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第四讲
时间:2011年10月07日|2938次浏览

本期主题:中国文化的宇宙视野

文字整理:自在的鱼  慧从卢溪

画外音:生命与自然有怎样的关系?

李子勋:我们生命里是包含了自然全部信息的,但是只是我们没法去解读这些信息。

画外音:如何处理人与天地的关系?

梁冬:你应该要自己的心去配合到天地的心。

画外音:人类真的是来自外星吗?

李子勋:人类可能不属于地球的,因为他不符合地球的基本的智慧和逻辑。

画外音:怎样才能获得真知?

李子勋:你要用没有任何成见的方式去感受一个新事物,你才会获得真知。

画外音:《国学堂》闪耀流火盛夏,探索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发现内心深处的国学宝藏。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带您一起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我们依然请来的是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李老师您好!

画外音:李子勋,华西医科大学毕业,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梁冬:我们的《国学堂》呢,可以透过不同领域的知识对中国文化进行解读呢,其实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到中国文化的美。那在中国文化的诸多元素里面,有一个人曾经讲过一句话,当我第一次读到,我就觉得它给我生命注入了某种能量。这句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先生呢曾经当年用这四句话来激励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那我不觉得我是知识分子了,但是作为一个想成为知识分子的人,我一直在觉得说,这四句话以前觉得它有文学性,但是突然我意识到它很可能有某种的心理的能量性,或者暗示性。今天呢我们请李子勋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四句话到底和宇宙的能量,和人的自我内心激励有什么关系?先讲第一句话:“为天地立心”。我想请问老师,这个人立于天地之间,它这个叫天地立心,是一个什么意味?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子勋:当然也许我讲的是不正确的,就是说,实际上人类的发展一直是以自恋的方式来成长的。就是他是以自我中心的方式来解读这个世界的。可能我们太相信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是真。就是因为我们只能这样感觉。

梁冬:嗯,我们没办法站在一头猪的角度看问题。

李子勋:对对对,我们也没有办法站在所谓的超越的一个角度真正去感觉到存在。我们从西方科学来讲,存在是“being”存在,存在这个意思就是说,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能被人来理解的。所以,你说以天地……“为天地立心”实际上我们要去对一个存在做一个解释。而这个解释呢又是适应人类发展的,同时又适应人类和这个存在匹配的,或者就是适合存在的。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就是说因为我们首先我们得假定,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知觉能力是不可能穷尽存在的。

梁冬:对呀。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全部加起来,我们的整个历史,人类生存史,在我们人类有意识,有文化,有思想,整个历史,包括人类以后……消亡以后,那么整个人类在这个存在的这个里面,是微不足道的,就是他是一闪而过。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就要建立起我们对存在的解释。就是通过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是因为我们如果假定人类是不可能穷尽存在到底是什么。那么这样来由我们感知到的东西,它就不是真,而是属于人类的真。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人类的真。因为我们都看得到在生命的不同境界,对外部的存在的感知是不同的,范围不同。人类虽然是在地球生命,只能说是最灵长的、最聪明的这样的一个生命体系。那么我们感知的范围肯定要比更低等的生物和动物要高得多,要多得多。

梁冬:但万一还有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

李子勋:啊,那也可能。但是我们不能知道……因为我们知道,我是学医出身的,人对色彩的感知,对声音的感知,对形体的感知,就是说我们能够构成的形体,都是受到我们能力的影响,就是出于生命能量的一个影响。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既然人是自然的,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生命里面是包含了自然全部信息的。但是只是我们没法去解读这些信息。不管,为什么科学……就是科学对世界的一个解释,它是理性的。但是同样我们还存在哲学的解释,存在宗教的解释,还存在更多的文化的解释。不同文化对这个存在都有一种解释就叫天地。从不同的解释来讲就是说,这一点其实比如说大自然有几个规律。我个人认为的,第一就是节能。第二就是各取所需。第三就是生物循环利用。就是说每个生命都是其他生命的前提。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确感觉到人类的确不节能。我们不是以节能的方式来生活。你看鸟啊,它的飞行结构,它的身体会很轻。那么哺乳动物,这个食肉动物和草食动物,它有不同的结构。草食动物的小肠很长,它要靠吃草来获取营养,但是食肉的动物它小肠就很短,因为它吃的是高营养。那么,这些结构大自然是怎么来调节的?就是生物适应性,它内在的逻辑在哪儿?实际上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就是进化的多样性。从生物学的科学来解释,你这个就是说生物的多样性,它是一个宇宙的智慧是要均衡的。首先人类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智慧里面去,就是说要节能。只取所需呢是从世界的这个生物来研究。它们只需要够了就行。不管是动物还是生物,它们并不会囤积,不会把别人,不会去占领。

