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父母群像 | 原生家庭₂「杭州青少年心理咨询」
时间:2020年05月30日|1078次浏览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这句话不够完整,应该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却会产生相似的结果。

不幸的家庭往往是由有毒的父母构建的。根据多年来对大量案例的观察,可以总结出5种有毒父母的类型,分别是操控型、酗酒型、身体虐待型、言语虐待型和性虐待型。

5种不同的行为,带给孩子的会是类似的伤害。

操控型

先说说操控型的父母。他们有的会采取直接控制的方式,比如威胁子女,如果不按照自己说的做,就断绝关系;有的则会用爱作为伪装来控制子女。

这类父母,往往对于自己的人生有诸多不满,把希望都寄托到子女身上,一旦子女长大成人想要独立,他们就会感觉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生活也没有盼头。

为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子女牢牢捆绑在身边,甚至会反复向子女催眠,让他们相信自己离开了父母什么都做不了,必须得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

而对子女来说,不管是选择顺从还是叛逆,本质上并没有不同,结果都是继续被父母控制。因为一切不是出于主动选择的结果,都很容易在情感上被挟持。

就像55岁却一直单身的来访者Q先生,因为母亲总是把控着他生活中的一切,连感情和婚事也都要干涉,所以哪怕他渴望婚姻,但为了和母亲对抗,他宁愿选择单身。

酗酒型

第二种类型是酗酒型父母。他们让子女生活在一个失控的家庭里,为保守秘密而变得敏感多疑且孤独

来访者A,外企高管,就在儿子遭受意外去世之后,成为一名酗酒者。

每天回到家就喝酒的她,逐渐变得喜怒无常,没有太多的精力关心女儿,更没有能力去面对婚姻困境。感受到情感忽视的女儿也不再愿意跟她交流,让她越发沉迷酒精,逃避现实。

但庆幸的是,她老公面对妻子浑浑噩噩的状态,并没有选择成为共依存者——也就是说,他没有默默接受这个现状,成为妻子酗酒的同谋,而是主动想办法帮妻子戒酒,去做婚姻咨询。

要知道,酗酒的父母中往往会有一方是不喝酒的,但他对此熟视无睹,甚至为伴侣的行为开脱,认为对方不过只是因为心情不好喝了一点酒,而选择性忽略了酗酒这件事对家庭造成的伤害。

还有的酗酒父母,会直接甩锅给子女——他们会说,都是因为你从小到大都没有出息,我才喝酒的。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子女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对父母酗酒的行为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有不知不觉习惯了这种模式,以至于长大之后,他们往往也会找一个酗酒的伴侣,或者自己也成为酗酒者。

不仅如此,面对醉醺醺的父母,他们要么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照顾好他们,要么觉得自己无力改变,却无法向任何人吐露这份感受,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父母竟然有这样的丑态。

必须补充的是,有可能你的父母并不酗酒,但是家庭中表现出和酗酒家庭同样的氛围,这个时候也归属于这个类型,因为孩子会经历相似的伤害。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两种父母,是在用较为隐晦的方式伤害孩子,那么身体虐待、言语虐待和性虐待,则是给子女们带去直接且撕裂的伤痛。

身体虐待型

我们过去很少会认为,父母打孩子,或者用语言攻击孩子,可以称之为虐待。

但事实上,很多人混淆了惩罚虐待的界限。

惩罚是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的一种规则,一旦孩子违反了规则,需要接受惩罚,并且这种惩罚是适度的。

而身体虐待,则是随机发生、缺乏约束的。孩子也许并不知道 自己为什么被打,很可能身体已经受了伤,父母却依旧停不下手。

尽管这类父母,会声称惩罚是一种让孩子变得更好的教育手段,但他们明显缺乏对于冲动的控制力,也不知道自己的暴力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他们很可能也是成长于一个暴力的家庭中,所以除了暴力,他们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

他们在心理上可能极不成熟,甚至可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当年未曾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慰籍,如果孩子身上也没有,就会拳脚相加来发泄心中的怒火。

