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你好

> 抑郁你好

郭本禹,耿璐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6-4
9787212085742
28.00

前  言

来,检查一下你对抑郁症的了解程度。

以下各项与抑郁症相符的是哪一项?

1.抑郁症只不过是郁闷的情绪。2 患有抑郁症的人都会日渐消沉。

3.所有抑郁症患者都不能很好地工作和生活。

4.抑郁症是“精神的感冒”,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

5.所有的抑郁症患者意志力都较弱。

6.所有的抑郁症都是压力大造成的。

7.抑郁症是一种把人变得很懒惰的病。

8.抑郁症是人格有缺陷的精神病。

9.只要吃药,抑郁症就能治好。

10.忘记过去,积极地生活下去,只要使自己的心境转变到正能量的程度,抑郁症就能够治愈。

以上对于抑郁症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正确理解抑郁症,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有关抑郁症的知识。

近年来,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普通人当中很多的看法是“抑郁症就是个心理问题,只要在情绪和心情上想点办法,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得抑郁症的人是受了重大打击”等,这些对抑郁症的误解,导致很多人对接受诊疗抱有抵触情绪,错失及时治疗的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没有烦恼,心情舒畅地度过每一天。但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大约每10个当中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可是,接受过医生诊疗的人只占25%。而在中国,仍有80%~90%的抑郁症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未曾就诊。也就是说,在我国每10个抑郁症患者,就有8~9个没有得到医学护理诊疗。

抑郁症是一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障碍的、令人感到非常痛苦的疾病,有很多人为了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甚至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不仅是患者本人,抑郁状态对患者家人和朋友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

抑郁症并不是特殊的疾病,只要是有感情的人,无论谁都有可能罹患。抑郁症不单单是生理问题,或者去医院吃点药,简单处理一下就好了,但也不是得了抑郁症就暗无天日,被凶猛的“黑狗死死咬住”、堕入“无尽的黑暗深渊”……生活永远失去了希望。

只要能够正确认识、了解抑郁症,配合正确的方式治疗,抑郁症患者是可以走出抑郁的阴影,在自己的人生中发现新的喜悦,很好地工作、经营自己的家庭、利用兴趣爱好来享受自己的人生的。

对抑郁说一声“你好”,生活将充满阳光和希望!

精彩书摘不对劲的小琪小琪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了4年,是个做事麻利的姑娘,身体一向很健康。可是最近3个月,小琪觉得自己“很不对劲”。

以前早上起床时总觉得睡不够,现在小琪却总是在闹钟响铃之前很早就醒了,醒了以后昏昏沉沉的,躺在床上不想动。

总算是起床了,可是,面对妈妈做的可口饭菜,她没有一点食欲,感觉食物像“摆设”一样,根本什么也不想吃。

上班也让小琪感到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以前认为公司离家只是有点远,可是现在觉得“怎么公司那么远啊”,每天简直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够到达公司。

到了公司,小琪感觉自己好像所有的精力都已经耗竭了,精神状态很不好。工作起来拖拖拉拉,杂乱无章,毫无头绪。

看到小琪最近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同事们为了给她加油打气,在下班时组织了美食聚会,希望热闹的场面能让小琪的心情好起来。但小琪觉得兴趣索然,原本不想参加的,可是看到大家对自己这么好,下了班勉强跟着去了。大家边吃边聊的热烈气氛,却让小琪感到麻木和疲惫,甚至心烦意乱,东西也没有吃几口。看到小琪如此不在状态,大家最后只好提前草草结束活动,嘱咐小琪回家好好休息。

回家以后,小琪觉得特别对不起同事们的一片好意,觉得自己做人真是失败;现在工作也做不好,做事也失败,简直就像废物一样……她越想越难过,不停地谴责自己,在夜晚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小琪请了几天假在家,可是即使什么也不做,也觉得非常难受,感觉精神上一片空洞,无法集中注意力,可是她又说不上来自己为什么不舒服,情绪究竟糟糕在哪里。

烦恼的黄先生黄先生是一名报社的记者。平时不是出门采访,就是伏案写作,工作量挺大的,生活也不怎么规律。这段时间,黄先生觉得身体不舒服,好不容易抽空去了趟医院。经过全面检查,黄先生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黄先生对这个结果感到非常惶恐,他问正在开药的医生:“医生,我会不会还有其他毛病啊?我常常觉得记性不好,非常疲劳,吃东西也没什么胃口。”“谁知道呢?”医生头也没抬,“搞不好是抑郁症呢。”黄先生更加紧张了。“抑郁症”三个字沉重地压在他的心上,回家以后医生开的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药也懒得吃,他觉得“我都抑郁症了还吃药干吗”;工作上有需要去做采访,本来兴致勃勃的黄先生一想到自己的“抑郁症”,于是转念觉得“我都抑郁症了,还干这些干吗”。周末,妻子劝说黄先生和自己一起去逛逛街,黄先生生气地想“我都抑郁症了,哪有精力到处瞎逛”……后来黄先生干脆请了假,整日躺在床上蒙头大睡。

小琪和黄先生是得了抑郁症吗?

编者的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用不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天,人们就会再次热烈地讨论起“抑郁症”。无论怎样,在媒体的报道中,它似乎成了重要人物、天才、学生以及普通人自杀最常见的原因。

人们渐渐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病,得了病就得治。

人们开始相互传达一种信念——要相信科学。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中,作者认为,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必须接受现代医学的干预,这是对科学的信念。他说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患者相信科学,面对现实,积极求治,以配合的心态,完成现代医学对自己的拯救”。

这代表了相当一部人当前对抑郁症的认识,而且它甚至在改变着一部分人对抑郁症的认识。

不久前,还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根本没到“身体欠佳“的层面,休息几天就会没事了。或者,干脆就不要理会它,越理会越麻烦。因为在有些人看来,这就是“作”,是无病呻吟。

而如今,很多人相信《渡过》一书作者的体会:“抑郁症是一种器质性疾病,而非简单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到专业医院,找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看病。”“正确的心理治疗只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有效。如果抑郁症发展到中度和重度,只能先靠用药改善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再考虑心理治疗。”这样的看法固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似乎又要走进另一个误区——把生命的意义交付给科学(医学)来管理。

患了抑郁症,当然会涉及大脑生理的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生理变化可能只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并非致病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瑟在《选择理论》(Choice Theory)一书中说道:“当我们选择抑郁时,大脑化学成分并不是产生感受的原因,而是正常或预期的大脑生理活动与行动、思维和感受一起,组成了所谓的抑郁这一整体行为。”因此,格拉瑟认为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解释并不正确,即抑郁并不是由大脑化学物质失衡导致的。

而且,格拉瑟对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也不以为然,他说大多数使用现实疗法的咨询师关注的是失败的人际关系,他们发现并非一定要使用药物治疗,而且在他多年的咨询实践中从没使用过针对大脑的药物。他认为一个靠谱的心理治疗会阻止人们对那些药物的需求。

所以,在科学异常发达的今天,我们对抑郁症的看法依然没有统一,甚至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停,而无论哪一个极端都是异常危险的。或者让我们失去身体的生命,或者让我们失去精神的生命。

因此,我们不得不更全面地认识一下抑郁症——只求更多了解,不求妄下结论。因为我们相信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的:“哪里有悲伤,哪里就有圣洁的土壤。”抑郁之中一定蕴含着深层的意义。

正如《抑郁,你好》这本书的封面所示,我们需要为抑郁打开一扇窗户,这个世界都需要对抑郁道一声:“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