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梅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第四节 “最近发展区”的倡导者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维果斯基简介

维果斯基是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他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论”,强调社会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些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他对苏联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维果斯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应科尔尼洛夫邀请,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提出并形成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说”,另外他还研究心理发展的实质、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智力的形成过程、内化学说、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20世纪50年代,苏联两院联席会议确定巴甫洛夫学说是心理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基础,出现教条主义倾向,过分夸大这个学说的作用。以捷普洛夫(В. М. Теплова)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人,把心理的研究归结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研究。直到1962年,心理生物学化的传统观点才得到清算,代之而起的是维(维果斯基)列(列昂节夫)鲁(鲁利亚)学派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论,心理起源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维果斯基儿童心理学主要观点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外部,引起客体的变化;而符号指向内部,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自身的性质。

(二)发展的实质

维果斯基探讨了发展的实质。他认为,就心理学家看来,发展指心理的发展。而心理的发展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维果斯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表现: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三是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由此可见,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他为这个变化过程确定了一系列的指标。

(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三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如图2-6所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以及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怎样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斯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发展的前面。

图2-6 维果斯基关于“最近发展区”

心灵小品2-1

拔苗助长的害处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顾儿童成熟和发展的规律而试图培养出“超级婴儿”的做法是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把婴儿淹没在各种刺激、识字卡片和运动的训练之中绝不是丰富化,而是强迫式教育,即以成人决定的速度强迫儿童加速学习。强迫儿童阅读、算术、游泳或掌握音乐技能往往会使他们感到厌烦和压抑,就像在温室里强迫植物早开花一样,对正常的发展是有害的。

强迫式教育既昂贵又没必要。有些父母控制着孩子的一切,规定孩子玩什么和学什么,好像自己尚未入学的孩子已经登上了通往名牌大学的快车。实际上,他们是在以牺牲孩子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意愿。真正的丰富化环境,是能对儿童的好奇和兴趣做出适当反应的环境,而不是让儿童感到自己是被逼着做这做那。

(资料来源:[美]谢弗(Shaffer D.R. ),等.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邹泓,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四)内化学说

维果斯基分析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内化学说。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不少心理学家提出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的推出人之一。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特征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来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内部财富。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或心理工具,就是各种符号。运用符号可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这种改造转化不仅在人类发展中,而且也在个体的发展中进行着。学生早年还不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形式是直接的、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只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才能转化为间接的、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技能。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