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老师课程学习感悟--陈珊珊

  • 依恋研究

    2018-01-23 16:07

                                                         上Pat老师课的感想
                                                              陈珊珊

            Patricia M. Crittenden老师著名的理论之一是DMM,即Dynamic Maturational Model,是有关依恋与适应的动态成熟模型。我们知道,依恋理论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旨在强调婴儿与其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的相互关系对婴儿及其成长产生的终生的影响。在80年代和90年代,心理学界对依恋理论在60年代后期70年代早期发展的行为理论转变成为认知理论,更多的关注婴儿在出生后第二年第三年中左脑的语言认知功能的发展。现代依恋理论则强调婴儿早期社会情感的发展,即右脑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关注婴儿在生命第一年里发展出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成熟度与对情绪情感的管理能力。
           Pat老师(DR. Patricia M. Crittenden亲切地让学员们称呼她Pat老师)的DMM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结合了以上谈到的依恋理论在不同时期发展出的精髓,更是将依恋理论融于生物心理社会三大因素中,强调个体在基因遗传、成熟过程和独有的自身经验的交互作用下,所发展出的不同的自我保护策略。这些自我保护策略,不仅让我们更多的理解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行为,也为我们提供了诊断心理病理的功能性系统。DMM依恋关系模型及自我保护策略,聚焦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发展,强调适应过程以及带有心理病理学风险的发展路径,同时在个体发展的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Pat老师的授课让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点是,她对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中父母的共情。作为一名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这对我的触动和帮助非常的大。我们知道,在给儿童青少年做心理咨询时,我们不仅要对儿童青少年工作,还要对他们的父母进行工作。在对父母开展工作时,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父母的共情,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但是要做的好,有些时候却是非常的困难,比如有儿童报告说他被父母打的皮开肉绽。Pat老师教我们说,每一个父母,他都在尝试着做到最好,他做到的是他认为的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比如孩子做错了某一件事情,受到父母的惩罚,是因为父母认为他需要给孩子一些教育,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错,避开危险,其中也包含了父母对此事会造成的后果的恐惧。
            Pat老师在跟儿童的父母工作的时候,她会把父母变成一个研究者,去观察去研究他的孩子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父母要做什么,怎么做。当我听到她这个理论时,我赞不绝口。比如她对父母说,“你真的想让你的孩子看着你,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个孩子看着你。”在她这样说的时候,她带给了父母一些思路,告诉他们,我也不是很确定你的孩子会喜欢或不喜欢,只有你的孩子知道。因此在父母们回家试了几次Pat老师的方法,然后回来和她一起讨论,他们做了什么,然后孩子做了什么,从讨论中,父母得知孩子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如此,Pat老师把父母变成了一个观察者,研究者,而这,正是父母真正转变的开始。
            Pat老师的课,我学到最多的也是成为一位观察者和研究者,心理治疗,从真正意义上说,从观察和研究开始,但从来都不止于观察和研究!

    作者介绍
    陈珊珊  宁波心理咨询师
    【受训背景】
    美国Mary Main AAI成人依恋访谈培训、美国Patricia McKinsey Crittenden依恋理论母婴关系等培训、
    法国卢梭儿童青少年心理培训、加拿大Hannah儿童游戏治疗培训、英国Tavistock中心访学、美国正念培训、精神分析治疗培训、沙盘治疗培训、绘画治疗培训、舞动治疗培训、音乐治疗培训、催眠治疗培训
    【受督导经历】
    加拿大Hannah老师团体督导、美国PatriciaMcKinsey Crittenden老师团体督导
你还不是该小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