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主题曲和变奏曲 E/8, Wayne

> 心理学:主题曲和变奏曲 E/8, Wayne

韦恩.韦登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3

前言

如果让我仅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特别之处,那就是:我引发矛盾,而不是采取折中的态度。

让我对此详加说明。普通心理学教材必须满足两类读者的要求:教授与学生。由于两者的需求与偏好存在矛盾,所以教科书的作者通常会说他们试图兼顾理论性与实用性、综合性与可理解性、研究导向与应用导向、严谨性与易懂性等方面。可是,我认为其中许多区分都是错误的。正如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曾指出的,“还有比好理论更实用的东西吗?”同样,严谨性真的就是易懂性的对立面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坚持认为教科书要兼顾许多相互对立的目标只是看上去不可行,但其实我们无需像通常认为的那样采取折中的方式。 

在我看来,优秀的入门教材就是矛盾体,这样,它才能整合看似冲突的特点与目标。带着这样的观点,我编写了这本教材,其矛盾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考察诸多心理学内容时,我试图说明心理学是以多样性与统一性为特征的。其次,我同时强调研究与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和谐共存。再次,我希望写出一本兼具启发性与可读性的教材。下面,让我详细说明这些目标。 

目标

(1) 体现心理学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学习普通心理学的学生通常不会意识到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具有多样性。然而,我认为这种多样性正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我始终强调心理学提出的问题范围很广。当然,一些学生无法看出诸如生理学、动机、认知与异常行为等不同领域中的连贯性,心理学的多样性让他们无所适从。确实,在这个专业化的年代里,甚至一些心理学家也对这种分裂的状态表示担忧。 

然而,我认为心理学的子学科之间有许多重叠之处,我们应该突出它们的关联性与相似性,强调其共同的核心内容。因此,我把心理学描述成综合的整体,而不是各部分松散的集合。 

(2) 阐明研究过程及它与应用的紧密关系。在我看来,研究型书籍不应该是充斥着许多研究的概要,而是应该能增进学生对逻辑推理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实证调查的兴趣。我希望学生能体会到实证方法的优点,把科学心理学看做是解决有趣的行为谜题的一种创造性过程。因此,本书不仅强调心理学家所知(以及未知)的知识,还强调他们尝试获取这些知识时所采用的方法。这本书将详细地阐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且鼓励学生采取科学家所应具有的怀疑态度,批判性地思考那些关于行为的论断。 

体会研究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学生无法得到有关日常生活事件的有用信息。许多研究者认为心理学能够为普通人提供许多有用信息,我们应该分享研究的实践价值。在这本教材中,我谨慎地筛选了一些实用观点,这些观点都有相应的数据支持,这样,学生能够看到研究与应用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发现当学生看到从谨慎的研究与可靠的理论中得出有价值的实践应用时,他们更能体会到心理科学的价值。 

(3) 使这本书能够激发思考,易于学习。我试图写一本包含思想观点的书,而不是一本研究专著。我始终强调概念与理论多于事实,我关注的是那些诸多心理学分支共有的重要议题与难题(例如,遗传、教养及其交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程度),而不是一些狭隘的争论(例如,印象形成中平均法则与叠加法则的优点)。激发学生思考,也意味着促使他们正视心理学知识的复杂性与模糊性。因此,这本书不会回避那些灰色地带、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理论分歧。相反,它鼓励读者思索开放式问题,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假定,把心理学概念应用于自己的生活。我的目标不只是介绍心理学,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 

尽管如此,要想应对“这些重要议题与难题”,学生必须要先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当然这个过程越顺畅越好。我从未忘记教科书是教学工具。因此必须慎重考虑,使本书的内容、架构、写作风格、图解、教学辅助材料协调一致,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诚然,这些目标的要求很高。你完全有理由对此心存疑虑。下面让我解释一下我如何实现这些我勾勒出的目标。

本书的特色

各种独特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增加了本书的矛盾性特点。这些独特的内容包括统一的主题、专题研究、个人应用、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教学图解、网站链接以及其他与互联网相关的部分、综合实时词汇表、概念核实、学习重点、学习重点的回顾以及测验。 

统一的主题

第1章介绍了7种主要观点,它们作为统一的主题贯穿全书。我设定这些主题,是出于以下目的。首先,它们使各个章节具有连贯性,使学生看到心理学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其次,随着这些主题在本书中的深化,一些心理学的永恒话题得以深入讨论,这使本书成为了一本“包含思想观点的书”。再次,这些主题突出了心理学及其主旨的许多基本观点,这将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在选择主题时,我向自己(与其他教授)提出的问题是:“我想让学生在五年以后还记得什么内容?”由此得到的主题分为两类。 

