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宝宝玩神奇的心理游戏:50个让你了解0-2岁孩子的趣味科学实验

> 和宝宝玩神奇的心理游戏:50个让你了解0-2岁孩子的趣味科学实验

查理·E. 谢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6

1 这个气味真好闻  

适用年龄:0—1个月

实验复杂度:简单

研究领域:感觉发展

趣味实验怎么做

当宝宝哭闹时,妈妈的哺乳通常能起到安抚的作用,却不一定能“随叫随到”(比如,妈妈在午睡或洗澡,而爸爸在照顾宝宝)。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如果家里有提前保存在奶瓶里的母乳,可以尝试滴几滴在干净的棉布上,然后把布放在离宝宝的鼻子几厘米远的地方。

实验假设是什么

通过日常的哺乳,宝宝已经自然而然地熟悉了母乳的气味。因此,这种气味会对宝宝产生安抚的作用。我们的假设是:和不熟悉的气味或没有任何气味相比,闻到母乳的气味会让宝宝较少出现哭闹、皱起脸或手脚乱挥的行为。

科学研究怎么说

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把参与研究的新生儿分成四组:第一组的宝宝已经自然地熟悉了妈妈乳汁的气味;第二组的宝宝通过反复地嗅闻熟悉了一种香草的气味;另外两组宝宝则没有对任何气味产生熟悉性。

在出生第三天采集足跟血时,科学家们给前两组宝宝闻着他们熟悉的气味(第一组的宝宝闻着妈妈乳汁的气味,而第二组的宝宝则闻着香草的气味)。第三组的宝宝也闻到了这种香草的气味,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气味十分陌生。第四组的宝宝没有闻任何特别的气味。科学家们发现,在采集足跟血后,和后两组宝宝相比,前两组闻到了熟悉气味的宝宝更少哭闹,也显得不那么痛苦。同时他们还发现,第一组闻到了母乳气味的宝宝和其他组相比更少出现手脚乱挥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类似的实验中,婴儿配方奶粉似乎无法起到和母乳同样的作用—至少对于那些喝母乳的宝宝来说。在2009年的另一项研究中,同样在采集足跟血的情境下,科学家给不同组的新生儿分别闻了自己妈妈母乳的气味、另一名哺乳期女性母乳的气味以及婴儿配方奶粉的气味。和没有闻到任何气味的宝宝相比,只有闻到自己妈妈母乳气味的宝宝表现出的痛苦较少。

宝爸宝妈小课堂

用熟悉的气味来安抚宝宝是一条给宝爸宝妈的锦囊妙计。当然,这不是安抚宝宝的唯一方法—和宝宝肌肤相触、哺乳、轻柔的嘘声和摇晃以及柔和的音乐都可能有不错的效果哦。

2 宝宝的“蓝图”

适用年龄:0—1个月

实验复杂度:简单

研究领域:认知发展

趣味实验怎么做

取两张明信片大小的硬纸板或海报纸,分别画上下图中的两个图形。

当宝宝醒着而且精神头很足的时候,把他抱起来,并请一位朋友帮忙将两块纸板举在宝宝面前半米左右的地方。这时,举纸板的朋友可以观察宝宝盯着哪个图形的时间更长,以及看向哪个图形的频率更高。当宝宝不再注意看这两个图形时,实验就可以告一段落。过了一会儿,宝爸宝妈们可以将两个图形的位置对调,再重复上面的操作。

实验假设是什么

宝宝看向左侧图形(倒三角)的时间会更长,频率也会更高。

科学研究怎么说

许多人都知道,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就会表现出对人类面孔的偏好。但是面孔究竟为什么能够吸引宝宝的目光呢?难道宝宝的脑海中具有某种与生俱来的“蓝图”,详细地描绘出了人类面孔结构的细节吗?又或是人的面孔碰巧具有某些能够吸引宝宝的结构性特征?

