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团体盘心理技术体验感悟一
时间:2015年04月13日|1993次浏览|1次赞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我参加了梁晶晔老师主持、刘建新教授带领的体验式团体沙盘心里技术治疗师的基础班培训,说句老实话,在此之前,我见过沙盘,观摩过治疗,但对于它是怎么起到疗愈作用的还是一头的雾水,完全没有方向的,不过刘教授说不要看书,要先体验,那么也许我也可以带着自身原有的一个体会世界的经验来体会团体沙盘游戏的神奇,并且甚至暗自内心比较它与艺术聚焦的相同相通和不同的工作方式,虽然尚不能清晰,但有一个感受却是很明确的: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午饭要到2点,一口不歇气的感觉,但是累并快乐着,带走自己的情绪,留下别人的故事,我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扩展了视野,由衷感恩。


    培训结束了,不过感受和体验还在不断的生成之中,姑且留下一些粗浅的爪印。

 

   在游戏、体验、团队合作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刘教授不断强调沙盘心理技术的“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的工作原则,提出沙盘心理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治愈而不是评估诊断,就好比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资讯,而非头痒的时候顺手搔搔头、做做书镇什么的,它的本质在于,以游戏的心态积极参与,带着关爱静静陪伴、耐心等待,用心感受,默默欣赏,必要的时候真诚分享。并与此同时把感受界定为情绪的体验,伴随的身体感觉,在哪些身体的部位,有何具体的性质、程度如何,保存这种感受,等待体验、意象或者早期情景的浮现,回忆或者是想法,并观察它对自己的意义。他在全程中一直告诫我们,不解释,所有的解释都是我们治疗师个人的投射,来访者的体验,和无意识的交流应该由他自己去生成。

 

我们只要相信沙盘,相信它与生俱来的疗愈作用,因为沙子是来自千万年地球母亲的怀抱,本身有灵,是带有力量的,可以激发我们内在小孩与之呼应,起舞、浮现到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看见、关注,并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想要如何去对待自己内心的小孩,只有自己内心的小孩被关爱,被注视,得到爱和抚慰,它才会安宁地陪伴我们在自己生命的旅途中不断探索,追求新的突破,实现一个从自卑到超越的过程,如果我们长期压抑、忽视、不去关注内心的小孩,那么它也自有力量,通过爆发的形式,让我们所有的心理能量都用来平衡它,那我们还有什么心力去关心爱人、孩子、父母、朋友和来访者以及周遭的一切。

 

所以,我在短短的2天中初步体验到的是:沙盘心理技术就是要把游戏重新带回到我们的生命中,让我们重新体会、呵护和拥抱内在的小孩,那是对自己的爱,一个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去爱世界,也才会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母性的温暖和父性的力量,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工作者,陪伴来访者走过生命困境。


其实我还有更多作为体验者的感受,以及对沙盘技术和聚焦的比较理解,有待继续生成,就此暂时搁笔,敬请期待下文,嘿嘿。


(备注:配图随意)


标签: 沙盘心理技术  体验  艺术聚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