1. 与心理学学科有关的主题

主题1:心理学是实证性的。这一主题旨在提高学生对心理学科学性的认识,阐明实证研究优于非批判性的常识与揣测。我也使用这一主题来敦促读者采取科学家的怀疑态度,以更加具有批判性的方式思考各种信息。 

主题2:心理学具有理论多样性。学生常常会对心理学理论多元化的状态感到迷惑,认为这是个缺陷。但是我不会贬低心理学的理论多样性,因为我确实认为这是心理学的优势所在。贯穿本书,我将给出具体的例证,用以说明相互碰撞的理论如何激发出成果丰富的研究,不同理论集中于某一问题如何能加深认识,以及相互竞争的理论最终怎样达成一致。 

主题3:心理学在社会历史背景下得到发展。这一主题强调心理学蕴含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之中。这本书将说明时代精神如何缔造心理学的变革,以及心理学的进展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 

2. 与心理学研究对象有关的主题

.主题4: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我在本书中反复强调行为过程是复杂的,它由多方面的原因引发。这一主题旨在消除寻找单一原因的简单思维,鼓励批判性的推理。

主题5:行为受文化因素影响。这一主题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化因素如何调节心理过程”以及“个人的文化观点如何歪曲他对其他文化中人们行为的解释”。有关这一主题的详细讨论不是为了赞扬多样性,而是希望能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反映这一领域中研究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能突出人们行为中的文化差异性与相似性。 

主题6: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着行为。反复讨论这一主题,突显出天性与教养这一议题的复杂性。通过一系列章节的学习,学生会逐渐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如何影响行为,经验如何塑造行为,以及科学家如何评估两者的重要性。由此,当我们讨论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时,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容。 

主题7:人们对世界的体验是高度主观的。我们都倾向于忘记人们是从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的。这一主题旨在解释那些以人类体验主观性为基础的原理,澄清其含义,反复提醒读者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并不是唯一的合理观点。 

在第1章介绍完所有7个主题之后,我讨论了每章的不同主题,它们与心理学的主旨相关。在每一章的结尾,我会以标准的模式强调本章内容与统一主题之间的关系,即我所认为的本章“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统一主题的讨论大多集中在以“反思本章的主题”为标题的部分。每章出现的主题数量并不固定,我采取自然的方式呈现,通常每个章节涉及2~5个主题。表0-1列出了每一章所强调的主题。位于“反思本章的主题”开头的图标表明本章具有的主题。 

表0-1 每一章中突出的统一主题

专题研究

除了第1章之外,其余章节都包括专题研究,这部分内容会针对某一特定研究进行详细而又简明的总结。每个专题研究的呈现方式是期刊文章惯用的“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形式,然后我会讨论此研究的特色(以便说明一种具体的方法,或提出一些伦理议题,等等)。通过说明研究方法,我希望我能用比较轻松的方式介绍期刊文章的基本格式,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如何做研究的理解。此外,专题研究说明了研究的复杂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科学家可能对某一研究的意义持有异议。专题研究完全融入本书的论述之中,而不是采取可有可无的专栏形式。 

在选择专题研究时,我汇集了能说明多种方法的经典研究与近期研究。为了让它们更具有吸引力,我给这些研究加上了令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这样,读者将在本书中看到睡眠剥夺效应的探索、性唤醒的神经解剖学解释以及米尔格拉姆那传奇般的服从研究。 

个人应用

为了增强本书理论与研究的实用意义,每一章都设有强调心理学实践性的个人应用部分。每个个人应用部分用2~5页(而不是常见的专栏形式)讨论一个议题,许多学生应该会对此感兴趣。虽然许多“个人应用”部分具有“入门指导”的特征,但是,与章节的主体部分一样,它们也有回顾研究与概括数据的作用。因此,这说明研究与应用并非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极端,而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许多“个人应用”部分(比如寻找与阅读期刊文章、理解艺术与错觉、改善压力管理)提供了导论教材中不常见的主题内容。 

批判性思维的应用

在个人应用部分之后出现的“批判性思维应用”也包括大量独特的内容。按照批判性思维的权威学者黛安娜·哈尔彭(Diane Halpern,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的观点,这些应用都基于这一假设:批判性思维技巧可以被教授。它们不像其他导论教材一样只是批判性地回顾研究,而是介绍了许多批判性思维技巧,例如寻找驳斥证据或备选解释;辨别轶事证据、循环推理、事后聪明偏差、具体化、不当类比、错误二分法;系统地评估论据;考虑累积概率和结合概率。 