梁冬:是吗?不是说有些动物,比如说我们以前童话中……

李子勋:领地意识,对吧?

梁冬:松鼠,不是松鼠会囤积一些东西,晚上或到冬天的时候吃。

李子勋:但是它就很快忘了。

梁冬:它会忘了,是吧。

李子勋:它会忘。所以松鼠就是在传播。

梁冬:对,所以我们以松鼠(的角度)来看,这些松子是松鼠的食物。

李子勋:对!

梁冬:但是如果以松子的立场来看,松鼠也是它的工具。

李子勋:帮它的,必不可少的。

梁冬:也就是它的一个人肉车,是吧?松鼠车。

李子勋:蜜蜂也一样嘛,蜜蜂在采花蜜的时候,它还帮助花授粉。

梁冬:对!

李子勋:让长果实。如果没有的话,那个花就没用,就是不会产生果实,对吧?所以这个世界上,就说自己要循环,生物互相利用嘛。人类首先就是说,你比如说一个捕食动物,它咬死一个羚羊以后,它绝不会咬死第二只。而且它在节能……在节能的这个逻辑下,它一定是咬小的,或者是老的,或者是残疾的,它容易获得。容易获得,它消耗的能量就最少。

梁冬:对。

李子勋:而且一旦咬死一只动物以后,所有的动物……那个捕食动物都会停下来去分享,直到分享完了一点都不剩,剩下的还有秃鹰,还有其他的东西来分享。就世界上这些东西没有多余的,它是没有多余的。所以而且它只取所需,就是说只有我饥渴的时候,我才会去捕杀。但是我不会把……不会像人类把藏羚羊,为了一点皮把藏羚羊全杀了。人类的行为是没有做到只取所需。比如说有钱人会搞很多房子来囤积起来,因为他觉得房子会挣钱。但是他没想到,他并住不了这些房子。但是在大自然没有这个逻辑,大自然的东西总是:要么它是为了传播,刚刚好,它就需要这个,它就只要这个,它不会囤积。

梁冬:不会那么累,它没有人那么累。

李子勋:没人那么累。那么第三点就是说,刚刚我们谈到了任何生物彼此都是互相利用的,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里讲到生物进化里面,你会发现这个上帝仿佛……这个自然存在仿佛给每个生物都安排了它的生存的必要性。一个生物死掉了,消失了,另外一个生物就接着就消失了。就是,这个有很多的说法,在这个进化论里面。但是人类至今,也没有成为别的生物必备的前提。就是人类的存在不是任何生物必须要依靠的存在。这个很有意思,就是说因为你要反推的话,用逻辑学来反推的话,人类可能不属于地球的。

梁冬:对呀!

李子勋:因为他不符合地球的基本的智慧和逻辑。

梁冬:对,其它的物种都是为别人吃的,只有人不是为其它东西吃的。

李子勋:对。而且人类很像是外星舶来物。就是从这个理论来推的话,如果我们为天地立心的话,其实要创造一个让人口节制自己行为,并且表现出对生命的善意,对存在的珍视。就是说那就是我们要创造,为天地立心嘛,我们就要创造一种新气象,一种新观念,一种新的自我态度。

梁冬:就是说重新进入这个地球大家庭。

李子勋:对,成为生命体系。因为现在实际上很多科学家都预见到,这个地球很快就会不适宜人类生活了。

梁冬:或者是人类实在是对这个地球造成太大的伤害了。

李子勋:对,以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栖身地,就是新的领地,新的这个星球。那如果你这样看的话,很符合这个科幻电影里面的……

梁冬: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国学堂记:大自然派生出天地万物,遵循着精密的内在规律。万物之间互相依存,为生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人类却好似来自外星,游离于自然的轮回之外。如何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顺乎自然?《国学堂》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探索正在继续……

梁冬: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刚才李子勋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观念,地球上的所有物种都是对别的物种有用的,只有一个特例,就是人类。人类对其它物种来说,没什么用,是吧?

