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空间的相册 - 心理学相册

心理空间的主页 » TA的所有相册 » 心理学相册 » 查看图片
当前第 1 张|共 67 张图片 

3上传于 2010-12-14 09:01 (26.5 KB)

查看原图 |查看EXIF信息 分享 举报

评论

  • 心理空间 2010-12-15 17:45
    我们都知道物体发出或者反射光线到视网膜上,然后这些光信号被转化成电信号传到我们的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这样我们就“看到”物体了。完成这个关键的转换环节的就是视网膜上的视觉感受器。它们可以被不同波长的光线激活然后把信号传递给大脑,但是有时候光线太强了,激活过度,失去了对光的感受性。要想恢复对这种光感受性,视觉色素必须重新混合,这需要点儿时间。
    比如原始图片给了视觉感受器一个比较强烈的红色刺激,等到再看白色屏幕时,由于白色包含各种颜色的光线,我们对红色的感受受到了抑制,所以就看到了红色的补色,绿色。"上帝“图片中的黑色,产生的视觉后像就是白色。这种现象一般会持续几秒钟,不会超过一分钟,视觉细胞很快就适应了。这几秒钟到一分钟内眼睛看到的实际不存在的图像就叫做“视觉后像”。
    如果你是用单眼看图片,换用另一只眼睛看白墙就看不到视觉后像。通过这个现象,科学家就可以确定,视觉后像是视网膜的小把戏,而与视觉中枢无关。
    但有时,强烈的光线也可能给我们造成巨大的伤害。被对面的车灯晃了一下,你是否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看日食前,你是否被警告过不能用肉眼直视太阳?心理学家 Kenneth Craik 以失明的惨痛经历教育我们,绝对不可以直视太阳。当年,这位青年才俊为了研究视觉后像,跟太阳对视了2分钟,导致右眼视网膜被“烧”了个小洞。好在一年以后他的视力又恢复了。

    转自果壳
  • 童冰阳 2012-04-23 09:55
    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