表0-2列出了批判性思维应用部分所讨论的具体技巧。哈尔彭(1994)将它们划分成五类。在每一章中,一些技巧应用于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主题与议题。例如,在包含药物滥用的章节(第5章)中,利用酒精中毒的概念阐述了定义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循环推理为什么如此具有吸引力。特别重要的技巧可能不止在一个章节中出现,这样,学生能够看到这些技巧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例如,学生将在第7章中认识到事后聪明偏差如何损害记忆,在第12章中会看到事后聪明偏差如何扭曲关于人格的解释。通过跨章节的反复练习,使学生在遇到某类信息时自发地认识到批判性思维技巧的重要性。 

表0-2 批判性思维应用部分包括的技能分类

语言推理技巧

理解定义如何影响人们思考问题 第5章

识别定义的来源 第5章

避免在使用定义与标签时的名称谬误 第5章

理解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第8章

辨别语义偏向 第8章

辨别侮辱性绰号与预期的侮辱性绰号 第8章

辨别与避免观念与现象混淆 第9章

理解论据的要素 第10章

辨别并避免常见谬误,例如无关前提、循环推理、滑坡推理、不当类比以及错误二分法 第10章和第11章

系统地评价论据 第10章

辨别并避免诉诸无知论证 第9章

理解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如何用于操控情绪 第6章

训练觉察媒体中使用条件反射的能力 第6章

识别社会影响策略 第16章

判断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第16章

假设检验的思维技巧

寻找关于结果与事件的备选解释 第1章、第9章和第11章

寻找矛盾证据 第1章、第3章和第9章

认识轶事证据的局限性 第2章和第15章

理解寻找驳斥证据的需要 第7章

理解相关性证据的局限性 第11章和第13章

理解统计显著性的局限性 第13章

识别安慰剂效应可能出现的情境 第15章

处理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的技巧

在做出预测与评估概率时利用基础比率 第13章

理解累积概率 第14章

理解结合概率 第14章

理解代表性启发法的局限性 第14章

理解可得性启发法的局限性 第14章

识别趋中现象可能出现的情境 第15章

理解外推法的局限性 第3章

决策与问题解决的技巧

使用基于证据的决策 第2章

辨别事后聪明偏差 第7章和第12章

寻找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信息 第13章

做出风险—收益的评估 第13章

形成并评估备选的行动过程 第13章

识别人类认知中的过度自信 第7章

理解人类记忆的局限性与不可靠性 第7章

理解对比效应如何影响判断与决策 第4章

识别何时会使用极端比较法 第4章

教学图解

在我首次概述这本教材的写作计划时,我曾指出我想让图解的每个部分真正起到教学的作用,我想深入参与图解的开发工作。回想起来,我之前真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但是,这也是一次有益的学习体验。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深度参与了图解设计的每个细节。我力图创设一个包括图表、图解、照片和表格在内的计划,这些形式能与课本内容一起强化并阐明教材的主要观点。

图解教学法最明显的成果是8个图解概览,结合表格信息、照片、图解以及缩略图,系统条理地回顾了历史、研究方法、感觉与知觉、学习、发展、人格理论、精神病理学、心理疗法的主要观点。但是,我希望你也注意到图解计划中的细微之处。例如,重要概念的图解(条件反射、突触传递、实验设计等)在一些章节中重复出现(有所变化),强调了研究领域的关联性,促进了学生对主要观点的掌握。许多易于理解的研究结果图表加强了心理学的研究基础,照片与图解常常会彼此呼应(参见第6章中关于经典条件反射的内容)。我利用颜色作为一种区分方法,利用直观示意图简化那些不直观的概念(参见第9章中解释智力反应范围的图表)。我们力图提高大脑以及其他生理学图像的真实性与教学价值。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使之成为一本有趣的、可读性强的书。 

与互联网相关的部分

互联网迅速改变了现代生活,显然学生在应对网络空间的信息爆炸方面需要帮助。为了帮助他们,这本教材有两个特色。首先,我邀请到了网络专家文森特·赫文(Vincent Hevern,莱莫恩学院),他曾经是心理学教学协会的网络编辑,让他写一篇如何批判性地评价网站和在线资源的文章。你在附录E中可以找到他那篇极为博学的文章。鉴于网络信息的质量与有效性参差不齐,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于学生很有价值。其次,我也请赫文教授评估了许多与心理学相关的网站,找出一些值得推荐的网站;这些网站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不偏颇的,从经验的角度看是合理的。这些推荐网站的简要描述(称为网站链接)散布在各个章节之中,靠近相关的主题内容。由于网址的变更很频繁,我们在书中没有写明这些网站的链接地址。如果学生对这些网站感兴趣,我们推荐他们通过《心理学:主题曲与变奏曲》在圣智学习出版集团网站上的网页www.cengage.com/psychology/weiten浏览它们。那里包括所有推荐网站的链接,网站管理员会定期更新网址。当然,学生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感兴趣的推荐网站。 