李子勋:大自然不会创造这个东西。我们的自然不会创造这样的一个东西。但是为什么人类有呢?而且他的繁殖那么快,对吧?就是他很快就侵占了地球的每个角落。所以的的确确我们可以去重新去思考,因为你刚才谈到的,“为天地立心”。就是我们要找出新观念,这个观念一定是uesful(有用的),就是有用,就是它能够去有效地去约束人类的贪婪的行为。因为说实话,自然科学给人类带来很多自恋的这种理由。西方的理由……就是说西方科学,你记得曾经有科学家说,给我物质我可以创造一个太阳。这个不像是自然生命可以发出来的声音,对吧?因为好像我们超越了存在本体,我们比存在更加地伟大。但是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这不可能的。这是人类不可能有这个智慧。实际上我们在这儿谈到,就是说科学家物理学的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逐渐地回归到更加自然的这样的一个(状态)。比如说现在很多仿生的科学,包括我们的建筑学。我们现在的建筑学搞的是碎片几何学。我们不按照标准的人类审美的这种直线、直角、圆。因为过去人类理解这个大自然的……从牛顿开始,我们理解这个重力是垂直的。因为牛顿从两米高的树枝上,看到苹果掉下来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精确地这个判断。你只要看山、看河流你就知道,因为山和河流一直生活在地球重力场下。所以山从来不是平面的,山永远是弯曲的,所以重力场也是弯曲的。河流也是弯曲的。

梁冬:这就是传说中的气脉。

李子勋:中国的文化它一直是以自然的直觉来建立的文化,因为它当时没有运算。我们的商科也好,数学科也好,都是在清末才开始引进中国。

梁冬:对。

李子勋:中国的学问一直是在直觉的观察。就是说在形而上学的方式来推导的一个理论。所以这种时候,西方是严谨地按照运算和科学的这种逻辑来思考的,所以建立了物理学。实际上我们修的房子是按照西方的建筑学理论来的,而不是按照东方的美感来的。所以现在人类的建筑学已经生了巨大的改变。

梁冬:所以这两个例子来讲,我们讲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讲的是人类要从天地的自然逻辑和自然游戏规律里面……

李子勋:找到解释。

梁冬:对,找到解释,重新立一个心。

李子勋:对。

梁冬:而不是一个垂直的……

李子勋:完全按照,它实际上是一个假设。是一个抽象出来的一个不存在的,一个只是人类的智慧中的自恋。美,人类自己觉得美,我能够确定知道时间。但是你就是同一个梁老师,你开两次车,在同一种标准下,都不会在一个时刻到。为什么?因为你开车的时候你想什么东西可能不同,会不会打喷嚏呀?会不会抽支烟呢?都会影响你实际到达的时间。但是这些都不能够进入科学运算的。

梁冬:有部电影叫《疾走罗拉》,《RunLola》(疾走罗拉)。它就讲罗拉这个女人,这个跑路,这个在街上跑,偶尔一个电话铃响,或者被人碰了一下之后,零点几秒的差异,整个故事就变了。

李子勋:变了。对。

梁冬:它把整个故事演了三遍。就是因为零点几秒的差异,整个故事又不一样了。

李子勋:你说得很对,其实现在东方文化,就是我们说的东方文化,因为它有不确定。就是我们不是……上次我们谈到的,中国人差不多都行。但差不多就行,往往就回避了更少的这种差异性,反而是更准确的,对吧?我们用时辰不用时刻,不用秒,我们用时辰。

梁冬: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内。

李子勋:两个小时就是对的。那么从复杂性科学来讲,这个更科学。这叫动态科学。

梁冬:所以叫为天地立心,是要立一个真正本来地球上,或者说这个宇宙本来应该有的那种心法。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唯物主义,是吧?直线的。我们现在想想,点线面这三个东西,都是假设。牛顿物理学也是个假设。它假设事物在匀速,或者静止的时候保持什么样,受力均衡,这全都是不存在的在地球上。这怎么可能呢,是吧?

