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我们本来的样子,成为我们自己 -----荣格心理分析学初阶期终感悟
时间:2015年03月17日|2778次浏览|1次赞

题记:

本文是为了总结第一阶段的荣格心理分析课程而书写,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倡导的经典精神分析喜好的是对表象背后的故事以及意义的追寻,这是探索内心世界的一个开端,但是看来还不是全部,荣格毕尽一生之力,向内探索构成表象背景的世界全体,在众多激烈的外在分裂事件的经历中,内心却努力保持稳定、平静,像观察自然现象一样地观察自己的心灵,追求灵魂的现实性和意义,荣格关于人和宇宙的观点有更高于弗洛伊德的特殊贡献,而且他本身的发展就从对弗洛伊德的观点迷恋到逐步摆脱其主要概念的束缚,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学习这样一个人的历史和理论会对我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对临床现象的理解带来什么的影响,我也在观察的路上,那些同样作为表象的术语概念,比如自我和无意识的关系,又比如冲突和情结等等。或许对一个入行不久的又无专业背景的心理咨询师来说,重要的不是去文献研究,而是先从对自己的现实的观察和探索会更加容易接近理解这些概念。




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说:不要把你的目的当成你的工具。只有我们自己才是工具,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是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还是用人,或者是“自己”去工作,这其实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通过荣格的一生的经历可以看见一个寻找自己回到自己的艰难旅程,但是正如同希腊神话中,奥得修斯的故事,找到回家的路,是要去和死神谈判最邪恶的部分的,善和恶,意识和阴影,看似好像从一面到对立的一面,其实这根本是一个延展,而不是对立的两级,是没有界限的,所以有时候,对我们心灵的暗处,我们只能把心灵的现实和外在现实联系起来,试图以一个整体来对待这二者,努力去看见,去观察,去接纳,去对话,而不要想去赢得胜利,因为,那是一场没有敌人的战争。


八十三岁的时候,荣格在他的自传《记忆、梦、反省》(以下简称《自传》)一书中说:“我的一生是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对于荣格来说:内在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而与之关联,要想知道他是受了谁的影响,又给予谁影响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便是和一些人相逢,荣格也仍旧认为是否受影响或者影响有多大是和自我的内在性过程有关的,是自己的内在体验的选择性的结合的过程。

 

所以,我不得不把好奇的目光投向荣格观点的起源:在L·弗雷-罗恩《从弗洛伊德到荣格》一书中有写到:

荣格人格的复杂性和独立性在其早年从事心理学研究时就显露出来了,他的兴趣所及包括哲学和精神病理学······一切人格的奥秘,反常现象都使他着迷,并且激发他去思考。这一人格特点一直被他保持到晚年。

 

在《自传》中,荣格也提及:他深信:人格包含能生动表现心灵的一切—生命显现、直觉理解力、情感及行为,特别是感情因素能说明自相矛盾的行为并使无意识撒谎和自我欺骗的偏好成为可以被理解的东西。

 

荣格早年生活的环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失望,让他在看见光明的时候总能体会到阴影的存在,所以他在1914年,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给出了极具自己的思想特征的定语:“我想弄清人类心灵中真实存在的东西。”

 

荣格的思想在他1902的博士论文《论所谓反常现象心理学和病理学》中就有端倪显现,他认为:“梦游”,类此二重意识现象不过是新的性格形态,或者说是未来人格加以突破的尝试。

 

所以,就像是从岁月河流的上空来观看一切的流动,世人多认为荣格的职业生涯在1907年与弗洛伊德的世纪会面为重要分水岭,其实从荣格因为《释梦》一书走向弗洛伊德,就是为他自身固有的灵魂指引所致,最终荣格坚固了将从弗洛伊德的因果论看来是事实的东西转变为目的论意义的象征的这一信念之后,分裂亦是必然。

 

对于荣格来说:与弗洛伊德决裂,是超越个人的无意识的指引,也是回到自己,不把表象还原于个人的人际关系和因果关系,而承认表象自有其存在意义,本来就在那里,我们应当试图捕捉表象的象征性。

 

