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内隐学习:人类适应与发展的高效之路

定价 ¥24.80

内隐学习:人类适应与发展的高效之路

作者:林颖 著
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1-9
平装:大32开192页
ISBN:9787807459354
定价:¥24.80

内隐学习:人类适应与发展的高效之路》内容简介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学习现象,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停留在传统范围内的内隐学习研究,往往只作横断面和静止的描述。学习作为有机体的一种适应机能,它的发展存在着连续性。现有研究表明,从种系发展的角度看,无意识的认知活动更为古老,也更为基础;从个体发生的角度看,自觉的、意识的认知活动相对出现较晚。因此,我们在考察内隐学习时,不应将它与外显学习割裂开来分别加以探讨,而应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机能连续性。
  本研究从有机体的适应机能出发,区分了广义的和狭义的内隐学习,构建了内隐学习机制的多水平动态观,指出应该从认知发展的角度重新对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加以整合,强调个体对中枢能量的支配和利用能力在内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克服以往研究只对内隐学习作静态分析和描述的局限性,而且也有助于人们为掌控内隐学习找寻新的路径。

作者简介

  林颖,心理学博士。2003-2D05年于复旦大学从事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副教授,兼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合作硕士生导师。在领导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专门研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理论背景:追根溯源
 一、无意识认知功能的研究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三、进化论思想的适应主义推理
第二章 高效的内隐学习:概念辨析
 一、内隐学习的本质
 二、内隐学习的特征
 三、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
第三章 内隐学习的机制: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
 一、内隐学习的实验范式
 二、心理表征机制
 三、加工自动化机制
 四、脑神经机制
第四章 动态的内隐学习:理论建构
  一、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二、信息加工模式的转变
 三、知识表征的发展
 四、内隐学习的多水平动态观
 
 第五章 内隐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研究逻辑
 二、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机制及年龄差异研究
 三、次级任务抑制内隐序列学习表达的年龄差异研究
 四、不同通道次级任务影响内隐序列学习的年龄差异研究
 五、刺激特征和学习次数影响非显著协变关系内隐学习的研究
 六、学业成就动机影响非显著协变关系内隐学习的研究
 
 第六章 内隐学习与认知发展
 一、内隐学习与言语生成
 二、内隐学习与动作技能
 三、内隐学习与品德养成
 
 第七章 研究结论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理智之所以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柏格森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1)理智具有表面性。理智的认识总是站在事物之外,对事物进行描述,它所得到的不是事物的内在本质,而是事物的外部肖像,事物空间中的因果性。他举例说,有一个人要想了解一个城市,但他只是在城市的外围拍照,尽管他从无数不同的观察点来拍照,并且所拍的照片可以相互补充,但他所得到的印象永远只是这个城市的表面,与我们在这个城市里穿街走巷所得到的印象绝不会完全相同。理智的认识就像这位在城市外拍照的人,它永远只是围着实在转,却不可能把握实在。(2)理智的认识是一种分析的认识。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这对于处于空间中的、外在的、可分的、物质的自然界来说是可以做到的,而对于空间之外的、不可分的、内在的生命是不能做到的。他也举例说,当你举起你的手臂,要想用理智来认识手臂的运动,但理智认识的方法是从外部来观察手臂运动的方法,你的手臂是先经过一点,然后经过另一点,而且这两点之间还有其他的点,即使这样无限数下去,也无法把握运动。因为这样一来,“绝对”的运动就成了一枚永远不能用零钱算清的金币。但是如果你从内部来体验这种运动,问题就简单多了,你可以一下子把握“绝对”。(3)理智的认识是一种静止的认识。理智必须借以进行判断推理的是概念,而概念是僵死的符号,具有固定性、静止性,因而理智就是从不动的东西(概念)出发去理解运动的东西(生命之流)。把运动理解成不动性的函数,用静止性来表达运动,当然不能把握实在的运动性。这就好比用概念编织罗网,试图从那川流不息的实在的河流中捞到点什么,其结果把实在的真正本质--“绵延”都漏掉了,只能是一场空。(4)理智的认识受功利的支配,追求实用的知识,不可能获得关于实在的绝对的知识。他认为,科学理智的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而是为了谋取实际利益而认识。它对于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各种印象不是一视同仁,而是依据我们的物质利益来取舍的。因此,理智的认识所获得的不是真正的实在知识,而只是一个实用的人工构造物。日常生活固然需要实用的东西。  ……

标签

内隐 认知科学 学习

评论0

最新评论

心理学分支 » 认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