李子勋:对,的确是这样。

梁冬:而且还……牛顿物理学假设物体是没有感情的。但是实际上是有感情的。

李子勋:现在不这样看了。新物理学认为存在都是生命。地球是生命,然后一块雨花石是生命,因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自组织的、自适应的、有周期的一个存在。而这个存在对世界来讲就是生命现象。所以现在我们认为一切自然发生的,像山石、山体或者是某一个河流,都是有它的生命系统。它是个生命系统,所以它有一个自发展的过程,也有个最终它消亡的过程。其实生命是和合的,生命不是独在的。比如说,首先你要这样地理解,所有的生命实际上是一个生命,就是说人类从来就是……人类在自观来讲,我们觉得我们是有个体的,我跟你不是一个人。然后我们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但是要从一个生物的视觉来看,其实整个人类就是一个群体生命。就跟我们看到草原上那个野牛在迁徙。

梁冬:一群野牛。

李子勋:对,实际上生命现象实际上是一个群体生命现象。那么个体是被我们知觉出来的,生命彼此,比如说我们之间都可以互相交换。我们的很多结构都可以互相互换的。不存在什么问题。而且我们的生命是被几亿个生命共同构成的。比如说我们的皮肤是一套生命系统,它有它独立的意识。对皮肤好的人,就是说为什么人要以自己皮肤好。比如说我经常谈到脂肪,我在我的微博里谈到脂肪是很重要的。因为日本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就是说水是有灵性的。其实水并没有那么大的灵性,而是脂肪有灵性。因为构成我们身体重要器官,比如说我们的大脑,我们的脊髓,我们的酶系统,我们只要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都是脂肪构成的。看我们的大脑切开,里面就是卵磷脂和脑磷脂,就是脂肪的一种类型。所以我在我博客里讲,千万别讨厌脂肪,别说减肥,要说塑形,不要说瘦身。为什么呢,就是说如果按照生命是和合来理解的话,按照东方这个思想的话,那你的生命是被不同的生命构成的。每一个生命是独自的,我们肝细胞有群体,眼细胞有群体,肾脏细胞有群体,心细胞也是有一个群体。为什么呢,从进化来看,心脏细胞的进化是最早的,它有几十亿年的生命力了。而且大脑皮层是最短的,才两千万年。所以每一种细胞都有它的自在性,它都有意识。所以人为什么要喜欢自己,这就是关键。你不喜欢自己,你身上的这个联盟,和合的联盟,生命的和合就会松开。你不要讨厌自己的脂肪,不要讨厌自己的皮肤,不要讨厌自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它们可能有独立的意识。这是按照和合理论来推导的话,按照一切都为和合,一切皆和合而治。生命其实个体就是和合。所以你一定要爱你生命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胞,去赞美它。你才会健康。

梁冬: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公司里面,这个领导经常不喜欢这个员工的话,员工就会造成一系列整个组织系统的问题。

李子勋:对,这个很麻烦。

梁冬:他要证明他自己有用。

李子勋:对。

梁冬: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一个自恋的人他会更长寿的原因就在这里。一个不自恋的人,他不爱自己的人,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它听得见的,是吧。所以我常常听人说,有些人得了胃病以后,他跟他自己胃说话,你好点,怎么怎么……胃就好了。

李子勋:对,这就是意念。

梁冬:好,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国学堂记:东方文化讲求道法自然,从天地的运行中发现美,而近代西方科学的涌入,使理性主义占据上风。如何发现真正的自然大道?我们又该如何定位自我?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中国文化中的敬畏又是如何?《国学堂》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探索正在继续……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万事万物皆和合。然后李老师就讲到说,我们身体也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系统。所以就是说,又引发了一个话题,就是要爱自己。我们今天为什么讲这个呢,是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来讲起。

