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的投注机制在自体转化中的建构作用
时间:2010年04月16日|2098次浏览

一、客体关系中的互动基于以下模式
1.Pucs to Tcs 病人的潜意识通过肢体和语言传达到咨询师的意识系统。
2.Tcs drop Pucs into Tucs, 咨询师通的镜像神经元接受病人的潜意识,并进入咨询师的潜意识系统,引发身心感受。
3.Tucs + Tcs=Tpcs 咨询师的意识系统被调用,参与身心反应的互动,咨询师接收的潜意识经由咨询师的意识系统认知后形成一个可察觉的,咨询师的前意识。
4.Tpcs to Pcs,咨询师把这个加工过的潜意识部分返还给病人。
5,Tucs + Tcs=Tpcs
   Tucs=Pucs
等式交换的结果就是,病人得到了Tcs,也就是咨询师对病人潜意识的认知辨认和处理方式。
6,咨询师澄清这个Tcs.

二 自体心理学处理
自恋产生过程是libido外投后,客体不持续的存在,导致投出的利比多撤回,进入潜意识系统,并成为人格的一部分。也就是:曾经有个理想化的父母,现在不在了。在心智最初发展的时候,这部分撤回的libido是不稳定的,会再次试错,也就是再次外投这部分能量。freud 1917
于是会有再次的外投,这个重复过程的功能有 1)试图寻找理想化的父母的功能,;2)对第一次外投能力的确认,这是一个具有雄心性质的动力。

三、当客体恰当的被剥夺时候的,足够好的客体对自体的灌注过程。
自恋的动能带着他的雄心投注于一个理想化的父母时,父母恰到好处的挫折,和适时的缺位,会让自恋的理想化逐渐褪去,重要的是满足了自恋自体的雄心,自体的理想化部分趋向现实,而动能和雄心会到自己的人格结构中,这个过程之后自体的缺失的结构,被客体返回的Pcs构建,自恋libiduo不再向外寻租。渐趋中和的区域不断扩大。
也就是说,病人的反利比多部分被咨询师包容后,返还给病人自身形成意识的(心理化)过程。其结果是审查机制接纳了这个曾经属于自己的部分。

标签: 客体关系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