏行动的勇气,这使得她的现实境况愈发艰难。咨询师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构建个案概念化,准确地把握了来访者的问题核心,并有助于制订治疗的切入点和干预策略。从自体心理学角度进行治疗,共情式回应是最核心的技术。治疗师充当来访者的“自体客体”,为她提供镜映,允许她信任自己、将自己理想化,并帮助她继续完成一度停滞的自体发展。

思考与练习

1. 自体心理学如何定义“健康的自尊”?

2. 咨询对话练习:选择D与父母之间的一个冲突,咨询师尝试进行共情式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