李子勋:新观念。

梁冬:“为天地立心”就要用一种天和地本身的逻辑来立这个心。而不是立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心去代替天地的心。

李子勋:那是不好的。

梁冬:你应该让自己的心去立,去配合到天地的心,它有它自己的节奏。

李子勋:其实你为天地请命……

梁冬:为生民请命。

李子勋:为生民请命。其实所有万物皆生命,刚才我们谈到了就是……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奥秘的。因为我们至今也不知道生命的起源,虽然有很多解释,有很多科学的解释,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我们至今仍然还是不能够确知。是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了就是说,人类的智慧可能限制了我们真正去了解更复杂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够用,就是我们达不到,这对我们是无限。我们不知道最小的和最大的,就最大的宏观,和最小的细微的东西,人类都是茫然而不可知。比如至今我们不知道物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物质?那么,好,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对所有,都认为是生命现象,比如说风,雨,河流,自然的山石,都是生命现象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敬畏之心。我们就会珍爱它。因为我们要珍爱它,就会珍爱自己。自己是生命,对吧?其实这个请命,其实是让我们爱惜万物,爱惜万物就是不要轻易去过多的干涉到,万物的一个发展逻辑或者规则。那么在……刚才你谈到这样的一个观念里面,我们要来想就是说,所以人类生命在宇宙上发展那么好,实际上我们其实就改变了一点,为什么就改变了一点,从文明来讲,我们就改变了一个……比如说在原始的时候,人类当看到任何东西的时候,只有两个观念,一个就是说它会不会伤害我?吃掉我?一个是我可不可以把经打来吃了,对吧?文明进化了几千年,最后就是说我们不再担心有人吃我们,我们只考虑有什么我们可以吃。也就是说,简单来说,文明进论实际上就是拿掉了我们一个害怕。人类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妄为,越来越不害怕。但是如果我们回到了对天地,为天地生民去请命的话,我们就开始敬畏,我们又有了害怕。我们就在想,实际上很多科学已经证明了,你吃的东西在伤害着你。所以这一点说,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尊重万物的生灵的话,我们也会珍惜自己,同时也会珍惜存在的一切,也就产生了害怕。因为敬畏也好,害怕也好,是人类不能够消除的,如果一个人不害怕了,从来不害怕了,他就会让别的东西害怕。

梁冬:真有意思。而且我觉得你说为生民请命,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因为我们和所有的物种之间,包括动物植物之间,它其实是在一个大的网络里面,是个整体的一部分。其实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实际上被东西在吃的。因为它在消耗我们,我们把一坨肉,一头猪肉吃到肚子里的时候,其实它也在消耗我们自己的胃动力,是吧?我们的所有的能量,也在胃的消化当中,我们自己也被消耗。

李子勋:这都是造成了对这个世界来说是无用的,就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利用。而且它在让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会转移到所有的生物结构里去,而这些结构最后被我们吃到肚子里。这就是一个毒性循环,也是这样来的。所以真的是这样,就是说人类实际上是在伤害自己。在伤害别的生物以前,也在伤害自己。这是一个……很奇怪。但是从自然法则来讲,人类就像是哺乳动物的最高级阶段,他是可以吃,但是他不能滥杀。他不能够要养育羊,就把野狼都杀死。这个滥杀就是,就叫……因为自恋,人类虽然是自恋来发展的,自恋有两个功能,一个自恋就是以自己为大,以自己为尊,就是认为世界都是渺小的,就自己厉害。就是说他只管自己的利益,不管别人的死活。这种自恋是很可怕的,叫病态自恋。还有一种自恋就是我爱我自己,同时因为我爱我自己,突然发现我爱所有的人;我尊重所有的生命;我珍爱所有的东西。我可以坚持我的生活做到自在。

