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论心理学术语翻译的标准化

定价 ¥

论心理学术语翻译的标准化

申荷永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广州 510631 

摘 要 心理学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是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对于我们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心理学的国际间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标准化是科学化的前提,也是学科成熟,或学科现代化的标志。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意见,以便引起关注和讨论。本文也是对我国心理学界著名理论家、史学家和翻译家高觉敷先生的纪念。 


关键词:术语标准化 心理学翻译 高觉敷 


  心理学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是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对于我们国内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心理学界的国际间交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心理学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而言,所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但是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本文缘起于对我国心理学界著名理论家、史学家和翻译家高觉敷先生的纪念,借助于“论心理学术语翻译的标准化”这个题目,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一、翻译与术语的标准化 

   心理学在我们中国的发展,与翻译有着深深的关联。这不但是因为“心理学”本身为“外来语”,是通过翻译引进的,在其早期深受翻译和翻译工作的影响;而且一旦其中的某些术语或概念翻译被固定了下来,还会持续影响着心理学随后的发展。同时,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翻译的问题,以及由翻译所引起的对术语和有关理论的理解,以及心理学专业术语翻译标准化的问题。 

  高觉敷是我国心理学界著名的理论家、史学家和翻译家。他在世98年,翻译撰写了180余篇论文,30余部专著和译著,对于西方心理学的引入,对于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如精神分析心理学、麦独孤的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勒温的心理学等,都深深刻记着他的研究与翻译的痕迹,都反映着他对于我国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影响。 

  1981年,高觉敷重译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由商务印书馆作为汉译名著出版。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约瑟夫.布洛泽克(Josef Brozek)※ ,曾撰文作过这样的评价:“……这翻译本受欢迎的特色之一,是它的人名索引(第865-886页)。人名索引以汉字收录了四百多位西方作者的姓名。这大大有利于汉字文章中对科学心理学有杰出贡献者的人名使用的标准化。”⑴ 布洛泽克先生的评价是中肯的,高觉敷所翻译的波林《实验心理学史》,确实应该为心理学专业翻译的标准化起到有益而积极的作用;作为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的工作者,也都应该有这种促进翻译术语标准化的意识和自觉的努力。术语不能够统一,不管是译名,还是术语或概念,都会造成许多混乱,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影响我们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比如,就心理学史上较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人名的翻译而言,翻译的标准化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做很大的努力。心理学的创始人W. M. Wundt ,至今仍然有着二个不同的中文名字:“冯特”⑵ 和“冯德”(唐钺译⑶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 Max Wertheimer 有“惠太海默”(高觉敷译)、“魏特墨”(唐钺译)“韦特海默尔”(林方译⑷ )和“韦特默”⑸等几个不同的名字;发展了格式塔心理学,并对当代的社会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Kurt Lewin,同样也有完全不同的名称翻译:“勒温”(高觉敷译),“莱温”(林方译)、和“卢因”、“莱因”等。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这种状况不但会对我们当代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造成某种混乱,而且对以后的发展,对专业的教学以及后来者学习心理学等等,都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从其汉语的表达上看,即使是专业的读者,也不能断定冯德就是冯特,魏特墨就是惠太海默,卢因就是勒温,皮阿热就是皮亚杰。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一些专业术语或概念的翻译与使用上,比如:关于“Gestalt”心理学。目前较为通用的应该是“格式塔心理学”,这最初是由萧孝嵘先生翻译的。但是也有人在使用“完形心理学”。高觉敷在早期所使用的翻译也是“完形”,但是他后来接受了“格式塔”。高觉敷自己这样认为,完形,或完结(早期对格式塔心理学另一种翻译),都很难概括“Gestalt”的内涵,“Gestalt”不但有“完形”的意思,而且有格式、结构、整体性以及动力性等内含。他认为萧孝嵘先生的翻译十分明智,“格式塔”也不单单是一种音译,在汉字的格式塔中(从其字面看,可以作一种充满了格式的塔的理解),也有着耐人寻味的“Gestalt”的意境,同时还可以使人作更为丰富的联想,对“Gestalt ”作更加深入的理解。 