他说:“精神分裂的真正原因在今天,这是由于精神分裂存在于现在。精神分裂绝不是源自于过去,可延伸到任何时候的无价值的东西,而是每天被延续、每天被更新着,而且治愈精神分裂也是在今天,而不是在昨天。”这是荣格的观点,与其说精神疾病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倒不如说外部事件是被一种巨大的无意识,也可以说是灵魂唆使的,被计划利用的次要的东西,从时间上看,外部事件才是二次性的,作为结果产生的幻觉之类的心灵事件——灵魂的成果才是荣格眼里的第一现实。

 

      到这里,有人会问了:弗洛伊德的病人都是神经症嘛,荣格治疗的病人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这肯定是导致他们的理论立足不同的,那现在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不能够接治精神分裂患者,也不能下医学诊断,荣格这一理论对我们还有现实意义吗?

 

我认为,非但有意义,而且还将决定我们如何看带心理咨询工作的位置,且不论在重症精神疾患的康复稳定期,心理咨询可以提供心理援助,降低和预防复发,即便对一般的神经症,甚至是一般心理困扰我们亦可由荣格的视角来更加深入全面地面对问题的根源。

 

 

正如上面提到的荣格少年时代的一段患病经历,在《荣格---灵魂的现实性》一书中的“神经病和自我体验”章节有详细描写,在此,我还是简要缩略一下:

 

      十二岁的荣格在一个初夏放学回家的路上走到大圣堂广场的时候突然被一个少年推了一下,脚底一滑,脑袋撞到柏油路边缘的石头上,造成了一时的意识模糊,在这个瞬间,荣格的脑海里闪现一个念头:“你可以不去学校”了,从那以后,只要是放学回家路上,或者父母让他做作业时,荣格经常昏厥,故此荣格有半年多的时候以病假的名义长时间陷入梦想或者是森林玩耍或者是绘画,荣格的母亲寻求多种措施医治,找医生、自然休养均不起效,直到一天,荣格偷听到父亲说:孩子的病要是治不好的话,太可怕了,家里钱已经花光,他自己不能谋生,会如何。荣格大惊失色,意识到现实压力,于是自己跑到书房拿出拉丁语语法书,专心致志学习起来,期间,很强烈的昏厥马上开始要发作的时候,荣格对自己自言自语:“畜生,你还要发作么。”几经斗争,荣格坚持并暗自告诫自己必须挺过去,开始工作,从此,昏厥慢慢少了,两三周后荣格返回学校,并听人说自己患了神经病,荣格自己认定为自己是精神分裂。似乎是一度陷入梦想世界重回现实世界,而且似乎印证某种外伤能导致神经病的理论,但其实不然,即便是弗洛伊德也注意到自己最初的认为幼时外伤是导致精神分裂的一种因素,但是患者未必有那一经验,弗洛伊德在晚年也支持并强调物理的现实不同于心理的现实。(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我们经常在案例研讨会的时候,发现咨询师不由自主地会去考据来访者的表述童年创伤的真实性,事实上这也是因果论的思考方法,并且早已应当被扬弃,然我们在某一场域下,却会不自觉地走入这个思维,这是需要警醒的部分。)

 

在这个事件中,荣格在《自传》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当头部被撞昏昏沉沉的时候,他心中闪过的念头:“可以不去学校了”,这并非是由于撞伤而致无法上学,而是脑海中出现这个念头,也就是幻觉,他不愿去学校了,他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他自己弄出来的,所以他对撞到自己的少年也未曾有过怨恨。

 

正如河合俊雄在《荣格---灵魂的现实性》一书中指出的:当荣格第一次患病,因为头部外伤而昏倒之后避开后来又借由自己的精神力量治愈这一事件中:并非有某种外在的事件导致自己生病,完全是由于荣格自身的原因,那个“恶魔”也就是灵魂的作用是自己产生幻觉。荣格被撞倒,身体剧痛不已,这并不是导致荣格不去上学的必然因素,而是由于灵魂的作用使荣格产生了“我可以不去上学”了这一念头,导致神经病的发生。外在事件不过是灵魂实施计划过程中的道具而已。因此,神经病的发生及其延续,仅仅有一次偶然的外伤事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反复出现由于外伤事件导致的幻觉。