梁冬:我有时候去一个寺院的时候,看到他们的老师,给这些佛教徒的学生上课。在黑板上写了一段话,他说一个人,如果因为你的出现,而能让所有旁边的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觉得自己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没有压力的,是有所成长的。那么你就成为了一个菩萨。那我觉得这句话其实是什么呢?是我们很多人觉得你这个不对,以爱的名义,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应该按照我的标准去做。我走过这条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所以你应该按我这样走。很多的父母用这种方式,对他的子女。他觉得我就应该比你了解这个事情。但实际上,在这个爱的过程当中,其实子女成为很大的一个苦恼。我听说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被母亲爱着的小孩儿,他最大的愤怒和烦恼都来自于他的母亲。

李子勋:就是替代他。因为就是……这点我们就要谈到中国文化里面的知道,就是说你知道的越多,你才知道自己不懂。你要是只看一本书,你觉得天下就是这样。但是你要看了一百本书,你就发现天下不是这样。你说不清楚了。所以我们就是经常想到就是说什么,在西方会把这个说法叫做未知。就是说一个人永远要生活在未知中,而不要生活在已知中。比如说已知什么?我们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看到了什么,或者说我们亲身体验到了什么,我们就构成了一个具象的内在的知觉。但是如果我们只按照这个知觉来生活,实际上我们就是在知道里面在生活,狭隘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永远把自己放在未知,把任何新的东西都是以未知的心态去看它,而不是用一种熟悉的东西去解释它,会怎么样?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或者是体验进来。因为你有固化的解释以后,你就没有新体验。因为他生活的年代不同,所以他经历的知觉体系不同。他从儿子身上看到的;从女儿身上看到的,其实不是女儿和儿子的,而是他们自己的。所以父母要是学会了未知的态度。未知就是说,你所有已知的东西都是没用的。你仍然还在用全新的方式去面对一个新事物。就是说你要用没有任何成见的方式去感受一个新事物。你才会获得真知。这就叫未知的态度。

梁冬:当你想想,如果你有一个孩子。比如我最近,我儿子出生了以后,一岁多的时间,我经常把自己趴下来,用他的视角看这个家的时候,发现这个房间怎么这么高大。你突然会觉得说,自己的蜗居居然也还是不错的。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国学堂记: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来源于对自我的肯定与认同。自然万物相互的融合,带动了能量的流动。人类的自恋引发杀戮,也套上了过度保护的精神枷锁。那么,精神与思想是否可以穿越时空?对孩子怎样的教育才算正确?《国学堂》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探索正在继续……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是请李子勋老师和我们分享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讲到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我曾经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它说有一些文化的东西,比如说某一些经文,某一些概念就没有传人了。有一些传人是一辈一辈传嘛,然后呢,没了。过了一百年,二百年之后,忽然出现一个人,这个人什么都会,好像他学过一样,就传下来了。那当时我看到这个记录片的时候我觉得就是,我也不知道它对还是不对,但是,我想象当中,其实有一些人他会突然一下子,好像明白很多东西。而这个东西它好像是说可以跟两、三千年之前的人进行一个对接的。这两天我在读《庄子》的时候,突然就明白庄子是什么了。隔了两、三千年,就是起码是我觉得明白一点了。

李子勋:我想是这样,就是因为你这样的想法,我过去已经有过。我曾经讲过,就是说一个大学教授,如果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聪明绝伦。但是他得了一个病,他不仅失语,他还失去了命名能力。他知道这是喝水的,但是不知道这怎么叫。你说这是什么,他不知道。再加上他也有失读症,就是他看到文字他好像懂,但是他不理解意思。这个时候他既不能说,又不能写,又不能看,他就跟一个傻子差不多。但是他傻吗?不傻。因为实际上他都知道,都知道。你要让他去……如果他能表达的话,他会表达出整个世界。但是他表达不出来,儿童就是这样的。

梁冬:真的吗?