更可怕的是,不少父母会对孩子施加暴力之后,做出承诺,让孩子一次又一次相信,父母只是情非得已,下一次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结果噩梦却不断重复。

而父母中未曾施加暴力的那一方,对暴力行为的不加劝阻,其实也是在变相伤害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担心,被施暴的孩子长大之后,是否也会在新家庭中成为施暴者,但研究显示并没有,他们中多数人会倾向于不让孩子再次经历自己当年的痛苦。

而他们成年后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感、累积的愤怒和恐惧等等,都是可以被治愈的。

言语虐待型

相比之下,被言语虐待的孩子,则没那么幸运。

曾有一个来访者说,如果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选择,他会选择挨打。因为被打这件事,身体创伤愈合得快,并且因为它会留下痕迹,所以也更容易被他人关注和同情。

而挨骂这件事,除非有人目睹了整个过程,否则很难被看到痕迹,但这些话却像根针一样扎在心头,久久不得解脱。

法律可以保护孩子不受身体上的虐待,却无法保护他不被恶言恶语所伤,尤其当这样的侮辱来自于父母。

你可能很难想象,父母到底为什么要侮辱孩子。

在这里需要区分一下,父母难免会有说话难听、语带嘲讽的时候,这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父母经常针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者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攻击,则是一种不该被轻易忽视的虐待。

有一位来访者,因为个子矮、学习成绩差,在家里受尽取笑,她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羞辱她是赔钱货,天生没脑子,而她在这种打击之下很不开心地读完初中,高中读了没多久自己主动辍学了。

这种情况,其实不仅出现在文化和经济水平较差的家庭中,哪怕父母本身就是个成功人士,也极有可能对孩子无所不用其极地羞辱

这是因为,他们期望子女能够做到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以便塑造出成功家庭的形象,一旦子女做不到,就等于他们辛苦维系的尊严被撕破了,因而恼羞成怒。

而对于有的父母来说,这种言语上的贬损,其实是一种建立优越感的方式,他们需要通过这样的做法,来逃避自己在其他事情上无能的感觉。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争强好胜,不想输给自己的孩子。比如有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女儿长的越来越漂亮,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对比自己的年老色衰,内心不由得妒忌,忍不住就想攻击女儿的颜值。

而可怜的孩子们,往往会全盘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内化成一种信念,相信自己就是这么差劲。

所以被嘲笑长得丑的孩子,会对自己的外貌十分不自信,看不到自己美的那一面;被诅咒一事无成的人,长大后即使有了成功的机会,也会心怀恐惧,甚至不允许自己成功;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孩子会自暴自弃,甚至有自残、自杀倾向。

言语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利用它灌溉了孩子的自信心,也有的人用它摧毁了孩子是自我认知。

你的父母,采取的是哪种做法?

性虐待型

讲完了言语虐待,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毒型父母,叫做性虐待型。

虽然乱伦很残酷,也很令人羞于启齿,但它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乱伦的概念很难被界定,在这里所讲的乱伦,不一定是指发生性行为或者身体接触,也包括在孩子面前裸露身体,或者偷窥孩子换衣服、反复讲述不雅内容等。

存在情感交流障碍、贫穷、压力大和缺乏尊重等问题的家庭,是出现乱伦的高发区。

这类型的虐待,融合了其他类型虐待的特质,比如家庭中出现乱伦,往往大家会共同保守秘密,受害者感到自责,自我厌恶和羞耻,会把这种行为当成爱,甚至会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用各种方式来自我惩罚。

你可以理解为,性虐待是其他各类型伤害是终极加强版。

现实中,5种伤害,并没有什么必然的界限,有毒的父母可能既爱操控,也会有言语及身体上的虐待。

了解它们,不是为了给父母定罪,而是为帮助我们更好地界定自己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从而找到方法来消解负面影响,防止同样的伤害传递给下一代。

那么,你的父母是否曾经对你有过以上某种伤害?你是否对自己童年的经历有了新的认识?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