 

面对厌学问题是如何被荣格自我疗愈的问题,书中指出,荣格不用去学校,沉湎于幻觉之中,做各种儿童游戏,本来应该在小孩与成人之间的荣格却因为神经病而留在了儿童的世界里,荣格在想是小孩的同时,又想是成人,想到外面的世界,,这使他的内心陷入了自我矛盾,内心世界出现了分裂,如果仅仅是想当小孩,或者仅仅只有外在的学习的幻觉世界,完全沉浸在一侧的冲突就是精神病性的,一边使人产生了幻觉,一边又把幻觉当成了现实。

 

那么荣格到底是怎么好起来的呢?难道真的是父亲的哀伤的担心之语激发的么,不然,如果荣格自己的灵魂不想进入现实世界,那样的话听一万遍也是没有用的,在那个时候灵魂将父亲的话用来治疗自己,通过灵魂为媒介,父亲的言语发挥了作用,支持了荣格与昏厥抗衡,这是孩子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飞跃。

 

同时《自传》中记载,荣格在自我疗愈的档口,做过一个重要的体验,在去学校的途中,荣格突然强烈感觉到自己好像刚刚从云雾中走出虽说是仅仅瞬间的事情,但这个时候,荣格的内心清楚地意识到:“现在,我就是我自己。”在那之前我不存在,但在那瞬间,“我遇见了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识中自我的体验,带来了这一场心病的痊愈。


在这里我们来停顿一下,看看自己的周遭,何止是日本,我们的身边也有无数早起肚子痛,脑袋痛不能去上学的孩子,轻的可以由父母的劝慰或者强迫送去学校,重的可能也变成躯体症状。我曾经为过一个即便是做多次脑CT也无法解释孩子何以脑部剧痛,给父母也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四处求医的家庭做过心理的疏导减压,慢慢地,孩子突然有一天痊愈了,我之前会把它简单归咎于孩子在生长发育期可能会有一些生长性的疼痛,比较敏感的孩子会在压力情境下夸大化,但是在医学检查没有明确病变的情况下,给于家庭心理支持,和纾解压力,包括按照传统经典精神分析的思路,寻找父母早期自身的童年经验的投射过程,探索隐藏的家庭动力因素,从这样的思路带来疗愈,然而荣格的自述,无疑是打开了更广阔的思路,他对无意识河流的产物的信赖感,让人印象深刻,转移不开目光。

 

    荣格同时在《自我和无意识的关系》一文中,认为:顺着无意识的河流下去,即使是失去了平衡也不会成为精神病患者,那不过是自我对于失去平衡的恐惧,作为心灵全体还应在发挥机能,这个观点引起了世人对荣格派医师对于无意识具有的危险性和对病理的认识单薄的批判,诚然,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荣格产生对无意识的全然信任,是因为他把无意识看作是有目的性的,每当意识对冲突调节失败的时候,无意识的调解过程就会启动,而无论弗洛伊德还是荣格都会注意到,意识的调节是注定要失败的,无意识的调节一直在进行,所以荣格直接大胆地去面对这部分。

 

    不同于弗洛伊德认为心灵是压抑的,分裂的,荣格会把心灵看作是一个起初完整的整体,在不断地被强化某一个部分的时候,另外一个部分进入无意识的部分,无意识和意识的分裂是不断发展的结果,对心灵的状态而言,它能够实现自我的调节,然而调节是一个中性词,并不代表着好的适应好的调节,只要使个体能够生存下去,就是一个成功的调节,却不管带来多少痛苦,求的是一个平衡,而且这是一个自动的调节,根本和压抑无关,症状也只是调整中的一个象征的呈现,甚至不只是为了满足无意识的需要,还有一种更无意识的集体无意识的调控在其中运作,“自我意识不过是那在台上跳舞的牵线木偶,它被隐藏的机制所推动。”。


