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投射性认同了吗?
时间:2018年03月27日|1998次浏览|1次赞

我有个来访者,给我讲了很多次被打的经历。最开始,我听到他的讲述,对他非常同情,也很替他愤怒。然后,随着他讲述的更多,我就很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再到后来,我明白了,以他这样的方式与别人打交道,难怪会被揍。于是,我就更同情他了:深陷某种模式而不自知,导致了人际关系交往的问题,甚至受到了大大小小的伤害。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一个人在生活中频繁的发生这样的事情?

 

说个例子。他租房住。住进去一个月以后,他发现房东收水电费是按房间来摊的,觉得不合理。因为别人的房间住的是情侣,而他是一个人。于是,他以拒缴后面的水电费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房东收不到钱,当然很生气,前来催缴,他拒绝缴费并和人发生了冲突。来回两次,房东要他搬出去。他也不同意。被房东把行李都扔了出来。最后,无处可去,露宿街道。

 

这件事上,他肯定是受到一些不好的对待。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对现实的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让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互动是双方的,如果你希望(潜意识)别人这样这样对待你,那么很可能就会如此。

 

这里我们讲到的概念,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克莱因提出。在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行为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

 

投射性认同源自内在世界,并将之置于人际关系领域。成为被投射的目标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一点,但是成为他人投射认同目标的人是可能知道的,在投射认同中,接收者被迫对于投射者的投射性幻想做出反应,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接收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进行投射的人感受和内在表象的储存室。其结果形成了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接收者被迫以一种与投射者释放出来的感受一致,且与投射性幻想中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一致的方式来思考、感受和行为”。

 

因此,在敌意投射性认同中,对自己内在敌对冲动毫无察觉的丈夫可能会持续的激怒妻子,并且刺激她,使他变得愤怒,他可能在外面呆到很晚,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并且不信守承诺。当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妻子便会猛烈的抨击他,丈夫对此的是感到惊讶,并非常生气。后来两个人和好如初,事情平息下去,直到下一次。丈夫的投射认同充当了既释放投射性幻想有操纵他的妻子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反映的途径。

 

而在我的来访者身上,他习惯性的运用这种防御机制。导致了这种结果。

 

比如,最近这次咨询。他一来就告诉我,我又被打了。那我肯定会问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他说,现在住的房子很不好,电梯感应不灵。还有,有天晚上洗澡,洗完头,结果就没热水了,都是冷水。然后我就去找了房东。然后她让她老公过来打了我一顿。

 

我就问他,大冷天的洗澡却是冷水,确实挺受不了的。你跟房东说了些什么呢,她让她老公过来打你?

 

他说我很生气嘛,就说重了。

 

我说,具体的的说了些什么,你可以告诉我吗?

 

他说,就骂了她,脏话什么的。

 

在这件事情上,他在发生这件事之前,他就已经对这个房子不满意了。然而他也没有去正向的沟通。而是在发生冷水事件后,把自己的愤怒见诸行动。

 

他对外界的感受就是他们都是要害我的,他把自己的敌意投射到外部,认为外面的人都会伤害他,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弱者。然后,别人被他的方式激怒,并且确实伤害了他。投射性认同完成,再次验证他内心的想法,你看,你们就是这样对待我的。

 

同时,他会满腹委屈:你们怎么可以如此对待我呢?我好可怜啊。

 

那么,他为什么会如此互动和投射性认同呢?

 

前面我们讲过,投射性认同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

 

也就是说,他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他感受到的就是自己是这样被对待的,父母是忽视我的,甚至常常打我的。如此互动,成为他内心的关系模型。长大后,那些东西就是他的模板,不管是对谁,房东还是老板,他都熟练的运用这一套。

 

说到底,是人早期的被遗弃、被否定、被欺骗、被打击的自我创伤,在源源不断地制造投射性认同。

 

然而,投射性认同是一定会成功的吗?所有人都会陷入他的圈套吗?

未必。如果投射者所诱导的反应,接受者没有认同,不与当事人所幻想的行为一致,那么,投射认同失败。

 

比如,我的来访者在咨询中用迟到、遗忘和重复表达咨询没有效果来表达他的感受,咨询师也接受了“咨询没有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是不是把他转介”的信息。这时,如果咨询师自己没有觉察自己的反移情,而将这种感受付诸行动。那么,投射性认同仍然成功。而我体会到了他这些表现的背后的无助感,在咨询中和他讨论这些,以便更加的理解他,并没有就此转介(抛弃)他,所以投射性认同失败。他却获得了一种新的关系体验,没有重复他以往的关系模式——你们对我都是不好的,都是会抛弃我的。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