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常若松 郭本禹 车文博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9787544472753
600.00
本卷前言

本卷是车文博郭本禹任总主编的《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一卷。本卷主编是常若松。本卷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评论经典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又称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现代哲学心理学理论体系,获得了西方学者的高度赞誉。美国学者宾克莱(Luther J. Binkley)评价“弗洛伊德是本世纪的一个伟大的先驱人物。他提出的关于精神生活的无意识各方面左右人的力量的学说,对改变人是以理性为主的动物这个旧观念起了重大作用”。我们怀着对这位思想巨人的崇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撰写本卷,并力求体现三个特色。

第一,忠实原著,还原历史。在撰写过程中,坚持从弗洛伊德原著出发,所有的术语解释、理论阐述和例证介绍都尽可能采用第一手资料,避免由于过多地使用转述、转译而造成对弗洛伊德思想的误读,力争还原一个真实的弗洛伊德,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第二,梳理逻辑,解读内蕴。在原著的基础上,厘清弗洛伊德理论的内在逻辑,进而掌握精神分析理论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正确解读弗洛伊德主义所蕴含的西方文化精髓,诠释精神分析文本所表征的弗洛伊德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第三,客观评价,去粗取精。广泛收集有关弗洛伊德主义的研究资料,及时反映最新成果,全方位、多视角地认识弗洛伊德。肯定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明确指出弗洛伊德的时代局限,充分展现弗洛伊德主义深刻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努力达到本研究的要求,即“我们的研究对于后人来讲只能超过,但无法越过”。

本卷共五编23 章,第一编“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生成及精神分析疗法”共3章,叙述弗洛伊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生活经历和学术生涯,论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渊源和科学基础,以及精神分析方法,重点介绍弗洛伊德主义的由来及其与外在的关联。第二编“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元理论”和第三编“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进入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大厦的内部,着重阐述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各个具体理论及其相互联系。两编共16 章,每一章中,首先介绍某一具体理论的思想渊源、演变过程及在弗洛伊德主义中的地位,然后阐述这一理论的本质、表现形态、发展历程以及相关例证,最后评析该理论的贡献、局限和影响。第四编“弗洛伊德的贡献与误区”共2 章,对弗洛伊德主义的历史贡献、局限及理论误区作出总体评价。第五编“弗洛伊德主义的深远影响”共2 章,阐述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科学、哲学和文学艺术的影响,并从国际背景、国内根源及本真归因三个层面深刻剖析我国出现的“弗洛伊德热”。全卷既注重对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又兼顾各具体理论自身的完整,力求多维度地反映弗洛伊德主义的真实风貌。

弗洛伊德开创了席卷西方的精神分析运动。在这场深刻的思想变革中,先后涌现出荣格阿德勒、沙利文、霍妮、弗洛姆等思想大师,他们以各自独特的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人类的精神世界,关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他们风格迥异的理论中,都有着关注潜意识世界、强调本能动力、倾心临床实践等不可磨灭的共同印记。循着这些印记,就会找到它们的母体———经典弗洛伊德主义。只有还原真实的弗洛伊德,正确解读精神分析的理论内蕴,才能真正把握精神分析运动的要义,从而深刻地理解弗洛伊德主义所表征的文化品格。唯此,才能实现东西方文化无障碍的沟通与交融,汲取西方文明的精华,滋养东方文化的新生与成长。

本卷的作者分工如下:

车文博: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章,弗洛伊德生平活动一览表。审定附录二“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标准版)全集总目录(共24 卷)”。

常若松:本卷前言,本卷统稿。

常若松、王文海:第三章。

常若松、张 翎:第四章。

常若松、赵丹娣:第五章。

常若松、吕元月:第六章。

常若松、王 瑜:第七章。

葛鲁嘉:第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一、二、三节。

王启康、郭永玉:第十章,第十一章至第十九章。

贾谊诚:第二十二章第四节。

张霁明、陈进:翻译附录二“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标准版)全集总目录(共24 卷)”。

毕姝蓉、马锦飞、张艺竞:参考文献,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英汉术语对照表。

刘志斌:最新中英文参考文献补充。

高申春:审校本卷英文目录,审校附录二“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标准版)全集总目录(共24 卷)”,审校后期补充的中英文参考文献,审校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审校英汉术语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