写到这里,我想到正是从字词联想实验的结果中,荣格发展出情结的概念,这里我不赘述情结概念的定义的发展历程,总之,不管是弗洛伊德,还是荣格,两者都提出了联想过程的失调和精神病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原因在于一种无意识的情调因素,后者对意识精神,对个体的行为和思想施加或多或少的影响,无意识事件的后果是神经失调的促成因素,但这一后果的解释上,两位大师发生了分歧,弗洛伊德解释为对创伤的未解决的固着,创伤情感是无意识现象的原初促发原因,而荣格解释为情感和情调情结,并且认为它是精神背景的核心要素,只有高强度情结才能同创伤相提并论,而且主体的整个情感状况,他的心理构架及特殊心理对引起特定病理后果远远比创伤更为重要,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说:“为了使创伤真正有效,个体必须将他同相当确定的内在前意向结合起来。这一内在前意向······被理解为······为一种心理发展,它在创伤瞬间达到顶点,并显露出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荣格从一开始就对准了精神结构的整体性,在情结中他看到的是更高的精神统一体,显示的是一种主要由情调和观念完全结合而引起的稳定性和结构。

 

    情结作为精神单元,无论是在意识还是无意识中都存在,注定拥有无穷的生命力,而且情结的核心要素起始于个体外部和内部的现实冲突,核心要素萌芽于早期经验,而精神意向却产生于强大的环境影响,所以一个情结即受外部的影响,受父母养育环境制约,也同样是从我们自己内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产生,是我们固有的,这为我们理解中年危机和转变提供入口,中年以后早期外部影响渐弱,我们怎样发展内在本来拥有的那一被约束,被驯化的部分,如何找回自己。

 

    这里不是要展开对荣格的情结概念的讨论,而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和感觉到的:作为一个人的最大的成长任务或者说是困难就在找回自己,那些被无意识情结所携带的个人的敏感性和自卑感,荣格从更高的角度,从精神的优越和灵魂等超人格因素来看待它们,那些转化的治愈的种子便被包含在其中,那些意识中的具有回归倾向的情结就更具有吸引力,我们的心灵总是在寻求平衡的过程中,那些分裂的,有独立倾向的消极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气的因素,它们是我们精神生活的薄弱点,也是失败的焦点,但是通过意识和无意识的不断沟通对话,却引领我们走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路上,在这条路上,无意识的力量被转化,我们找到意识,找到自己,找到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平衡。


荣格说:“意识才是本来要开花的那棵树上要开的那朵花。”自我实现的结果是意识的自我实现,是意识和无意识不断沟通的成果,这也就是为什么荣格能够走出精神分裂的血河而回到人世的原因吧,无意识的目的和意图对于荣格而言,是承认无意识的现实性和对无意识的信赖并存的,是真正的接纳。


纵观荣格在他的全部研究中,无论是关于联想实验,情结、神经病病症、精神自主性,还是关于分裂现象,多多少少遵循同一个原则:“精神的总体性”,他总是试图往更大的更全面的整体的概念进发,所以当我在学习让荣格的理论时,总不由自主地会去联想到我同时在学习的自体心理学、全身聚焦疗法,这些理论的学习固然丰富了我的视角,多了对来访者理解的渠道,可是不容忽略的是它也给我带来了面对来访者的不稳定性,有时候甚至在咨询的当下,我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些跳跃,这在我的内心形成了相当大的冲突,而且即便是在有督导支持的情况下,这一困扰也会时不时地跳出来,然而,认识冲突,认识情结,绕着他跑,面对、领悟、解决,进入下一个冲突,本身就是我们愿意投身咨询工作的一种动力和秉持的使命感吧。


信赖心灵具有真实性、能动性、自主性和整体性,面对无论是现实的或者是无意识的冲突,认识到有冲突才是正常的,不断地认识冲突,转移冲突,从一个不能忍受的冲突转变为一个能忍受的新的冲突,不断地推进、解决前一个冲突,又产生新的冲突,这其实是否定之否定的精神活动的正常的运作,不断让冲突活化到能觉察的意识表面,和来访者一起更好地去适应生活,静候生命之花绽放。

 

    最后,以一句话截文,通过对荣格的本人和理论的初步学习,我逐步形成并坚持这样的观念:自我实现,是指依照我们本来样子,成为我们自己。



标签: 心理分析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