  翻译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不同的理解当然也就会有不同的翻译。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工作的学者来说,也就面临着如何促使翻译术语的统一,促进翻译术语的标准化这一重要而艰巨的课题,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整个心理学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为翻译和术语标准化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心理学专业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我们心理学专业的形象,以及我们心理学的整体发展等等。 

  二、翻译的内涵与理解

  翻译是一种艰苦的工作,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翻译的作品中凝聚着翻译者的心血,也包含着翻译者对心理学和其翻译对象的理解。同时,任何一种翻译,也都是一种文化的翻译,在心理学的专业翻译之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身已经含有心理学之本土化的意义。 

  当“Psychology”作为西方的新兴科学,在十九世纪末期传入我国的时候,曾经有着这样几种不同的译名:“心灵学”、“灵魂学”、“精神学”等
。英文的“Psychology”,就其字面所表达的意义来说,本来与我们汉语中的“心灵”(psyche)、“灵魂”(soul)、“精神”(mind)和“意识”(consciouseness)等是相关的,但是却并不直接涉及与我们中国的“心”相对应的“heart”。不过我们却是用“心理学”来翻译和引进了西方的“Psychology ”,这实际上已经是西方的“Mind”和我们中国的“Heart”的一种结合,因为在一个“心”字中,已经深深地包含了我们中国文化之中的心理学。对此,笔者曾撰写过“心与心理学”⑹ 和“汉字中的心理学”⑺ 等论文,探讨“心理学”的翻译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理解了其中的翻译,理解了翻译之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才能够对其专业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对于弗洛伊德心理学中的“伊底”(Id)。毫无疑问,这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术语和概念,早期一般使用“伊底”,这是高觉敷的翻译。但是后来,也有人使用“本我”,甚至可以说目前使用“本我”者已经多于使用“伊底”者。使用“本我”者大都有这样一种想法,以为“本我”正好可以与弗洛伊德的“自我”和“超我”相对应。但是高觉敷坚持使用“伊底”,把它作为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这涉及到他对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理解。 

  高觉敷认为,弗洛伊德用“伊底”所表达的,是一种先于“我”之产生的状态,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混沌状态,是潜意识中最
深层的境地。在“伊底”的状态,并没有任何“我”,根本不存在“我”。所以高觉敷坚持他的原则,坚持不为了形式上的统一(本我-自我-超我)而
放弃这种内在与本质的理解。人们一般会认为高觉敷所使用的“伊底”(“Id”),主要是一种“音译”。其实不然,高觉敷所使用的“伊底”,是取之
于我们汉语中的成语---“伊于胡底”。伊于胡底所表达的本意,正是所有存在中最深层的地方,深的不能够再深的地方,正符合弗洛伊德所用“Id”的本意,以及他深层心理学的精神。高觉敷取其(“伊于胡底”)第一个“伊”字和最末的“底”字,而组成了他对于“Id”---“伊底”的翻译。 


  理解翻译的内涵,理解翻译者所做的工作,是理解翻译所表达的思想和理论的前提。因为好的专业翻译,不仅仅是字面的理解和文字的翻译,而且是富有内涵的翻译,富有文化的内涵,富有思想的内涵,富有感情的内涵。唯有这样的翻译,才能够属于我们专业和专业术语标准化的翻译。 

  三、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是科学化的前提,是现代化的标志,或者说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实际上,我们心理学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同其它领域的标准化一样,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同样具有本质性的意义,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这里,笔者想通过一些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来表达对于我们心理学专业术语翻译标准化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这种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促进专业翻译标准化的设想和建议。 

