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经济生活

> 心理学与经济生活

雨果·闵斯特伯格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10

第一章 应用心理学

此书旨在构建一门新科学。该科学将现代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psychology)与经济学问题紧密相连——使心理学实验成果系统地服务于工商业。迄今为止,我们仅对新学说展开了初步的、尝试性的、较为分散的研究,既关乎经济,又涉及心理学领域。将商业生活心理学发展为一门严谨、成熟且完善的体系,任重而道远。但是,越早使更广领域的人们关注心理学的开端、重要性及其发展的方向,此新兴科学也将会发展得越加完善。在这项新运动兴起之际,我们已明晰当下之需,具体实例也已阐明了这一新方法的可行性。相应地,在后续篇章中,我将对所做实验得出的成果进行分析,这些实验涉及经济生活中多种不同领域。但是,这些彼此孤立的实验至少应该总是指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在操作单一实验时,总需先对其原理进行一番探讨。出于此般考虑,我们将首先探讨一些与理论相关的问题,并以此为引,让人们了解实际的经济生活,以及目前实验心理学所取得的成就。

众所周知,现代心理学家们十分缓慢且不情愿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尽管这明明是他们理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若对心理的研究完全局限于哲学和神学方面的猜想,那么对此所做的努力将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任何帮助。然而,早在半个世纪前,人们对意识的研究就已转向了精确的科学调查。那时,心理学家开始潜心于对心理体验进行最细致的描述,并用严谨的自然科学的模式来解释心理生活。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对灵魂的揣摩推测,而是意在发现心理元素,以及支配元素间关系之恒定法则。心理学变为与实验和生理学相关。三十多年来,心理学家也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室。在所有的文明国家中,为研究实验心理学而建造的实验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这一新方法已经应用于研究一组又一组的心理特征。然而,在这门新兴科学取得了多种多样的成果之时,我们也惊愕地意识到这些成果仍旧只是纸上谈兵,与实际利益脱节。在过去十年间,我们才看到研究者开始有系统地将实验心理学取得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之需。

很显然,上世纪的心理学家延迟了将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需求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这样做。恰好相反,我们都知道自然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科技的进步。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理学家和病理学家们在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都迅速转化为相关领域的成就,如物理学和化学工业、医药、卫生、农业、矿业及交通运输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被波及。另一方面,科学家察觉到他们的发明、发现所带来的深远现实意义也对理论研究产生了促进作用。当电波应用于无线电报,伦琴射线用于外科手术后,人们并没有轻视对真理及知识的追求,因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掌握总是相辅相成的。

基于上述原因,心理学家之所以一直迟疑将其理论付诸实践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显然,研究心理生活的学者认为,对于心理学这门新科学来说,清静且不受打扰的研究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以便使其在付诸纷乱的实际生活之前能够较为完善成熟。若将实验成果仓促应用于实践,难免会使该科学蒙受损害,这便要求在此之前保证相关实验的基本理念确切明朗,调查方法切实可行,证据支持充分可靠。虽然这种论断合乎情理,但是若本能地惧怕与实际生活有任何接触,那才是真正的危险。诚然,在任何情况下,各方对于恰当的时机何时到来,该新科学内部理论体系的整合何时才足够完善得以应用于技术性服务的看法均不尽相同。但必须明确的是,若等到科学家将所有理论原理厘清后再付诸实践便是不明智之举。在每一个科学领域取得了真正的进步便也意味着问题将开始倍增、新疑问将不断涌现。若心理学家一直等到实验室的理论成果完备系统化后再将其应用于实践,那么应用心理学(applied psychology) 的时代将永远不会到来。那些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不怀偏见的人们也应认识到,虽然在最初阶段心理学家们迟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理由合乎情理,然而到了今天,再缺乏主动性就不可原谅了。如今,心理学这门新科学的发展时机已经到来,理论和实践务必要相互支撑。大量可靠的数据收集现已完毕,实验方法也已改进并加以区别,不论有多少议题仍待解决,共同的理论基础已经十分稳固,可供继续发展、构建。

