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时间:2018年01月06日|1753次浏览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韦耀阳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  湖北黄石 435002)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MPD社会支持量表PSSS4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08,P<0.01),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有预测作用F=7.791,P<0.001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预测作用,可通过发挥社会支持作用缓解其手机依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手机依赖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Wei Yao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rough investigating 478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PSSS and the inventory about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ResultsNegative correlation can be found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social supportR=﹣0.08,P<0.01)but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may could forecast the social supportF=7.791,P<0.001 Conclusion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has prediction on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social support

 手机依赖也称手机成瘾、病理手机使用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1]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率增高,出现了依赖手机的现象,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心理学界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黄希庭[2]把社会支持界定为情绪支持如共鸣、情爱、信赖手段支持如援助情报支持提供应对情报评价支持提供关于自我评价的情报。在目前国内对手机依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定量地科学系统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对于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湖北江汉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测量,发放问卷560份,剔除没有填写姓名、性别以及没有按照要求填写问卷的被试外,有效回收问卷478份。男生236人,女生242文科生250人,理科生228人;大一学生118人,大二122人, 大三121人,大四117被试平均年龄为(19.24±1.20)岁,年龄范围在17~24岁。

二、方法

1 调查工具:(1)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 MPD。[2]该问卷根据DSM-IV和相关资料中对物质依赖何行为成瘾等的描述,以及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郑毅制定的手机依赖标准,从行为(心理)耐受性、行为(心理)戒断性、人际与健康和时间管理四个维度编制了问卷条目40道。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后删掉17题及3道测谎题,余下20题。删题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7,信度系数较高。该问卷总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789-0.892之间各维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在0.547-0.732之间,小于其与总分的相关,且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结果说明,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区分效度。(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该量表有明确的信效度,共12个项目包括三个因子。其中“家庭支持”分由3、4、8、11题累计,“朋友支持”分由6、7、9、12题累计,“其他人支持”由1、2、5、10题累计。选项由极不同意到极同意计分为1-7分,所有题目累计得分为社会支持总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间。由于施测对象是大学生,所以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改。将1、2、5、10题目括号中的“老板、亲人、同事”修改成“老师、亲人、朋友”。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越多。

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一、高社会支持组与低社会支持组之间手机依赖得分的F检验

按照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分成三个组,处于分前27%为低人际容纳组130人,其平均得分为2.50+0.59,处于分后27%为高社会支持组130平均得分为2.38+0.69,其他的为中间组218人,平均得分为2.32+.49方差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上的主效应不显著(F=1.849P>.05.

    1 高社会支持组与低社会支持组之间手机依赖得分的方差检验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Sig

组间

1.083

2

.541

1.849

. 16

组内

79.793

236

.338

 

 

全体

80.876

238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各因子相关

               2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各因子相关

    理耐受性

手机依

际与健康

时间管理

心理

家庭支持

其他支持

朋友支持

心理耐受性

 

 

 

 

 

 

 

 

 

手机依赖总分

.771(**)

1

 

 

 

 

 

 

 

人际与健康

.566(**)

.849(**)

1

 

)

 

 

 

 

时间管理

.444(**)

.737(**)

.643(**)

1

 

 

 

 

 

心理戒断性

.555(**)

.901(**)

.667(**)

.565(**)

1

 

 

 

 

社会支持总分

-.051

-.080

-.052

-.114

-.066

1

 

 

 

家庭支持

 -.104

-.097

-.103

-.140(*)

-.039

.787(**)

1

 

 

其他支持

-.016

-.057

-.023

-.059

-.064

.846(**)

.443(**)

1

.

朋友支持

.003

-.037

.008

-.079

-.060

.821(**)

.463(**)

.609(**)

1

   通过表2可以看出,手机依赖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之间相关为-.08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即手机依赖程度越强,社会支持程度越弱。家庭支持与手机依赖的时间管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即家庭支持越强,手机运用时间管理性越弱。

三、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 

    以社会支持总分自变量,手机依赖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系数为0.306R20.094F4299=7.791P0.001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显著。

 

手机依赖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显著,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之间相关显著。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家庭支持与手机依赖的时间管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当今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则社会支持程度越低。这样可能是因为当大学生在生活中如果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现实的生活中从家庭、朋友以及其他支持中得到切实可行的帮助,则会减少对手机这种虚拟形式的依赖,而对手机依赖的程度越高,也更不容易积极争取从现实社会中得到帮助,社会支持程度也会越低。家庭支持越强,在手机依赖中的时间管理中的依赖性越低。[4]这可能是因为家庭给予大学生的理解与协助,能使他们将时间和精力运用于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面,而不仅限于从手机等方面着手[5]。从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的回归模型分析和回归系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结果显示R系数为0.306R20.094F4299=7.791P0.001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显著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联系中受到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它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有极大的关系。有关自我意识的研究认为:知觉到来自他人的尊重、支持和理解是决定个体自信的关键因素,个体越自信,其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就越低。也就是说,具有低社会支持的人相应的具有水平的依赖感,高社会支持的人具有相应较水平的依赖感。因此,不同社会支持水平者因其对手机有不同程度依赖,而导致其在手机依赖上的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ItoMitzuko.Mobile PhonesJapanese Youthand the Replacement of Social Contact[M].In LingRich and Pederson.Mobile CommunicationsRe-negotiation of the Social Sphere.LondonSpringer-Verlag2005131-148

2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06

3李同归万露.大学生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21):1115-1117.

4张囡. 73.1%的大学生已形成“手机依赖.中国青年报2006-11-06(2)

5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20074(3)59-62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