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和拉康学派新一代代表人物、比利时心理学家保罗·沃黑赫指出,新自由主义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个新版本。在新自由主义社会下的身份演进是非常消极的,因为它违背了人的社会性。作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我是谁”这样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更深度的探究,指出“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孤独”、“爱情难以企及”、“有意义的生活原来是那么的难”这些都是新自由主义带来的问题。
身份
作者:保罗·沃黑赫
译者:张朝霞
出版: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8-08
平装:32开325页
ISBN:9787536087132
定价:42.00
出版社推荐语
◆弗洛伊德和拉康学派新一代代表人物、世界知名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保罗·沃黑赫名作之一,在新自由主义社会下进一步追问“我是谁”。
◆时代的悖论:“我们从未如此自由,我们从未感到如此无力。”沃黑赫揭示日常生活变得不断与卡夫卡式官僚制度做斗争的真相,极力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消极的身份演进过程中,沃黑赫呼吁摒弃我们几乎所有人身上的犬儒主义,改变价值观,提倡利他主义、合作和团结,帮助他人而得到的快乐,是缓解抑郁的良药。
弗洛伊德和拉康学派新一代代表,追问新时代的心理问题,如何获得快乐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和拉康学派新一代代表人物、比利时心理学家保罗·沃黑赫指出,新自由主义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个新版本。在新自由主义社会下的身份演进是非常消极的,因为它违背了人的社会性。作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我是谁”这样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更深度的探究,指出“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孤独”、“爱情难以企及”、“有意义的生活原来是那么的难”这些都是新自由主义带来的问题。
作者简介
保罗·沃黑赫(Paul Verhaeghe),1955年生,根特大学(University of Ghent)心理学院精神分析与临床咨询系教授,世界知名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新拉康学派成员。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分别为歇斯底里和心理诊断。自2000年以来,其兴趣主要在社会变迁对心理和精神障碍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女人存在吗?》(Does the Woman Exist?: From Freud's Hysteric to Lacan's Feminine, 1996)、《孤独时期的爱》(Love in a Time of Loneliness:Three Essays on Drives and Desires,1998)、《超越性:从主体到冲动》(Beyond Gender: From Subject to Drive,2001)、《论成为一般人与他人的障碍》(On Being Normal and Other Disorders: A Manual for Clinical Psychodiagnostics,2004)等。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身份
我是谁?
那我呢?
身体与群体
自信、自尊与自我憎恨
我该是谁?(不该是谁?)
攻击与恐惧
身份即意识形态
第二章 伦理观:从自我实现到自我否定
古代伦理观——性本善
基督教伦理观——性本恶
上帝的自由思想商人
内心冲突、自我否定与超越
第三章 可完美的个体
乌托邦:一个构划的社会
进步
可完美性
科学和开明的社会
理性!
可完美的个体
第四章 身份的实质
伦理学和生物学
以德报德和以牙还牙
弗洛伊德:人为力场
快乐
间奏曲:社会与障碍
第五章 安然社会
新叙事:新自由主义
不过是自由名义下的沙漠
披着经济外衣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大学为知识企业
医院为医疗企业
对质量的影响
社会后果
第六章 身份:无力的可完美性
道德发展
含着奶嘴的孩子
不成功便成仁
愿新契约带来好运!
以生存周末形式出现的团队建设
新的人格特征
无力的可完美性
第七章 新的精神障碍:评级与封杀考核体系
两种诊断方法
范式信仰与批判科学
作为社会问题的精神障碍
太多不平等有害健康
作为道德障碍的精神障碍
作为疗法的管教
嗨,我叫凡妮莎,我怎样帮您?
第八章 美好生活
社会组织:同一性与差异性
劳动力组织
信息技术与关于测量的谬误
他人必须改变——我们即他人
改变价值观
自我关照与美好生活
个体与社群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保罗·沃黑赫《卫报》(The Guardian)官网刊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