李子勋:儿童都知道,但是他表达不出来。

梁冬:是哦,我想起来了,我幼儿园的时候也觉得是这样的。三个女生都在我旁边的话就好了……哈哈哈。

李子勋:有些时候就是说,我们要来假设儿童跟……因为如果生命是自然的产物,刚刚我们说是外星,现在我们回到生命。因为我们今天讲的都是解释,不是真理。

梁冬:对。

李子勋:都是某种说法。

梁冬:其实小孩子在出生的时候,虽然他不能说,不能写,不能听,不能写字不能说话,但是他什么都明白。但是他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怎么到他身体里面去的。

李子勋:这个其实在西方也有很多的解释,就是说在英国和美国的联合的研究儿童的时候,研究了这个从六个月到一岁半的儿童,就发现他们的智力了得。在电视节目就是,DISCOVERY(探索频道),就是探索节目里就呈现了,一个十个月的女孩儿,给她玩了一个黄色的卡片,黄色的卡片,玩儿了一天,她知道这个卡片是她的。然后在实验中,就是一个桌子上摆满了卡片,全是黄色的,一模一样的。但是不一样,这些卡片都和她这张卡片有差别,差了一个色差。这是用计算机制图制的,计算机是可以判别的,我们看不出来。我们根本(看不出来)。成年人看不出一个色差的差别,我们要看出十一个到十二个色差的差异。我们才知道两个黄色是不一样的黄。但是儿童,当把这个卡片塞进去胡乱以后,这个婴儿,十个月的就爬到桌子上,就开始,她扒拉扒拉,一下就把那个卡片,就把她的那个片子拿出来。因为那个片子后面写了一个编号,只有那个片子后面有一个记号,她就把她的片子认识了。那么,所以科学家就假定儿童是可以分辨一个色差的颜色。她能够看到这个卡片和别的卡片不同。那么,这就是她的厉害的地方。同样有一个男孩儿,来做了同样的实验。仍然是把它找到了。然后呢,又拿出一个录音来听,一个十个月的女孩儿,听她们家的那个是画眉还是黄鹂鸟啊,反正她们家养的一只鸟。这只鸟和另外九十几种同样的鸟的声音在一块,成年人根本辨别不出哪只鸟的叫法,是她们家的那个鸟。但是那个女孩子,有一个特别,就是每次她们家的鸟叫,她就会拍手。好几次她都要拍了她没拍下去,但是到了第三十多次鸟叫的时候,她拍手了。然后停下来一看编号,那只鸟叫就是他们家的鸟叫。但是成年人早就丧失了这个能力,我们无法辨别那么细微的差别。那么也就是说儿童生下来的时候,他对世界信息的采集的方式,是一对一。他没有归纳,没有组织,没有整理。那么从西方的科学的解释,就是说我们有几亿个大脑细胞。我们比如说,我们的嗅觉细胞,是最先(发育的),确觉是最开始的。为什么皮肤代表是智慧,眼睛、耳朵,五官都是皮肤衍生功能。眼睛实际上是皮肤发展来的,不是内脏,而耳朵功能也是皮肤,你看它是朝向外部的。只要和外部表皮接触的都敏感,包括我们的肠道,肠道也是很敏感的。你看到没有。其实皮肤来讲,其实肠道也可以说是皮肤的功能。因为它和外部接触。那么皮肤是最早触觉,在娘胎里就有。触觉,所以为什么触觉,孩子一定要抚触,聪明。因为皮肤代表了他的思维和智慧。皮肤是可以思考的,而且皮肤有光感。你没有眼睛,皮肤照样可以看到东西。

梁冬:真的吗?

李子勋:这个在西方科学叫“盲视力”。

国学小课堂:美国、荷兰等国的科学家在一项实验中发现,一位盲人不借助任何外来帮助,顺利通过一条满是障碍物的走廊。这意味着人类的大脑有可能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以特殊的视觉方式感知外界信息,近乎于通常所说的“第六感”。这种存在于部分盲人中的视觉现象被称为“盲视力”。

