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群际关系心理学揭秘

定价 ¥39.00

点击在线试读 群际关系心理学揭秘

本书讨论了群体中的个人认同究竟源于什么,不同群体之间的区别到底因为什么而产生,怎样才能减少群体间的冲突,同时维护团体的忠诚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最新的日期和所有那些关注社会心理学的这一关键领域的宝贵资源。很明显,群体认同在人类的社会行为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从代表小集团内部利益的英勇行动,到针对群体外成员的可怕暴行,无不如是。修订版反映了最近的国际事件和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给出反思及解释。社会心理学领域关于群际关系的研究已经逐渐站到了舞台的中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我们,你们,他们:群际关系心理学揭秘(原书第2版)

作者:(美)玛丽莲 布鲁尔 著

译者:李卫华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1 华章心理

平装:16开

ISBN:9787111505648

定价:39.00

Intergroup Relations(2nd EDITION)

作者简介

玛丽莲·布鲁尔(Marilynn B.Brewer)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杰出学者。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认同和群体间的关系,发表了众多的研究文章和书籍。布鲁尔教授获奖无数,因其在社会问题方面的心理学研究,她曾荣获1996年度的勒温纪念奖(Kurt Lewin Memorial Award),因其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曾获1993年度的坎贝尔奖(Donald T.campbell Award),以及因在国际间社会自我与社会认同方面的贡献,荣获2001年度的职业生涯奖(career Award)。她还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会主席、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协会主席等职务,并一直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评论》(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的编辑,以及《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的编辑。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从基本的心理过程到群际行为  1

什么是群际关系  2

群际情境的定义  3

群际心理研究关注哪些行为  5

群际关系研究的基础  6

社会认知:类别化  6

社会认知:归因  14

社会情绪情感与认知  17

社会比较:评估自我和他人  20

社会动机:合作或竞争  23

个体及社会群体的观点  26

延伸阅读  27

第2章 民族优越感和内群体身份:我们的需要  28

民族优越感:内群体和自我  29

群体认同的行为后果  32

语言风格  33

信念和态度的对立  34

吸引力的基础  36

剥夺和社会公正  38

合作与竞争  40

总结  43

团体认同理论  44

人类社会生物学  44

心理动力学  45

社会比较理论  46

社会认知和自我分类理论  48

社会认知动机理论  49

内群体需要外群体吗  55

延伸阅读  57

第3章 群际歧视:厚此必定薄彼  58

微型群际情境中的歧视  61

公平准则与歧视  62

平权法案的意义  64

积极-消极的不对称  65

内群体偏向的可能发生机制  66

集群归因错误  66

群际图式  68

积极的独特性与自尊性  72

群际差异所面临的威胁  75

群际权力及地位差异  76

逆向歧视和外群体偏好  81

小结  86

社会认同和集体行为  86

总结  91

延伸阅读  92

第4章 内群体偏见:消极影响和敌对  93

群际影响和偏见  95

唤醒和情绪对外群体在反应上的影响  96

偶发情绪与情绪启动  98

整体性情绪  100

情感和攻击  107

减轻直接和间接攻击性表达的因素  108

替代性攻击行为  112

群际情绪  113

区分消极情绪  115

威胁和社会变革  116

总结  118

延伸阅读  119

第5章 群际接触、合作与竞争:团结和睦的相处能够建立友谊吗  120

群际接触: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社会心理学  121

一些必要的条件  123

罗伯斯山洞实验:一项群际关系经典实验  124

学校废除种族隔离:记录  126

接触实验:界定范围  128

接触数量  128

社会群体间的焦虑  128

合作  129

教室中的合作  130

地位平等  131

交流与合作的理论观点  133

现实群体冲突和群际关系  133

社会分类和群体间的联系  134

系统理论观点  140

趋于同化还是更加多元:跨文化融合是否可能  145

重要警示  146

总结  147

延伸阅读  148

第6章 国际冲突: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149

人性理论:生物学角度  150

“大男子尊严”:战争的动机基础  151

基因使然  151

知觉与错误知觉:认知角度  153

敌人意象  153

归因偏见  155

军备竞赛与加剧冲突的心理  156

理性认知之外:意象与情感  161

决策失误:群体动力学角度  167

群体思维心理  167

总结观点:整合构建模块  171

延伸阅读  172

参考文献  174

显示部分信息

前言

前 言

当初,我和诺曼·米勒在撰写这本书的第1版时,群际关系心理学刚刚从被社会科学相对忽视的境况中重新兴起。20世纪60~70年代,“冷战”致使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上,而关于地域、宗教、种族等的其他冲突仿佛已经销声匿迹,它们要么被忽视,要么被视为已经得到基本解决。这种乐观的假象一直到1990年才彻底破灭。苏联解体及随之涌现的全球性种族冲突带给了人们一个警示:族群内忠诚及族群间的敌对现象从未远离人类,它们只是被覆盖在薄冰之下,随时都能破冰而出。媒体也开始频频谈论貌似无处不在的“新种族主义”,随着人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社会心理学框架下的群际关系理论和研究便逐渐在欧美地区全面复苏并蓬勃发展起来。

我们在第1版中尽量多地抓住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研究和新成果。当时的很多理论和研究的焦点并未直接放在群际关系上,但由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宗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探索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还是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关于认知、群体间的知觉、行为、态度的驱动力等。所以,在当时,本书的目标就是把颇具贡献的相关研究从浩如烟海的心理学研究中筛选出来,以飨读者。

当下,群际关系这一话题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科专家以及非专业人群的兴趣和热情。再加上世界上各种群体间的冲突以多种形式在不断上演,如国家民族间冲突、同种族中的异组织冲突、国内民族及宗教冲突,还有极端组织操控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可以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楚:群体标签在人类行为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涉及基于群体内利益的自发性英雄行为,还有针对某外群体的恐怖暴行。社会心理学家在探索这些现象时,从原则上来说,焦点已经直接指向群际关系。因此,重新修订此书便成了当务之急。虽然大部分的框架和基本原则是保持不变的,但是,更多的新研究和新观点却被纳入了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社会心理学研究群际关系学的套路,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解读内群体及外群体之间的区别(内群体:个体所隶属的群体;外群体:内群体之外的其他群体)——很显然,这种倾向性是全球性的,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习惯将人群分成“我们”和“他们”。那么,关于本书,我仍然沿袭第1版的做法,将内群体-外群体的关系分解为3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组成成分。然后,在开篇第1章介绍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第2章则讨论内群体中的个体依恋和忠诚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动机。第3章着重介绍一些关于内外群体比较的研究,关于引发内群体偏向与外群体歧视的原因的研究。接下来第4章讨论人们对外群体的情绪和态度。在最后两章,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减少群际偏见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第5章),以及解读群际冲突和战争(第6章)。

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仅希望这些探讨内外群体差异成因及结果的研究能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群际关系能够如此扑朔迷离,而且还希望它们引发大家的思考:如何在保持群体内凝聚力和忠诚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和抑制群际差异所带来的消极因素。

标签

华章心理 群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

评论0

最新评论

心理学分支 » 社会心理学

亚马逊购买
群际关系心理学揭秘

作者:克林K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