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语言:孩子的笑、哭泣和害怕

> 理解孩子的语言:孩子的笑、哭泣和害怕

伊莎贝拉·费利奥沙
北京科技 2013-9
9787530464052
39.00
前言

成熟的心智,就是懂得爱他人、理解他人,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调整情绪积极应对各种境遇。例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遭遇失败、与亲人分离、亲人离世或者接受考验时,当然,也包括面对成功、重逢以及各种程度的胜利时,能够应对自如。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不任由自己被坏情绪所控制、能够感知幸福的能力,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生活、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这种能力呢?

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无法幸福呢?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堪一击呢?这些是由我们记忆中儿时的痛苦(往往是无意识的)以及由此衍生的恐惧造成的,如害怕被批评、被伤害、被侮辱、被拒绝或者被忽视;害怕失败——因为失败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质疑;害怕被拒绝——因为遭到拒绝意味着在别人心中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还有,对他人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

正是恐惧、痛苦和被抑制的愤怒,而不是身体上的缺陷,才导致一个人无法呈现真实的自我,无法与他人维持正常的关系——因为恐惧或痛苦控制了他。这与大脑机能是否健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不伤害孩子,而让孩子满怀信心,就可以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当今社会与往日不再一样,往日的教育信条也无法适应现在的形势。

无论在当今社会,还是在将来,只有自信、自立、能自如地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才能走向成功。与他人沟通和控制情绪的能力丝毫不亚于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若要在个人生活和职场中获得成功,拥有成熟的心智非常关键和重要。仅仅提高孩子的智商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注重他们的情商。别忘了,许多智力问题和学习问题的都是由情绪压抑造成的。

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整日坐在电视前一动不动或和游戏机形影不离。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抵挡电视的诱惑,抵挡游戏机、录像、电脑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如何帮助他们避免受到电子游戏、光盘、广告、电影和热播电视节目(甚至某些动画片中出现的暴力画面)的误导呢?

当孩子沉溺在暴力、酒精或毒品中时,任何父母都无法泰然处之。当暴力出现在学校,当酗酒或吸毒的现象发生在越来越小的孩子身上时,如何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控力去抵制这些诱惑呢?

任何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异教教徒,不希望他们毫无主见、盲目从众。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安全感和自控力,在面对诱惑时不为所动呢?

行为粗暴、依赖他人、迷恋电视、嗜赌成瘾或滥用药物,这些其实都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表现。这些病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些人的童年时期,反映了他们的某种缺失、受到的某种伤害以及在人际交往中遭遇过的失败。

胆怯、自卑或自卑的对立面——自大——都有其根源。或许是因为感情受到伤害,或许是因为愿望没有实现,或许是因为行为被误解……这些痛苦的经历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并不少见。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情绪是独立个体中的关键部分,是对自我生命存在的表达。懂得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情绪,便是懂得倾听并尊重一个人。在孩子复杂多变的情绪面前,父母总是一筹莫展。他们竭尽全力让孩子安静下来,不让他们叫喊、流泪,不让他们有躁动不安的表现。然而,情绪有特定的内涵,它表达了某种愿望,能起到治愈的作用。宣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从痛苦经历导致的负面影响中脱离出来。相反,就像我在《成熟的心智》一书中提到过的一样,压抑情绪是有害的,会让我们启动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反复体验苦痛并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病征。

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要学会积极地对情绪进行辨识、归类、理解、疏导和利用——这一点刻不容缓,否则我们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现在大家都知道,人的情商在6岁之前形成。那么,究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父母们(应该说是“有责任心的”父母们)会提出很多问题。

女性一旦怀孕,各种各样的建议便会蜂拥而至,例如怎么给孩子喂奶,怎么哄孩子睡觉,以及如何“让孩子适应环境的方式”。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各执己见。等孩子再大一些,父母又会听到关于如何树立权威,是否要打屁股、惩罚孩子等方面的建议——“尤其不能让孩子和你们睡在一张床上”“得和他们划清界限”“孩子得多睡觉”“男孩子可不能玩毛绒娃娃”“孩子摔倒时别去安慰他,否则长大后他会变成眼泪汪汪的可怜虫”“如果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你们可能会养出个小罪犯”“得这么做,不能那么做”……而这些,仅仅只是“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冗长清单的开头。所有父母都会被铺天盖地的、非常具有指向性的建议和一些所谓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沉重问题所淹没。

正面的建议各式各样,反面的建议也层出不穷。父母们被各种建议包围了、吞没了。尽管建议的数量众多,有效的信息却相当有限。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各执己见并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那就没有客观的信息。很多教育观点都已经遭到了猛烈的甚至是过激的抨击,尤其当某些观点并非建立在理性思考和谨慎研究的基础之上时,这类批判就更加不留情面。

父母们为了从众多不同的理念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理念而忧虑重重。很快,他们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有些提议者的观点往往暗含着某种威胁或指责,如“正是因为你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吸毒”;有时他们的提议会让你产生负罪感,如“这要看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或者“那是因为父母离婚了”等。

所以,我不会向父母们推荐任何能够提供建议的书。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比任何“专家”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管这个专家是名声在外的儿科医生还是精神分析师。而我们无法建立一段和谐的关系、无法得到一种真正的理解,往往是由某些障碍和误解导致的。如果说某位“专家”能帮助你们,那他就要为你们扫除这些障碍。