200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的面孔所具有的一个特征—五官重心靠上(双眉与双眼在上面,只有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在下面)—似乎能够吸引宝宝的目光。即使这一特征出现在并非真实面孔的地方,效果也一样存在。而2008年的另一项研究探究了另一个特征—面孔整体形状与五官排列形状的一致性—是否也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向刚出生1~3天的新生儿展示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图形,并用录像机捕捉宝宝们的眼动。通过对录像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新生儿注视左侧图形的时间更长,频率也更高。和右侧图形相比,左侧图形的整体形状和内部方块的排列形状是一致的。根据这个研究,人类面孔对宝宝的吸引力似乎更可能是因为整体形状的特征,而非具体的关于人类面孔的脑内“蓝图”。

宝爸宝妈小课堂

我们的面孔的某些特征恰巧能吸引小不点儿们的目光—难道这只是命中注定或者说“面中注定”的巧合吗?对于宝爸宝妈来说,“宝宝因为某些物理特征才喜欢看爸爸妈妈的脸”这一观点或许难以让人信服。究竟是人的面孔本身还是更宽泛的形状特征吸引了宝宝,这个问题就交给发展心理学家们来进一步研究吧。宝爸宝妈们只需要了解:看到你的面孔就能够让宝宝感到开心。所以,请一定给宝宝足够的机会享受这样的亲子时刻。

科学家的工具箱

在探索什么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时,一种高科技的奶嘴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思路。这种奶嘴中装有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宝宝吮吸的频率与力度。这个传感器可以连接到计算机上,在探测到宝宝吮吸奶嘴时,就触发某种声音(比如说话声)。宝宝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意识到吮吸奶嘴可以控制声音。他们会为了听到自己喜欢的声音而更卖力地吮吸。这种特殊的奶嘴曾被用于研究宝宝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的声音。当科学家向宝宝反复播放某种声音,然后突然换成另一种新声音时,宝宝们会通过使劲吮吸奶嘴来表达他们对新声音的兴趣。这种“吮吸增强法”已经在许多实验中得到了应用,并且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数据,尤其是在有关婴儿语言识别与获取的研究中。

当然,宝爸宝妈们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的“低配版”来观察宝宝。比如,你可以向宝宝呈现不同的刺激物(比如,书上的一幅画,或用键盘乐器演奏某种声音),并观察宝宝吮吸奶嘴频率的变化。此外,你还可以通过其他“行为-刺激物”的组合来帮助宝宝建立因果联系。例如,你可以把一条带子用别针别在宝宝的裤脚上,使宝宝每次踢腿时都能拉响铃铛或触发某个玩具的声音。一段时间后,宝宝就会逐渐意识到踢腿能够控制声音。如果宝宝喜欢这种声音,他就会更积极地做出踢腿的动作。

3 预备……警戒状态!

适用年龄:0—3个月

实验复杂度:简单

研究领域:原始反射

趣味实验怎么做

当宝宝处于放松但清醒的状态时,让他面朝上平躺,然后轻轻地将宝宝的头转向一边。

实验假设是什么

如果你将宝宝的头转向左侧,宝宝会伸长左臂,弯起右臂,并且握紧右拳。而如果你将宝宝的头转向右侧,宝宝会伸长右臂,弯起左臂,并握紧左拳。有时候,宝宝的双腿也会似乎无意识地踢动。

科学研究怎么说

宝宝的这种行为叫作“不对称颈部强直性反射”。“不对称”意味着身体左右两边的反应有所不同;“强直性”则代表肌肉张力,也就是宝宝脖子部位肌肉的张力。这个名字是个临床医学专业名词,我们平时则常把这种反射称为“警戒反射”,因为宝宝的动作仿佛是在做出防御的姿势。最早对这种反射进行深入研究的是德国生理学家鲁道夫·马格努斯(Rudolf Magnus)。在20世纪初,他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姿势与肌肉张力。警戒反射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后出现,而几个月后则会自行消失。

宝宝的某些反射具有明显的目的—比如觅食反射,即当与哺乳相关的事物出现在宝宝的嘴边时,宝宝会将头转向它。但是警戒反射的作用似乎还是个谜团。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反射仅仅是神经系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奇怪的副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他研究者则提出,这种反射性动作或许能够促进宝宝成长过程中协调性动作的发展。

宝爸宝妈小课堂

在众多原始反射中,警戒反射是最具有“演出价值”的反射之一,其精彩程度可能会让你想在与朋友聚会时展示一下,并且告诉大家:“看,这就是科学!”在你的宝宝从新生儿逐渐成长为幼童(甚至这之后)的过程中,他会表现出许多像这样的奇怪行为。这些行为中的一大部分只会短暂地出现,比如警戒反射通常在宝宝3个月大时就会消失。如果你的宝宝刚刚出生,你可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多多尝试这个实验,观察这种反射行为是在逐渐增强,还是在逐渐减弱。你还可以观察宝宝手臂移动的速度会变快还是变慢。或许,我们很难完全理解宝宝的这些看似奇怪的行为,但请继续用欣赏的眼光展开观察。有些时候,宝宝最“奇怪”的行为恰恰最令人感到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