与实践相结合的进程如此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当心理学家使用新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能否摆脱单纯的猜测行为并掌握客观事实。因此,他们便视自然科学为榜样,采用了自然科学特有的实验方法进行心理研究,同时也沿袭了自然科学追求普遍规律的一贯风格。科学研究总是以获取普遍规律为目标,所以在最初成立、使用心理学实验室的几十年间,研究人员抱以极大的兴趣并投入全部精力以期探求心理的普遍规律。这种想法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掌握了一般人的心理运作方式(the working of the typical mind),却几乎忽略了所有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心理行为(mental behavior)不尽相同,而这些差异几乎成了不得不被心理学家们剔除的干扰,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要寻找到适用于所有个体的普遍规律。于是,此类研究均局限于对一般人的心理体验进行探索,而区别于普遍的个性研究却几乎没有包含在内。在之前的几个世纪,心理观测者潜心关注人类性格、智力及天赋的多样性。但在实验研究的新阶段,早期的这种关注行为被视作喜爱猎奇、违背科学的幻想。以探求普遍规律为宗旨的新科学,意在消除当下的这种猎奇心理。对于这一点,实验心理学做到了,它阐释了理念、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感觉和情绪的基本规律。时间逐渐证明,这种片面性的研究方式无论一开始显得何等必要,却无法实现任何实际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不需要应对人类的共性,即使要影响的是大众人群;我们需要研究那些心理生活会受特定因素影响的性格,这些因素可能是国籍、民族、职业、性别、年龄、特殊兴趣或其他特征。理论心理学家将普通人的心理列为典型,而受特定因素影响的心理则与此典型相异。我们甚至时常需要参考一些更小的群体或者个体,因为他们的心理面貌(mentalphysiognomy)值得仔细研究。只要实验心理学在本质上仍然是研究适用于全人类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对其加以调整以适应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很可能将无从谈起。仅凭普遍规律,我们永远不可能掌握社会的具体情况。因为那样的话,我们会忽略一个事实,即个体间的差异:有人有天分,有人无天分;有人聪明,有人愚蠢;有人敏锐,有人迟钝;有人快,有人慢;有人精力充沛,有人萎靡不振。

然而近些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发生了巨大转变。探究个体差异的实验已经在心理学实验室展开,一开始只是一些勉强而为的尝试性研究,但是在过去十年间,该运动发展迅速。从心理学实验室的角度来讲,我们已经构建了一门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学科,形成了通过实验科学手段进行个体间差异对比的各种方案,这毕竟是心理学走向实际应用领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对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本身并不是应用心理学,但却是后者形成的先决条件,倘若没有该研究,应用心理学就无从谈起。

前言/序言

雨果· 闵斯特伯格 [Hugo Münsterberg 1863—1916],出生于德国东部但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木材商,母亲是艺术家。童年时期的闵斯特伯格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氛围影响中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他对写作、大提琴、考古、希腊语和阿拉伯语都具有浓厚兴趣。

1882 年闵斯特伯格在但泽大学预科毕业,进入日内瓦大学学习法语和文学,半年后转入德国莱比锡大学,由此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方向。

1883 年,刚到莱比锡的闵斯特伯格,立即被威廉· 冯特的讲座所吸引,决定投身于心理学。从此他师从冯特,并于1885 年加入名声日隆的莱比锡实验室。在这里,闵斯特伯格受到了正规的实验心理学训练,这对他日后的学术造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92 年,闵斯特伯格应威廉 · 詹姆斯之邀到哈佛大学任教,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在这里,他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大量问题,包括知觉和注意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闵斯特伯格对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实际的工业中的问题十分感兴趣,于是他的心理学实验室就成了工业心理学活动的基地,成为后来的工业心理学运动的奠基石。

在哈佛大学的19 年间,闵斯特伯格的出色才能得到美国人的普遍承认,他作为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备受世人瞩目。他的著作极其丰富,仅专著就有20 余种,内容涉及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是《心理学与经济生活》。该书于1912 年用德文发表,1913 年被翻译为英文本《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他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做出贡献。

在闵斯特伯格开创工业心理学的时期,工业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在工业中的最高效率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此,他在书中论述了对人类行为进行科学研究以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和解释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性。

概括来说,《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着重阐述了三大部分内容:一是最适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对人们的要求,识别最适合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在人员选拔、职业指导和工作安排方面。二是最适合的工作,即研究和设计适合人们工作的方法、手段与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他发现,学习和训练是最经济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对工作效率有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创造工作中适宜的“心理条件”极为重要。三是最理想的效果,即用合理的方法在商业中也同样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他研究了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组织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

闵斯特伯格的理论在美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但因政治事件的缘由,他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却备受冷遇。他对德国有着深厚的感情,移居美国后一直保留德国国籍,大战爆发后,他坚持自己的爱国态度,不断为自己祖国的战争行为进行解释和辩护。结果,国家之间的仇恨被人们转移到他身上,他被怀疑为德国间谍,遭到周围人的排斥,从此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1916 年闵斯特伯格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年仅53 岁。

总之,闵斯特伯格的研究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选择、工作方法改进、适合的工作条件建立等方面。他的思想明显包含着科学管理的工业伦理,使心理学与当时蓬勃发展的科学管理紧密结合,并使心理学成为管理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闵斯特伯格作为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对工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被人们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