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点亮一盏灯,让父母们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育儿之路,能够解开一些症结,越过一些障碍。作为年轻的母亲和年轻的父亲,你们需要更明确的方向标,而不是建议。他们需要学着为自己建立信心,也要尽可能地对孩子有信心。

本书有两个主导思想:

1.只要我们稍微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理解他的语言,他就会在自己发展的每个阶段,把他的任何需要都告诉我们。

2.父母有能力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以采取正确的态度回应孩子——只要他们不是机械地服从教育条例,不盲目听从专家的评判,不把自己局限在自己曾经接受过的严格的教育框架中,不让自己一直深陷在过往所受的伤害中而无法自拔。

我们在谈论孩子的教育时,能够闭口不谈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吗?我们受过的教育对我们的影响——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到底有多大?当孩子的状态和态度让我们火冒三丈,甚至让我们想动手时,很显然,我们需要从自身的经历中抽离出来,了解眼前的事实和形势,不把自己的过去投射到孩子身上,要采取更正确、更有效的行为和方式来对待孩子。当我们和孩子的关系非常紧张时,我们很可能受到了我们自己的情绪和经历的干扰,而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我们能否帮助孩子提高情商?怎样才能坚信自己拥有做父母的能力?本书第一章将主要探讨这两个问题。

谈到教育,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父母想了解一些孩子的发展规律,毫无疑问,这是非常有益的,但没有什么规律“应该”去了解,没有任何方法一定能把孩子塑造成未来的“成功”人士。所谓的方法,也许这时有用,过段时间就不再生效了。与其寻找现成的答案,采用万无一失的秘方,倒不如由我们自己、也为我们自己而思考、而决策。在第二章中,我将向读者提出7个问题,请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作答。

建立自我认同感的前提是:意识到自我,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我们将在第三章中共同探索情绪的世界:情绪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如何应对不同的情绪?我们是应该鼓励孩子为了做一个“强者”而压抑自己的情绪,还是在他们害怕、哭泣或发怒时给予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变得既勇敢又灵敏?

在后面4章中,我们将逐一分析恐惧、愤怒、喜悦和悲伤这几种情绪。

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理睬,他可能会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变得郁郁寡欢。我们将在第八章中解开这些症状的症结。

孩子一生中可能经历某些悲惨的事情和痛苦的考验。在第九章中,我们将谈谈如何帮助孩子坦然面对亲人的离世或者暂时性的离开,帮助他们安然通过这些考验。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即第十章中,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增添更多的欢笑与快乐。

在开始探索情绪世界之前,我想最后提醒一次:我们的孩子其实并不期待我们完美无瑕,而只希望我们能够尊重他。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不要只顾着强迫自己去做一个“好妈妈”或者“好爸爸”,你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要。

本书中的某些段落可能会让你感到震惊,某些论断可能会让你感觉不习惯,不过,请花点儿时间思考一下,听听来自你内心的共鸣。已经有很多家长出于对我的信任来听我的讲座和参加我的培训班,而我所讲述的一切没有任何特别之处,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只是你可能没有从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罢了。

当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某种影响时,我往往会对他们说“你的顾虑太多了”。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困扰父母,是因为它们的答案通常都被预先设定了,并且丝毫没有考虑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谁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向自己提问,这是人类的本性。

你是否觉得自己做什么都笨手笨脚的?你期盼自己能学会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倾听孩子的感受吗?不要担心,这本书会帮助你。

让我们回忆一下过去吧!从前,我们可能会鞭打孩子,或者把他们关进小黑屋好几个小时,狠心得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没有人认为威胁孩子、鞭打孩子、与孩子在感情上保持距离有任何不妥。大家认为,应该“驯服”这些小魔鬼,把他们教育成讲礼貌、懂规矩的人。任何体罚孩子的行为都是被认同的。对此,孩子不能有任何异议,因为家长这么做是“为他们好”。从前的两代人之间,孩子只有义务,权利则都被父母霸占了(初夜权、出生权甚至死亡权)。我们现在做的比我们上一代更好,而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更优秀。这就是进化的意义。

你会因为自己对孩子态度不好而有罪恶感吗?想想你自己从何而来,想想在你自己的童年时代所受到的待遇!这样能帮助你进行比较。你的愧疚感对你的孩子没有任何好处。作为父母,更有意义的做法是让自己拥有一份责任感!当父母其实并不容易,尤其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身为父母,我们要直面自己的缺点和自己所遭遇过的还未愈合的伤口,我们的很多方面都难逃孩子的指责(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成长,来感知他们与我们的不同,来和我们顺利分离)。所以,要当好父母就更难了。

另外,当你倾向于把自己归为不称职的父母这一类时,请考虑一下,你在履行做父母的责任时获得了多少帮助和支持!你们家是不是至少有两个人在照顾这个哭泣的小天使?有没有足够多的人,比如祖父母、叔舅、姑姨、奶妈、保姆、钟点工、互惠学生 、教父教母或朋友来照顾和帮助孩子?照顾婴儿需要日日夜夜守在他身旁,一个人是不可能应付得了的。当所有的责任和压力都压在父母中的某一方身上,特别是这一方性格内向时,你却期待他能满足婴儿大量的需求,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因此,不要把标准定得太高,要宽容对待自己,尤其要学会表达你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他缓解自身的压力,为他提供宣泄情绪的空间,他必定会冲破生活中的重重困难而获得成长。

我希望你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让家庭生活更幸福的动力和源泉——这也是引领我完成本书的动力和目标。

请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