综合的实时词汇表

一本导论教材应该极力强调学生掌握心理学的术语—不是出于掌握行话的目的,而是因为许多关键性术语是基础性的概念(比如,自变量、信度以及认知失调)。这本教材以实时词汇表的方式处理文中的术语问题。术语以粗斜体表示,而定义以粗罗马体表示。这种做法保留了传统词汇表的两个优势:一是使术语更明显,二是易于找到定义。然而,这种做法不会打乱内容,还填补了正文与页边的剩余地方。 

概念核实

为了帮助学生评估他们对重要概念的熟练程度,本书中设有概念核实部分(每一章有2~4个)。为了与我的目标(使本书成为一本“思想之书”)相一致,概念核实部分要求学生应用观点,而不是检查机械记忆。例如,第6章要求读者分析条件反射的实例,识别条件刺激与反应、强化物、强化程序。许多概念核实部分要求读者把这一章不同部分介绍的观点结合起来。例如,第2章中要求学生寻找假设研究的各种缺陷,第4章中要求学生识别视觉与听觉的相同之处。一些概念核实部分很有挑战性,但是,学生会发现它们很有趣,认为书中提供的答案(参见附录A)很有启发性。 

学习重点与学习重点的回顾

为了帮助学生组织、吸收并记住重要的观点,每一章都包含一个重要部分—以简洁的学习重点为始,以详细的学习重点回顾为终。学习重点部分与初学指南相邻,位于章首;学习重点的回顾部分位于章尾,在下一个初学指南的前面。学习重点是引发思考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关注每一部分的主要议题。每个学习重点的回顾部分都阶段性地总结了之前学习重点中提到的议题。把这些回顾融入各个章节,使学生在学习完这一部分后即可检验他们对每块主要内容的理解,而不必等到整章内容结束。这种做法使学生能够处理适当大小的信息组块。 

测验

每一章的结尾处都包括15道多选题的测验。这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常见的测验形式实际评估他们对这一章的掌握程度。这个部分源于我对学生使用教材的研究(参见Weiten, Guadagno, & Beck, 1996)。研究表明,学生并不关注一些所谓的标准的教学材料。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研究结果,我曾多次询问我的学生,很快发现学生对教学方法采取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他们经常说:“我们想得到那些能让我们通过下次测验的教辅材料”。基于学生的要求,我设计了测验部分。这应该是非常实际的,因为大部分内容是从以前的习题集中抽取的(这些题目并不出现在这一版本的习题集中)。 

除了上述特色之外,这本教材还包括大量更传统的“可靠”特点。本书附有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标准词汇表。章首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每章的内容,每章结尾有关键观点、关键术语(所标的页码表示术语出现的位置)以及关键人物(重要的理论家与研究者)的全面总结。我反复使用斜体字以表示强调的内容;列出了许多标题让教材的结构尽可能清晰。 

写作风格

我力图采用传统朴实的写作风格,有效的沟通是首要目标。我意在与读者交流,而不是把信息扔给读者。为了阐明概念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我频繁列举出与学生有关的具体实例。当使用普通语言也行得通时,我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要想让学习变得容易,首先要采用清晰有条理的写作风格。因此,我尽力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各章节、部分以及段落,这样,关键性观点比支持性观点更为突出。

内容

这本教材分为16章,各章节按照传统的顺序编排。我没有对这些章节进行归类,主要是因为如果你要重新排列主题的顺序,我的分类会限制你的选择。这样便于使用者灵活组合,我认为一些章节可以被省略或以不同的方式排列。 

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比较传统,但是,它与常规内容有细微的差异。例如,第1章详尽地讨论了心理学观念的发展历史。这为后续章节所强调的关键概念奠定了基础。一些学生发现心理学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这种历史视角也是我帮助他们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想让学生思索行为的奥秘,我们就必须消除他们最大的困惑:“这些老鼠、统计数据、突触与最小可觉差从何而来?它们具有什么共性?为什么这门课程和我期待的不一样?”我把历史作为一种手段,用来解释心理学如何发展到现代模式,以及为何人们对其本质的误解如此普遍。 

我用整章的篇幅(第2章)来分析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不仅是研究方法的机制,还有方法背后的逻辑。我认为理解经验证据的本质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在今后10年里,本书中的许多“事实”都会发生改变,但是,理解科学方法仍然具有价值。普通心理学课程不会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但是,我认为它最适合作为这一过程的起点。第2章介绍了关键的统计学概念,但没有讲授实际的计算过程。对于那些强调统计学的人来说,附录B详述了统计概念。 

总之,我相信你将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与时俱进,尽管我认为堆砌最新研究的常见做法不会使人对现状形成印象。我认为只引用本年的研究,会有损我们对知识的继承,而且还会向学生暗示我们今天引用的研究明天就会失去价值。我常常选择引用较老的资料来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一个观点何时首次出现或者一个议题何时引发了热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