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兰克:弗洛伊德的叛逆者

定价 ¥14.00

兰克:弗洛伊德的叛逆者

司群英、郭本禹编写的《兰克——弗洛伊德的叛逆者》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大众读物。它通过让读者与心理学大师奥托·兰克的亲密接触和直接对话,体验大师的心路历程,领略大师的创造成果,与大师的个人成长同行,最终实现读者与大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近距离感悟大师的学术风范与生活点滴的同时,来感同身受地丰富并启迪读者自己的人生。

兰克:弗洛伊德的叛逆者

作者:  司群英 郭本禹

出版: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3月1日)

平装: 32开/199页

丛书: 心理学大师传记丛书

ISBN: 9787540690045

内容简介

因受弗洛伊德的激发而走上心理学研究道路的奥托·兰克,曾追随弗洛伊德20年,他既是最忠实的助手,不遗余力地把精神分析应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同时也是最富创造性的学生,在理论拓展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己的洞察与创见。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差异也日益明显——虽然弗洛伊德与兰克都把科学与艺术、实证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但结合的比例却是极为不同的,“一位是带有艺术家气质的科学家,一位是对科学感兴趣的艺术家”。兰克与弗洛伊德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在这个分离过程中,兰克经历了痛苦的“出生创伤”,承受着强烈的“焦虑”与“罪疚”,但在种种冲突、矛盾与压力之下,他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意志”,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提出了独特的理论与观点,并且超越精神分析,超越心理学,不断向前推进。

本书《兰克——弗洛伊德的叛逆者》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奥地利心理学大师的人生经历,尤以学术生涯为主。

《兰克——弗洛伊德的叛逆者》由司群英、郭本禹编写。

目录

第一章 早年岁月:痛苦与挣扎

 一、灰暗的童年

 二、苦闷的青春期

 三、脱离彷徨与无助

 四、三个里程碑

 五、发现弗洛伊德

第二章 追随的日子:感恩与奉献

 一、结识弗洛伊德

 二、追随弗洛伊德

 三、战争与婚姻

 四、回到维也纳

 五、秘密委员会

第三章 分离的时光:矛盾与决裂

 一、决裂的导火索:《精神分析的发展》

 二、决裂的开端:《出生创伤》

 三、首次赴美国:矛盾激化

 四、最后的争取:内心挣扎

 五、正式的决裂:《精神分析的技术》

第四章 多产的岁月:独立与斗争

 一、定居巴黎:走向独立

 二、多次赴美:扩大影响

 三、华盛顿讲演:斗争升级

 四、夏季讲习会:国际项目

 五、艺术缪斯:阿娜伊斯宁

第五章 思想成熟期:理论与疗法

 一、出生创伤理论

 二、意志理论

 三、创造力理论

 四、人格理论

 五、意志疗法

第六章 最后的时日:沉思与超越

 一、移居美国:四处讲演

 二、一生挚友:杰茜塔夫脱

 三、社会工作:功能学派

 四、生活风波:离婚与再婚

 五、思想转向:超越心理学

第七章 英年早逝:是非功过身后事

 一、兰克的贡献:拓展与创新

 二、兰克的局限:深奥又晦涩

 三、兰克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附录:兰克理论与疗法在当代的应用

 一、兰克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应用

 二、兰克疗法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

兰克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文摘

桑多尔·费伦茨(Sandor Ferenczi)出生于匈牙利的米什科尔茨,是一名精神病学家,温和、浪漫,在维也纳学习医学时同弗洛伊德关系就非常亲密,是委员会中最受喜爱的人。费伦茨接受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然后他分析了琼斯、迈克尔·巴林特(Hicrlael Balint)和克拉拉·汤普森(Clara Thompson)。费伦茨对弗洛伊德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他们之间的通信有两千多封,弗洛伊德曾感叹说:“与奥地利在地理上如此临近、科学上如此疏远的匈牙利,只给予精神分析一名工作者——桑多尔·费伦茨,但这个人却等价于一个完整的学会。”

兰克与费伦茨之间相差11岁,而且,在委员会的信徒中,一个是最年轻者,一个是最年长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亲密友谊,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观点,192D一1923年,两人还共同写作了《精神分析的发展》一书,而且费伦茨支持非专业的分析并反对医学对这个专业的主导,在兰克与弗洛伊德发生冲突的那几年中,费伦茨是当然的调停人。不过,后来,当费伦茨发现兰克的一些背离对他与弗洛伊德关系造成威胁时,他从他们的合著上撤回他的名字和文稿,及至1924年9月,在弗洛伊德的压力下,费伦茨与兰克断绝了关系。失去费伦茨的友谊令兰克痛苦万分,兰克曾伤心地谈及1926年他在纽约火车站遇到费伦茨时的情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而他拒绝跟我讲话。”