  我曾经在高觉敷教授的指导下,以“动力与整合:勒温心理学研究”为主题来做博士论文。高觉敷教授当时还给我提出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对勒温心理学的术语翻译进行标准化。对此我做了认真的工作,并且曾与一些国际著名的“勒温学者”进行过有关的探讨和交流。我曾受邀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勒温研讨会”,所撰写的论文“勒温在中国”⑻ ,其中专门讨论了一些有关勒温心理学术语翻译的问题,被刊登在国际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场论新进展》中。1993年,我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进行访问研究期间,曾遇到国际阿德勒学会的主要负责人佛格森(Eva Dreikurs Ferguson )博士,她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史家。由于她委托我翻译她的一部评论阿德勒心理学的著作,我们曾一起讨论有关的问题。比如,将阿德勒的“Individual Psychology ”翻译为“个体心理学”,国内目前已经较为流行的译法,实际上存有明显的误解。阿德勒心理学的本意和特色,是对社会因素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调,与我们所翻译的“个体心理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佛格森博士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为阿德勒心理学中文翻译的标准化做出贡献,因为这涉及到对阿德勒的根本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问题。 

  翻译术语的标准化,正引起国际心理学界的普遍重视。1994年8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托马斯.科茨(Thomas Kirsch)博士和秘书长斯坦恩(Murry Stein)博士一行5人,代表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来我们中国做学术访问,在华南师范大学专门为他们的来访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科茨博士做了“荣格与道”的专题演讲,其中涉及到对荣格心理学中“self”的理解,以及荣格“self”的翻译问题。科茨一行转回美国后,斯坦恩博士根据其当时的录音,来整理广州研讨会的内容,并邀我也做一个总结。我专门写了封信给他,其中解释了荣格“self”的翻译,以及我本人对该翻译的设想:“由于汉语的‘自我’通用于所有西方心理学家的自我概念和理论,若是想突出荣格自我概念的特殊意义的话,可以考虑用‘自性’来表达。自性本来是佛家语※,表示诸佛法之本质,如‘自性唯心’;也是二十五谛中之第一谛,为万有之生因;同时,我认为汉语的‘性’字是心与生的结合,可表示与生俱来的心理本质,生活或生命的心理意义和内含,正符合荣格之自我概念的本意。”⑼ 斯坦恩博士将我的信刊登在了《国际分析心理学会通讯》上,不久,我收到了爱诺斯基金会(Eranos Foundation)主席利策玛(R. Ritsema)博士的来信,邀请我参加1995年8月在瑞士苏黎士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因为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有关学者要专门讨论荣格术语国际标准化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种西方心理学的理论,都存在着由翻译所引起的问题,也都需要考虑翻译术语的标准化。而在我们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所研究的范围内,也需要对翻译术语的标准化做一种整体性的考虑。这已经表现出是国际心理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的研究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对于我们国内心理学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我想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设想,以期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 

  首先,作为理论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应该将翻译术标准化的问题,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课题,组织专门的研究和讨论。我自己认为,目前便可以做一些具体和实际的工作,比如对国内主要的心理学工具书,如《中国大百科心理学》、荆其诚主编的《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以及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张氏心理学词典》等,进行专门的研讨,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对主要西方心理学家译名的统一,以及对西方心理学主要理论和体系,主要术语和概念翻译的统一,并将这种研究和讨论的结果,也即目前所达到的共识和统一,予以有效的公布。 

  其次,对于翻译术语的标准化,可有计划地完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比如,在国际心理学界,一些主要的理论和体系,一般都有其各自的专业词典,如《精神分析词典》、《格式塔心理学词典》等等,对于这些词典或经典著作的翻译,对于标准化将有着直接的帮助。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1990年的第7期上,曾刊登了C.Boneau的论文:“心理学的术语和概念”。⑽ 其中列出了被美国心理学家公认为最重要的100个通用术语,以及在变态、行为、生物、认知、发展、历史和体系、人格、社会、方法统计 、和知觉等十大心理学领域中的各自100个最重要的术语和概念。对于这1100个术语和概念的翻译,或者是达成一种翻译的共识与标准化,那么将是一件现实而有意义的工作。 

