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定价 ¥29.80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66条心理学效应的详析,适用于教师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

教师是针对人类心灵的工作。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本书正是秉持这一目标,对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学现象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切实有效的应对和辅导策略,为教师铺设了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桥梁。文中教育故事鲜活生动,心理效应切实可感,值得教师们细细研读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2版)

作者:刘儒德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3

平装:32开320页

ISBN:9787561799819

定价:29.80

丛书:大夏书系

作者简介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与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序言

代序 鱼就是鱼

“心理学太抽象了,太枯燥了,没什么用!”常常有教师对我说。

“为什么?”我问。

“概念太多,也不知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怎么用。”他们回答说。

他们的说法多少反映了教师们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心理学的科学规律、效应和法则汗牛充栋,那严肃的学术面孔让人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教师们又特别重视心理学,急需心理学的科学引领。近年来,教育类报刊上频繁出现将心理效应应用于教育的文章,甚至有些文章出自教师之手,足见心理效应与教育实践的无缝链接日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和欢迎。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此“超”链接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实际上,教育的大道理从来不是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知识本来也是扣人心弦的。就以建构主义为例吧,教师们可能被建构主义的概念术语、学术流派搞得如堕五里雾中。但建构主义的大师们常常给我们讲故事,“鱼就是鱼”就是一则著名的建构主义童话。

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奶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

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则故事对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作出了最为直接的表达、形象的注解。

是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的、严肃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它们,那么教师们就能充分激活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它们,生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我们相信,教师们藉此能够对心理效应达成真知真信,自觉自愿地将它们付诸行动,从而产生教育的效应。

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心理学的实验和调查属于科学,生活中、家庭里、课堂上的故事和案例则属于基于科学的艺术。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藉由理解、模仿和反复实践而不断创新。

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非常多,我们经过精挑细选、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这样66条,并将它们分为教学、教育和管理三部分,以适用于教师的不同方面的工作。在体例安排上,在每篇文章的正文前面,我们都呈现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者问题情境,以激活读者的先前知识经验,唤起读者探究正文的兴趣。而且,为了减轻读者阅读长文的认知负荷,我们在正文中间还加了一些标题,希望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我和研究生徐娟、柴松针、宗敏、刘治刚、王瑶、赵妍、牛文佳、张再青以及姜聚省老师与岳训涛老师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心理效应的挑选、编写、讨论和修改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全书由我逐篇仔细修改、统稿和定稿。

本书采用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材料或吸收了他们的思想,其中有些材料是二手转引,未能一一注明原始出处,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目录

代序鱼就是鱼1

第一辑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U形记忆——系列位置效应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多大?——7±2法则

解密过目不忘——专家记忆优势

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莫等墙倒再造墙——遗忘曲线

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迈好眼前的一小步——高原现象

柳暗花明又一村——思维定势

文章不如我,造化不如他——归因偏差现象

要一个,还是两个?——沉锚效应

小步子,大目标——连锁塑造

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

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

我学故我优——学习对大脑的可塑性

你听到了你要听的——鸡尾酒会效应

情令智昏——情绪判断优先

一时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厌恶实验

弄假成真的谎言——认知失调

为何工作?——德西效应

求速度,还是求正确?——冲动型与沉思型

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

不足的完美——仰八脚效应

感人心者莫乎情——南风效应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就动机

不为做给别人看——成就目标定向

教育无小事——蝴蝶效应

催眠师的魔具——暗示效应

山里的水真甜——安慰剂效应

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

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

转念之间——知觉中的图形—背景现象

3+1不等于5-1——心理加减法

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第十名现象

抽刀断水水更流——禁果效应

戴着镣铐亦能舞——强迫性行为

给学生一件有价值的“睡袍”——配套效应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

解读算命先生的天书——巴纳姆效应

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

不妨来点阿Q精神——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晴雨在我心——情绪ABC理论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齐氏效应

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

第三辑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马太效应

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互悦机制

自己人,什么都好说——自己人效应

人际之间的跷跷板——互惠原则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美丽的玫瑰花——霍桑效应

美味的肉汤——登门槛效应

拆掉屋顶还是打开天窗——留面子效应

课堂管理中的潜规则——80-15-5法则

想吃活鱼怎么办?——鲶鱼效应

心中的偶像——名人效应

最后通牒是不是拖沓者的克星——最后通牒效应

无孔不入的“偏见”——决策中的非理性

脚踏两条船的感觉——手表定理

为什么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边际递减效应

三人成虎——从众心理

是皮匠还是和尚?——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

淹没的责任——群体去个性化

群体倍乘器——群体极化现象

囚徒的两难选择——博弈效应

标签

大夏书系 教师 刘儒德 心理效应 中小学生

评论0

最新评论

教育心理学 » 教学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