恩斯特·琼斯(Ernest Jones)生于威尔士,在加拿大度过相当混乱的一些年后,在伦敦开业,并于1920年在伦敦创办了《国际精神分析》杂志,是委员会中唯一的非犹太人,极端的保守主义者,以弗洛伊德思想的狂热而雄辩的捍卫者著称。1938年,在琼斯的帮助下,弗洛伊德一家从纳粹魔掌下的奥地利转移到了英国,1953-1957年,琼斯出版了为弗洛伊德所写的三卷本传记《弗洛伊德的生活与工作》,他还写过一本自传。

在委员会的成员中,兰克与琼斯之间积怨最深,他们不仅观点不同,而且在出版事业上也矛盾重重,以至于琼斯在弗洛伊德的传记中多次诋毁兰克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不过,有时他在传记中也会流露出对于兰克的敬佩,惊诧于他的勤奋和敏锐。

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出生于德国的不莱梅,是第一位德国精神分析师,并且建立了第一所精神分析训练机构。1904年,亚伯拉罕跟随欧根·布洛伊勒(Eugen Bleuler)和卡尔·荣格(Carl Jung)研究精神病学,并通过他们两人的介绍接触到了弗洛伊德的研究,开始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感兴趣。1907年,亚伯拉罕结识弗洛伊德并一见如故,之后一直追随着弗洛伊德,极其忠诚,他是和琼斯一样的保守主义者,弗洛伊德曾因亚伯拉罕的踏实肯干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评价他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亚伯拉罕还是德国第一位拥有私人精神分析实践的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对象包括梅兰妮·克莱因(Melanle Klein)、詹姆斯·格洛弗(James Glover)、爱德华·格洛弗(Edward Glover)、艾丽克斯·斯特拉奋(Alix Strachey)、海伦妮·多伊奋(Helene Deutsch)、西奥多·里克(Theodor Relk)以及桑多尔·拉多(Sandor Rado)。

马克斯·艾廷冈(Hax E1tlrigon)是年轻时从俄国移民到莱比锡的,在卡尔·荣格的影响下开始迷恋精神分析,在苏黎世学习时遇到了弗洛伊德,而后同亚伯拉罕一起定居在柏林。艾廷冈说话结结巴巴,性格内向,比较害羞,弗洛伊德把他视为忠实的儿子。艾廷冈是那个时期精神分析师中唯一富有的人,曾出资支持了一些项目。1920年,艾廷冈在柏林成立了第一个精神分析联合诊所,还在柏林与亚伯拉罕、恩斯特·西美尔(Ernst Simmel)发展和实施了所谓的精神分析培训的三重模式,即自我分析、研究班和督导,并一直沿用至今。后来艾廷冈移民至耶路撒冷,在那里组建了巴勒斯坦精神分析学会。

1920年,秘密委员会才开始正常运作起来,全力推动精神分析运动的继续开展。萨克斯描绘了弗洛伊德对委员会所作的设想:

1920年9月,在海牙,弗洛伊德召集我们六个人,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他已极其详细地描述过的计划。今后我们会组成一个协调但绝对匿名的团队。精神分析的未来不能任其自然,也不能处于党派或个人野心的影响之下。我们的职责是联合起来并根据预定的计划来指引这场不断扩展的运动。为了这些目标,我们应该运用我们个人的影响和我们的团结,但不应该依赖于官方或头衔所赋予的权威。为了使我们能够不受干涉地做我们的事情,必须将我们的组织保守在秘密之中。(Sachs,1944,p.158)

委员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通过“循环信”,这样每个成员都可以写,同时也有机会阅读其他人所写的内容,大约每十天一个循环,每位寄信人同时害出三封完全相同的信,私人通信可以另外加一个信封。成员之间写循环信时,兰克常常代表弗洛伊德,联署两人的名字,这说明兰克在秘密委员会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但他也因此而遭到一些成员的妒忌。此外,委员会的成员借参加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精神分析会议的机会相聚,并在会议结束后一起待一段日子,而且,在必要时,也会召集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会面。

1921年初秋时,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在柏林相聚,由亚伯拉罕做向导进行了十天的旅行,这次聚会使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不过,委员会的戍员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常常就技术和理论问题发生争执,当然,还有“同胞争宠”。后来争论在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个派别之间持续出现,有时甚至是严重冲突,费伦茨和兰克通常集合在弗洛伊德的左阵营,而琼斯和亚伯拉罕则在右阵营。最令矛盾激化的则是不同派别都想要掌握精神分析运动的控制权,这涉及编辑、出版、人事任免等各个方面。委员会最终在1924年分崩离析,这让此前备受癌症折磨的弗洛伊德感到绝望和伤感。

P39-42

标签

Rank 兰克 心理学大师传记丛书

评论0

最新评论

丛书 » 心理学大师传记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