  再者,翻译术语的标准化,与对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对我们国内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总结是有关的。因为我们的汉语,我们汉语的心理学意义,以及我们自己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成果,将是我们心理学专业翻译的基础。这也是我自己的一种见解,“任何一种翻译,也都必然是一种文化的翻译,在心理学的专业翻译之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身已经含有心理学之本土化的意义”。 

  还有,我认为应该建立必要的心理学出版(或发表)规范,以及心理学专业语言或术语的规范;其中应涉及到对翻译作品的规范,以及对主要心理学家人名、主要概念术语翻译和使用的规范。美国心理学会在1994年,重新修订了《美国心理学出版手册》,这已经是其第四版。因而我想,我们中国心理学会也应该制定这样一种专业的出版规范。Robert Madigan等人,在1995年第6期的《美国心理学家》中,撰写了“心理学的语言”一文,⑾ 专门论述了这种专业出版规范的意义。 

  最后,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我本人一直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担任这种心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授课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对100名主要心理学家译名的认识和理解(以波林等人的研究为基础,见Zusne主编的《心理学传记词典》);对100个最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和术语的翻译和理解(以C.Boneau的研究为基础,见《美国心理学家》1990年第7期);以及对一些心理学特殊概念和术语的认识与理解(以Zusne主编的《心理学中的名称》为基础)。通过这样一种心理学专业英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专业阅读的能力,以及对于专业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意识和观念。
 

  我自己曾经这样想,“历史自有公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种类似于达尔文所描述的“自然选择”的道理。好的翻译终究会被保存下来,伴随着我们心理学的发展;不好的翻译也终究会被自然淘汰。但是,对于我们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而言,还应该有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所面临的翻译术语标准化问题。我们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一种促进翻译术语标准化的意识;也都应该自觉使用统一了的翻译术语或已经标准化了的术语,自觉维护和促进我们心理学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 


----------------------------------------------------------

※ 谨以此文,纪念高觉敷先生诞辰100周年(1896-1996)---作者注。

※ Josef Brozek,国际著名心理学史家,波林的同事和朋友,也是高觉敷先生的朋友,曾任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史分会主席。---作者注。


※ 荣格本人深受包括佛学思想在内的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晚年曾身着佛衣,来表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他认为对他影响最深的不是弗洛伊德,而是汉学家理查德.维尔海姆和中国文化。---作者注 。


--------------------------------------------------------------------------------

参考文献 

⑴ 布洛泽克、严文蕃. 八十年代初中国心理学的历史编撰学工作. 心理学动态 , 1987; (4) : 64. 
⑵ 较为普遍的翻译,如高觉敷译. 实验心理学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35; 1981. 
⑶ 唐钺. 心理学史大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⑷ 林方、王景和译.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⑸ 见: 荆其诚主编. 心理学百科辞典,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⑹ 申荷永. 心与心理学. 社会科学动态. 武汉: 1991; (10): 23-26.
⑺ 申荷永. 汉字中的心理学. 心理科学. 上海:1993; (6): 369-370.
⑻ Shen Heyong. Kurt Lewin In China. In Wheelan S.A. eds. Advances In Field Theory.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1990: 90-95.
⑼ Shen Heyong. Jung’s Self. In S. Murry. IAAP Visit To China. IAAP Newsletter. London; 1995; (15): 11-16.
⑽ C.Boneau. Psychological Litera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0; 45 (7): 891-898.
⑾ Robert Madigan. The Language Of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5; 50 (6). 

On The Standardization Psychological Translation 

Shen Heyo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rans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of the theoretical psych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I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both to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ical study in our country, and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of psychology. Standardization is a bas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a symbol of maturing, or a symbol of moderation
 of a discipline. The author expresses his opinion and consideration abou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ranslation in this
 paper, and use this paper as a way of memorizing of Prof. Gao Juefu.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Terms Psychological Translation Gao Jue-fu 


评论0

最新评论

荣格与心理分析 » 申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