李子勋:“盲视力”就是说他在三、四岁以后,他的认知模型已经被唤醒了。因为他跟大自然接触,跟生活接触,他已经唤起了并形成了固化的光学反应的这样的一个模式。那么这个时候他突然有一个外伤,或者车祸,他失去了两只眼睛的时候,他发现他看得到。他的整个皮肤都是眼睛。因为其实我们看到什么东西,不是眼睛看到,是我们的大脑里面呈现出图形来。为什么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属于自己的,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刺激。比如说我们的眼睛不可能是透镜,过去我们说眼睛就是透镜,其实眼睛不是透镜。因为我们是很多,虽然是光纤维,但是我们在研究信息流淌的过程中,比如说研究用计算机模拟神经系统的时候就发现,其实我们吸收的还是感知的信息。这个信息变成一个生物电现象,又在流淌在我们神经轴突之间,然后一些固化的细胞开始兴奋,一些细胞它不兴奋。那么这个细胞是携带了功能的,就是从小它被刺激,就携带了对某个信息敏感,当这些细胞兴奋的时候,它就形成了图像。所以图像是大脑形成的。所以为什么你觉得跟你妈妈的脸差不多的女人都很美。

梁冬:真的吗?

李子勋:但是差别很大的就不美。为什么,就是因为审美感也是早年建立的。你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这跟我们的心有关系。当然这个反过来也解释了佛学的一些东西,那么如果按照这样想的话,实际上我们整体生命系统,对外部的观测是,因为孩子是自然产生的,如果他……人类是自然产生的,孩子身体里面就蕴含着全部的自然的信息。但是后天的唤醒是很重要的。就是说你能唤醒他多少认知,比如你说出生的时候,就不停地给他嗅东西。你都看过一个电影叫《香水杀手》。或者小说。他就从小被一个嬷嬷,带到那个香草房子里长大的,对吧?他有嗅觉有多么灵敏呢,他的嗅觉……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在最初是嗅神经发达的时候,很多细胞都在吸收嗅觉的气息,那么只要他被两、三次刺激以后,这个神经就会归到这个信息刺激系统来。就是气味的刺激。所以他,如果他受的刺激越大,他的嗅区发展就越大。因为他需要更多的细胞来处理这些信息。而且一个细胞,比如说神经细胞是八到十二个为一丛,这一丛它是一个连锁反应的,它只反应一个信息,就是一丛一丛的。而这个丛又和更大的神经网连接,而向这个网络发出信息。那么这一丛细胞就叫感觉器。就是对某个气味的感觉器,它只是……所有气味进去之后,它对别的气味都不敏感。但是它对特定它这个的气味,它的那个气味,它就发出冲动信号出来。然后到了更大的器官就被判别,而且也被理解,有一个味道。所以神经系统是这样来工作的。那么,好,这个孩子如果在那个时候接受了更多的刺激,他的嗅觉就很灵敏。

梁冬:所以小的时候,应该让小孩子吃很多好吃的东西,闻各种味道,各种人去触摸他。各种东西抚摸他的皮肤。

李子勋:首先是大自然,比如说风啊、雨呀、溪水、海洋、沙啊、土呀,这些是自然元素。人的抚摸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也包括跟动物之间的亲近。就一岁的时候抱个小狗、小兔子,因为它是自然生命的气息。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没有言语,他是靠感知的理解,他是跟大自然都是以直觉的方式来工作的,也没有理性嘛。他只有直觉,所以这个时候孩子是很聪明的。而且我会告诉梁冬,所有天才都是儿童,你看看所有天才,你去研究天才,不管是科学的、艺术的、绘画的,还是什么,他们都保留了什么呢?他们都保留了什么呢?我真的很想听,在一下期节目了解这个事情,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好,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一定要在下一期,收看李老师为您讲到的“为往圣继绝学”,到底一个小孩子是怎么从宇宙当中吸收到来自于很多带着不同人的智慧的呢,虽然他不会讲。好,感谢大家收看,感谢李老师,留一个悬念。下次再见!

  下期预告:

画外音:一场漫谈式的心灵体验,一场中国式的心理探索,性格与文化,梦境与现实。李子勋老师带您再走中国式的心灵秘境,一同找寻内心深处的国学宝藏。敬请观注《国学堂》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第五集——《天才成长手册》。

标签: 李子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